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藏干旱河谷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上游高山峡谷地区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有进一步退化的趋势。生态恢复是改善西藏干旱河谷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生态恢复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干热干旱河谷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的途经,并提出一些模式,旨在为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动物志     
<正>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稳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长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过半数的动植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中野生动物极其繁多,以小型、树栖动物为主。生活在热带雨林上层树冠的哺乳动物比例大,如长臂猿、黑猩猩等在树冠与地面间搜寻食物,狮、豹等则以叶子、落果或动物为食。大象、河马等大型热带雨林动物一般仅活动在雨林边缘或稍为开阔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3.
<正>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县有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纬度超过北纬29°30′,这片充满奇迹的雨林也是鸟类的圣殿,中国西南部许多特有的鸟类都在这里汇聚,作者在一周的墨脱之行中见到的鸟类数不胜数。从拉萨到墨脱,沿途不断收获鸟种墨脱,在我心中是个神奇的存在。这个位于西藏东南部的地方拥有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纬度超过北纬29°30′。我一直向往着那里的花鸟禽兽,希望能有机会走进这个物种天堂,2018年终于实现了心愿。  相似文献   

4.
藏柏即西藏柏木,又名喜马拉雅柏、干柏杉。产于西藏东部及南部,分布在海拔2.000—2.500米的山坡及河谷两旁林中;世界的其他地方如印度、锡金、不丹和尼泊尔也有分布。昆明地区早在30一40年代就从印度引种了西藏柏木,并且早已经开花结实,繁衍子孙了。西藏柏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著名热带雨林专家考察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后说:"中国的西双版纳确实保存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那里林中小鸟唱的歌都和马来西亚低地热带雨林中小鸟唱的一样。"在中国,提起热带雨林,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遥远的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其实,神奇的热带雨林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中国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就保存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国际学术界还普遍不认同中国有热带雨林分布,英国著名的热带雨林专家惠特莫尔(T.C.Whitmore)教授考察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后在他的专著中风趣地写道:"中国的西双版纳确实保存有大面积  相似文献   

6.
山南地区位于西藏南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有“藏南谷地”之称。全地区土地面积79287平方公里,辖12个县,有藏、汉、门巴、珞巴等14个民族,31.9万人,其中藏族占97.3%。 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是西藏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从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到第三十二代藏王囊日松赞,山南一直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松赞干布在此建基立业后迁都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区,形成独特的河谷地貌,最…  相似文献   

7.
墨脱     
<正>西藏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貌、气候反差大,拥有较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造就了由高向低,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风雨林带的罕见景观。  相似文献   

8.
<正>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系指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拉萨河、年楚河)的河谷地带,是西藏自然条件最好、生产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的重点开发区和造林重点区。具体包括拉萨市、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的18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共656.78万ha。早在60  相似文献   

9.
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峡谷,其主体在西藏墨脱县境内。从海拔不足600米的河谷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高差在7000米以上。加之又是印度洋水汽通往西藏腹地的重要通道,因此降雨丰富,气候湿润,从低山到高山发育了较为完整的山地垂直植被带,拥有从中国海南岛到极地的主要的植被森林类型。河谷地区气候湿热,呈现出浓郁的热带和亚热带风光,森林郁郁葱葱,四季常绿,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高山地区为温带针叶林景观,林海茫茫,色彩斑斓。在这里,许多典型的热带、  相似文献   

10.
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峡谷,其主体在西藏墨脱县境内。从海拔不足600米的河谷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高差在7000米以上。加之又是印度洋水汽通往西藏腹地的重要通道,因此降雨丰富,气候湿润,从低山到高山发育了较为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境内,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南北纵跨13个纬度,干流长2161公里,从海拔5200米流到200米,从寒带流到热带,串起从高寒疏林、寒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到热带雨林的壮美森林景观带。  相似文献   

12.
<正>霸王岭林区在海南岛西南部山区,跨越昌江、白沙两县,专家认为那里保存有中国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国的热带雨林,最著名的是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2014年3月22日到25日,我到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拍摄,获得一个突出印象:霸王岭的热带雨林保存得比尖峰岭更完好。我的看法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渤生那里得到了印证。这位饱览中国各地森林美景的植物生态学家认为:"中国所有的热带雨林中,霸王岭林区是保存最好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3.
<正>完整的原始森林是生态系统生产力健康完整的象征、自然环境优良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这个地区最高大树木的栖身之所。如今,中国仅存的完整原始森林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新疆最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而其中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带,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完整森林所在地,这个既存在热带雨林,也存在温带雨林的独特地区,因优越的水热条件更容易生长中国最高的树,甚至可能存在世界上最高的树。  相似文献   

14.
正犀鸟是热带森林的珍稀旗舰物种。中国迄今记录有5种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棕颈犀鸟、双角犀鸟、冠斑犀鸟和白喉犀鸟。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的热带雨林,广西、西藏也有少量记录。双角犀鸟: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藏墨脱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nis)全长1.2米,为体重约2千克的大型犀鸟。喙和盔突很大,盔突顶部平扁,前缘中央凹陷成双角状。羽色为黑白相间,头侧黑色,  相似文献   

15.
正西藏自然的精华在河谷,而河谷的精华是西藏南部的无数条"沟"。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吉隆沟是日喀则地区最深的一条沟,也是物种最多彩的一条大裂谷。南北两世界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最神秘的峡谷吉隆沟位于喜马拉雅山深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原峡谷。从吉隆沟北面的马拉山往南,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徘徊徜徉的亚热带地盘;往北,则是青藏高原的高寒世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形成了典型的垂直生态体系,为这里赢得"高原地区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美丽峡谷"的美誉。吉隆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通向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省滇南的万山从中,镶嵌着一座森林密布、形似双峰骆驼的大山。它象一块透明碧绿的翡翠,在乳白色的云雾中时隐时现,这就是有名的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红河和南溪河在它的东北和西南两侧边沿流过,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河畔绿草如茵,两岸乔、灌木拱立,林中鸟雀争鸣。大围山山青水秀,景色迷人,尤其可贵的,是这里的神奇美丽的热带雨林,它是保护区的骄傲,并使保护区赢得了国际植物园的美名。大围山的热带雨林有两个类型: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涧、河谷及箐沟分布着热带湿润雨林:在  相似文献   

17.
木棉在热带雨林的湿润气候和极端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均能生长、开花结实良好,其果实特性和种子萌发对干旱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对干热河谷(元江)、湿热地区(西双版纳)和干旱地区(临沧)木棉果实特性进行调查和种子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PEG浓度增加,不同种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在0~0.2 g/L浓度下临沧种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干热河谷和版纳高,当浓度大于0.2 g/L时,种子萌发率大小为干热河谷临沧版纳种源,且当浓度为0.3 g/L时,版纳种子不能萌发;2)临沧和干热河谷种子在土壤含水量大于10%时能萌发,而版纳需土壤含水量大于15%时才能萌发,表明临沧和干热河谷种子较版纳抗旱,版纳种子在土壤含水量为40%时萌发率最大,且在60%的土壤含水量时仍有7%的种子萌发,体现其更能适应湿润环境。  相似文献   

18.
《森林与人类》2023,(8):52-53
<正>热带雨林是物种多样性特丰富区域,这里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分布在热带雨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中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更有不计其数的动植物、菌类等生物类群生长其中。  相似文献   

19.
藏南河谷地区林地资源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南部河谷地区十八个县的森林资源调查,分析了藏南河谷地区的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分布状况,依据不同立地条件下林木生长指标和环境因素,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宜林地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为本地区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东临贡山县丙中洛、茨开两个乡,西倚担当力卡山,北接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日东乡,河谷总面积1997.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969米,独龙江水从西藏流入,自北而南贯穿全境,然后入缅甸。由于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原因,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独龙河谷的人们还处于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