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综合防治的一般含义,是指有机地应用林业技术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检疫制度上的各种方法与技术来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森林的目的.近几年来的讨论中,对害虫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概念,认为综合防治是一种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防治体系,即在所处生态环境与害虫数量动态关系上,有机  相似文献   

2.
我省两种重要的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大袋蛾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对林业生产威胁很大。几年来,在调查和防治一些森林害虫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寄蝇在很多林木害虫体上寄生,而且寄生率高,大大压低了害虫虫口密度,使这些害虫不能大发生。就松毛虫而言,寄生蜂、鸟类和寄蝇对它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我们在省内林区多次调查,查明了寄蝇对森林害虫寄生的良好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3.
第三讲生物防治基本理论一、生物防治的生态学问题 1、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在生物的长期变动和演替中,一些物种由于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另一些由于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这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例如,松树与杂草,松毛虫与松树,多种害虫与松树,松毛虫与其天敌,多种害虫与其天敌等等,都存在着种间斗争的关系。当某种害虫天敌数量多到足以控制害虫的发展时,则害虫天敌与害虫斗争的结果,必然是天敌由少变多,上升为支配害虫数量的地位,这时害虫数量则由多变少,逐步趋于灭亡。这是人类可以利用天敌防治虫害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桉树幼林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1-1997年,对广东省桉树的主要害虫进行了研究。针对桉树害虫的为害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6月份和主要为害当年营造的幼林这一特点,对食叶害虫采取以林业措施为主;对地下害虫采取林业措施和化学防治并举的策略。在桉树林内套种菠萝或营造混交林,可有效地防治印度黄脊蝗柠檬桉袋蛾只为害柠檬桉幼林,在虫灾区只要改种其它桉树即可控制该虫发委;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行害虫管理,必须有能够控制害虫密度的技术。在森林条件下,由于长期性经营条件的制约,自然控制要比直接密度控制更显得重要。使自然控制取得好的效果的技术,多数能得到长期的省力的效果。到目前为上,森林昆虫学还是认为林业防治法和森林卫生重要。林业防治法就是为造林、培育和收获森林,利用人为活动增加机会,把森林里的树种立地选定、林分构成配置、采伐更新等作为自然控制害虫容易起作用的条件。山口把这种条件调整分为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中国森林昆虫专业委员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第二届学术会,收到130多篇论文,围绕实现2000年林业发展目标这一主题开展如何服务的学术讨论。近年来,我国建立由专家组成的森林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系统,指导思想从控制森林害虫种群数量的孤立做法转向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害虫的自控作用;防治措施从“拼盘式”组合转向综合防治且有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治理森林害虫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对害虫防治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IPM)、全部种群治理(TPM)、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和合理害虫治理(RPM)等策略,这些策略代表了害虫防治领域里各种不同的学说。实践表明,IPM未必是完美无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TPM还不是目前多数害虫所宜采取的策略,但很可能是未来的害虫防治策略;APM是IPM和TPM两个防治策略的折衷办法。目前我国大面积治理森林害虫的实践,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IPM的做法,而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TPM的技术,基本思路符合APM的对策,RPM是针对APM的不足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越冬森林病虫害虫口密度,精准消灭林业害虫.中牟县国有林场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场六大林区超3万hm2林地的越冬害虫进行调查,根据虫情调查结果,精准把控虫情动态,采用物理、人工、生物、营林技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林业害虫越冬基数整体下降,达到治理林业害虫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是人工林和行道树的重要蛀干害虫,近年来为害较严重。为了更好地控制乃至全面根治其危害,我们在库伦旗进行了多年观察和防治,现将观察情况和防治办法介绍给大家.一、害虫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发展,生物防治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长期生物防治有利于促进生物天敌与害虫的生态平衡,有效控制害虫大面积发生。在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省林业科技成果取得了一些成就,经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有十四项,省级进行推广的项目有两项。这些成果对发展我省林业,繁荣林区经济,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和贡献。现将各项科研成果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 1.白城地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和长岭、梨树县森防站共同完成的“杨树五种食叶害虫危害指标的研究”,为经济有效地控制我省西部柳毒蛾等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的为害,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科学地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毒签防治森林蛀干害虫原理近年来我省森林蛀干害虫发生年积逐年增加,危害日趋严重。目前年发生面积在5000hm2以上,局部林分因其危害已出现片状枯死,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已困扰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控制蛀干害虫对森林的危害已成为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林业生产中防治树干害虫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这些害虫的幼虫在树皮下或木质部里发育,杀虫剂不能杀害它们,因此,生物防治具有很大意义。要进行生物防治,必须事先进行大量准备工作,例如查明食虫昆虫种的组成和生态学,许多国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利用隐翅目昆虫和寄生昆虫防治树干害虫的初步试验已获得成功。一九七一年夏,在苏联土库曼加盟共和国的马雷地区,在被天牛幼虫为害的干枯胡颓子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主要林业蛀干害虫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贵州省近年来主要林业蛀干害虫的种类、分布、寄主、危害程度和为害情况,探讨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雷竹红天牛是近年发现的为害雷竹枝、秆的新害虫,对其为害状况、形态特征和生物习性作了较详细的观察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是我国当前植保工作的方针。一、综合防治的必要性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森林害虫的防治工作,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农药的供应量逐年加多,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农药的残留量污染环境,进出口农产品受到限制,农药事故频频发生等等。因此提倡综合防治(新的综合防治概念)是森保技术的新发展。森林害虫的综合防治是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的,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合理的协调起  相似文献   

17.
<正> 松突圆蚧是80年代初在广东省毗邻香港、澳门沿海一带发现的一种新的松树害虫。此虫传播蔓延迅速,为害严重,到1991年底已遍及29个市县,约71.8万公顷,枯死松林13.3万多公顷,损失木材3 000万立方米。松突圆蚧一经发现,就立即引起了广东省和林业部门各级领导以及专家们的关注。林业部将“松突圆蚧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列入“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根据省政府提出“根治松突圆蚧”的方针,广东省的林业科技人员在摸清该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封锁疫区,杜绝人为传播;疫区边缘营造阔叶林带;修枝间伐松林;喷洒松脂柴油乳剂和枝孢霉菌剂等多种防治措施,耗资近5 000万元。这些措施对松突圆蚧扩散蔓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未能达到彻底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国林业发展的战略和指导思想,21世纪林业科学的发展方向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管理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在森林保护学科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害虫的生态管理(EPM)是害虫的综合管理(IPM)的进一步发展.EPM在充分吸收IPM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地收集有关信息,随时对系统进行监测、预测的基础上,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进行防治.由于EPM不采用昂贵的化学农药和大规模释放天敌,防治费用将比IPM更低.实施EPM必须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及自然调控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就目前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实施EPM,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芳香木蠹蛾是危害核桃的主要害虫。通过对该虫为害加重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表明,在陕西镇安2年发生1代,以幼虫群栖危害核桃根茎皮层和木质部,使树势衰弱甚至枯死。采用林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瑞典应用昆虫外激素,对为害森林的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北欧国家来说,林业是非常重要的(产品瑞典占出口的20%,芬兰占出口的30%)。因此,这些国家对森林经营非常关心。由于林业对北欧经济是重要的。所以,近几十年来,害虫对森的为害就显得特别严重。 1969年秋,一场特大狂风使大面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