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新技术。地膜"凹"型覆盖的方法地膜"凹"型覆盖,是将准备覆膜的耕地  相似文献   

2.
<正>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农民》2010,(5):86-87
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  相似文献   

5.
<正>二、苹果园轻简化土壤管理制度(一)技术要点1.起垄覆盖。(1)起垄:在树干基部培土,并沿行向形成高15~30厘米、上部宽40~50厘米、下部宽100~120厘米的"弓背形"土垄。(2)覆盖(覆膜或覆草):①覆膜:选用厚度为0.008~0.014毫米黑色聚乙烯地膜,宽  相似文献   

6.
<正>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原来平地覆膜改为垄沟凹形覆膜,作物种植在沟坡或垄背上,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水,是干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覆膜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集雨保墒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膜全覆盖种植马铃薯耕层含水量、产量都优于不覆膜种植,产量高低依次为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通用全膜垄沟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全膜单垄侧播,较露地栽培产量明显增高,在以后的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地膜种植,尤其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  相似文献   

8.
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苏棉28号为材料,设计露地直播、地膜平铺、沟畦覆盖小垄、沟畦覆盖高垄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滩涂盐碱地棉花出苗率、成苗率、产量、农艺性状和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直播相比,地膜平铺、沟畦覆盖小垄和沟畦覆盖高垄都能显著提高耕作层地温,降低土壤含盐量,沟畦覆盖高垄比沟畦覆盖小垄的抑盐效果更好;地膜覆膜显著提高了棉花的出苗率、成苗率、果枝台数、干物质量和产量,并且都是以沟畦覆盖高垄效果最好。与沟畦覆盖小垄相比,沟畦覆盖高垄的成苗率和籽棉产量分别提高了18.2%和6.6%。沟畦覆盖高垄优化了棉花出苗和前期生长发育的环境,是实现盐碱地抗虫棉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覆膜种植不仅具有增温、保墒、保肥的优点,同时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有利于田间管理等显著作用也得到普遍认可。1.整地。覆膜起垄种植的花生田必须把地面整平,表面无粗大的土块及会刺破地膜的杂物,否则容易造成碎杂草生长等,降低覆膜效果。一般按80~85厘米宽起垄,沟深10~15厘米,垄面宽60~65厘米,花生双行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一、适合栽培黄瓜、青椒、番茄、茄子等蔬菜的覆盖形式。将幅宽90~100厘米、厚0.008~0.01毫米的地膜平铺在高畦畦面上,地膜的两侧埋压在畦顶向下的2/3~3/4处。高畦的规格是:畦底宽100~110厘米,畦面宽80~85厘米,畦高10~15厘米,畦沟宽30~40厘米。做畦时,畦心应略高,以利于铺膜严密。二、适合栽培圆葱、甘蓝等蔬菜的覆盖形式。平畦100~110厘米,畦长可根据地块自定。定植前可将地膜平铺在畦面,四周用土压实。这种形式比高畦省工,但灌水时容易污染畦面,提高地温不明显。三、适合栽培青椒、甘蓝等蔬菜的覆盖形式。大垄的规格是:垄底宽73厘…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平定县石门口乡南上庄村在继总结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示范了玉米膜侧沟种栽培技术,即把40厘米地膜覆盖在两行玉米之间(窄行)的垄背上,玉米播在地膜两侧垄沟里;由于膜侧沟种垄盖栽培具有膜内栽培相似的增温保墒、抗旱抗  相似文献   

12.
以建立黄土丘陵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模式,高效利用降雨资源为目的,于2011—2013年在庄浪县旱地进行了不同降雨年份地膜覆盖盖度、垄型、覆膜时期、垄高4因素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覆 盖度、垄型、覆膜时期是全膜覆盖的关键因素,起垄高度在干旱年对产量影响明显。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次序为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起垄高度。覆盖度显著影响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覆盖优于半覆盖,半覆盖优于露地栽培。全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21.2%,大中薯重提高23.6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19%,半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16.1%,大中薯重增加10.9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62%。垄型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明显,“凹”型双垄优于“弓”型单垄,其垄内0~60 cm的土壤储水量比“弓”型垄提高3.46%,其中20~40 cm增加10.58 mm,提高4.48%,增产16.9%,大中薯增加26.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8.20%。“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盖时期,以秋覆膜最佳,比播前覆膜产量增加15.31%,水分利用率提高14.56%,顶凌覆膜次之,较播前覆膜增产9.54%,水分利用率提高8.98%。“低垄”、“中垄”、“高垄”3个起垄高度,在不同降雨年份表现不同,降雨偏多的年份高垄栽培利于增产,降雨较少的年份低垄栽培为佳,各年度平均显示,低垄型和中垄型分别比高垄型增产1.72%和1.7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和2.76%。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地膜全覆盖栽培以中垄型双垄垄播秋覆全膜栽培为最佳模式,较露地栽培增产49.16%,纯收益增加78.0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79%,较全膜垄作侧播增产23.07%,纯收益增加43.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25%,实现了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土壤水温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均最高,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玉米前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垄覆地膜沟不覆盖处理下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他各生育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沟覆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明显,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沟内不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时期进程均较对照提前,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下玉米生育前期较对照略有推迟,生育后期与对照持平;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降解膜处理促进玉米前期旺盛生长,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促进玉米后期生长。沟垄二元覆盖下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高,分别显著提高39.1%、40.1%和41.7%。  相似文献   

14.
在不增加生产投入的情况下,进行西瓜春早熟不同地膜覆盖方式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西瓜起垄覆膜(土拱棚型)栽培比平铺地膜(地膜型)覆盖栽培可提早11天成熟上市,平均市场售价提高13.2%。西瓜起垄覆膜(土拱棚型)覆盖栽培是提高地膜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的一种新模式,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播前准备1.温室消毒吐鲁番8月温度相对较高,可采用土壤高温灭菌消毒法,耕松土壤,覆盖地膜,晴天闭棚升温,使土温达60℃以上,连续2~3天。为提高灭菌效果,也可于土壤中加入五氯硝基苯、代森锰锌等药物消毒。2.地块处理每667米2施腐熟厩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尿素15千克,深翻整地、深沟高畦。然后把地整平耙实,按大小行起垄,垄面宽80厘米,沟宽40厘米,垄高15厘米,每垄定植2行,起好垄覆盖地膜,地膜下最好铺设滴管带,用土压实地膜。  相似文献   

16.
覆膜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浪县进行了地膜马铃薯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全膜覆盖宽窄行垄侧沟播的保苗效果最好、折合产量最高,全膜覆盖等行距垄侧穴播次之,二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由于全膜覆盖等行距垄侧穴播操作相对简单,建议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该技术核心是通过大小双垄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降雨, 特别是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汇集雨水进入播种沟,保证玉米正常出苗,降水利用率达到90%;并有效地减轻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一般在播前10-15天整地施足基肥,用步犁起步,小垄宽40-50厘米,垄高15厘米;大垄宽 70-80厘米,垄高10厘米。用铁齿耙好垄面,无土坷垃,形成大小垄和播种沟,用120厘米超薄膜全地面覆盖,然后在垄沟内按种植密度要求的株距先打孔,以便接纳降雨,于4月中旬播种,株距33-40厘米,亩保苗33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微集水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下,T2和T1均能缩短玉米出苗时间,提高玉米出苗率,T3能够延长玉米出苗时间,平水或干旱年型能够提高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 玉米 白菜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种植模式在2-3月667米2施鸡粪或家畜粪2~3车,施后深翻耙平开春后起垄,覆盖地膜,在膜上打孔播种。1.2米为1垄,垄宽60厘米,垄高20厘米,垄间间隔40厘米,株距33厘米,膜上行距40厘米,播深12厘米,667米2留马铃薯苗4000余株,在5月中旬  相似文献   

20.
<正>4.聚垄分厢套作技术对旱耕地实行聚垄分厢套作能有效地遏制土壤逐年下移,土层变浅变薄,无法耕种,以至抛荒的结果。本技术适合于0度~20度的坡耕旱地,操作步骤如下。①确定垄厢形式。在坡度15度以上时,多采取垄沟相间形式,其中垄宽40厘米~60厘米,沟宽为30厘米左右,沟深为20厘米;坡度15度以下可采用垄沟相间形式或沟厢形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