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它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入户到田的快速通道,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和效率,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本文就科技入户工程实践,提出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寿县开展了科技入户工作。实践表明,农业科技入户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是提高科技入户成效的关键;要在实践中创新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起,章丘市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对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的工作机制与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多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的工作机制与方式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为促进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和农技推广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意义、目标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阐述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概念、目标任务、特征特性;初步论证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体现中国国情、符合WTO规则,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反映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给农业科技示范户以及周边农户、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带来的震撼和影响,它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5,(15):1-1
农民要致富,最盼科技常入户。为跨过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入户这“最后一道坎”.农业部把实施科技入户作为今年为农民办实事的首要工程,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江苏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工作思路,在全省13个县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此项工程的实施将给广大农户带来诸多实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全国及昆明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了影响昆明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认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以政府主导为主,通过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协调中心、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立项前进行调研分析、将成果转化对象由分散的农户逐渐向涉农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转移等方式,达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围绕主导产业,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观念新、生产技能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户,从而提高了广大农民科技应用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该文主要介绍了肥西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的一些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昆山市科技入户工程的现实意义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昆山市2006年科技入户工程的实践,本文分析了开展科技入户在促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推广速度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组织协调、加快产业调整、严格遴选示范户、依靠园区基地辐射带动及加强培训指导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农业生产和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留守的农业劳动者的素质相对较低,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不足,加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偏低、农业增效迟缓、农民增收困难。因此,农业部于2005年在全国100个县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提升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探索。郫县是2009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通过3年的实施,郫县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对郫县3年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调查,并对今后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蒙城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的效果、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实施各种项目,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队伍潜能,实现农业技术直接到田、到户,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06,(9):67-67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加强科技入户工作指导,经验交流,信息沟通,宣传报导以及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管理,打造农业科技入户的网络平台,以促进、提高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步伐和效果,经有关部门批准,农业部建立了“中国农业科技入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资源,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大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机制,构建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基础,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农民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结合点,联合地方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创建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3.
推动农业科技入户,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技应用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赋予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重任。为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莲都区顺利实施,2005年以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工程实施的初步成效。1·入户工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自实施以来,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发展应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三个方面,不断拓宽科技入户工程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科技入户工程对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探索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先导作用,把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各地针对农民的农业科技需求,构建起专家—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但也有一些地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网破、线断、人散的现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22日,农业部在京举行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发车仪式。启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在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选择了150个条件较好的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都把科技入户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实践证明,两年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为农民办了许多实事,干群关系融洽了,凝聚力增强了,还推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得民心,农民迫切希望该工程能够持续下去,而且越深入越扎实越好,尽快把科技普及到千家万户,让户户都能掌握科技,家家都能科学种田。农业科技入户恰如一条传送带,承载着科技人员的技术,对接着农民的希望,使科技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累累硕果,展现出无限魅力。《农技服务》杂志肩负着传播农业新技术、农业新成果的使命,也义不容辞地加入到农业科技入户这个伟大的工程中。从本期起,《农技服务》与贵州省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联手开辟“科技入户工程”新栏目,为您解读科技入户新政策、了解各地科技入户新动态、掌握科技入户实用技术等,与您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科技入户工程首席专家、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员、以及科技示范户把您在入户工程中总结的好经验、好技术通过《农技服务》传播给广大农民朋友,更充分地发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玲  王砚超  闫诚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34-335,337
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状况,介绍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的基本现状,指出借助科技入户工程已有实施基础,通过转换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清洁、节约、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连载一)科技入户的目的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的第4年。这一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对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根据示范县对科技示范户的调查,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到100%,转化率达到98%,科技示范户户平增加粮食236.5公斤,增加收入2252元。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作,本刊开辟"科技入户"专栏,主要介绍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意义和政策、优良品种、目前主要推广的技术、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工作典型以及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先进事迹。竭诚欢迎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为简便、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