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津苹果产区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纹细蛾是目前苹果产区的重要虫害,危害多种品种,在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辽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天津等地蔓延成灾.此虫主要危害叶面,成虫将卵单粒散产于苹果叶背面.幼虫孵化后直接钻入叶内,在叶片表皮组织保护下,边移动边吮食叶内汁液发育,给叶片上造成大量虫斑,虫斑使叶片功能严重丧失,造成提早落叶,成为苹果产区的主要虫害,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从1997年至1999年在天津市红光农场设立了调查点,对金纹细蛾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详细调查与研究,摸清了金纹细蛾在天津的发生规律,为进行金纹细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纹细蛾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纹细蛾,又名苹果细蛾,果农俗称之为苹果潜叶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害虫,主要为害苹果、梨、李、樱桃等。自1992年以来,该害虫在辽南苹果产区连年大面积暴发,其对果树的危害程度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传统的三大害虫(红蜘蛛、蚜虫、桃小食心虫)。幼虫从叶片背而蛀入,潜食叶肉,残留下表皮,造成叶片桔黄,过早脱落,从而影响果实的膨大、着色、含糖量。尤其是一九九三、九四两年该虫大暴发,果树被害率几乎达100%,虫叶率为70-85%,受害严重的果园,一个叶片上少则5、6个,多的达20多个虫斑。  相似文献   

3.
金纹细蛾又名金纹小潜叶蛾,俗称苹果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为害多种苹果属果树及山楂、板栗等。幼虫一般自叶背叶脉侧旁蛀入叶片,取食叶肉,受害叶片正面呈网眼状黄白色小斑点,背面呈黄色泡状隆起,使叶片向背部弯折,内有黑色粪便。该虫目前发生日趋普遍而严重,是引起果树早期落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纹细蛾是一种为害果树叶片的害虫.近年来,由于气候及栽培等条件改变,该虫的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苹果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岐山县是我省苹果生产基地县之一。从2000年开始,金纹细蛾在我县苹果树上连年严重发生,成为本地苹果生产上的主要潜叶害虫。根据2000~2003年资料分析,一般园发生率100%,被害株率100%,叶被害率平均12.6%,最高年达到41%以上,每年因其损失苹果576t,直接经济损失51.84万元。基于此,笔者进行了连续4a的田间系统观测和大田调查,旨在了解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其重发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无害化防治技术。1发生为害情况1.1发生规律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属鳞翅目,细蛾科。在岐山县1a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的落叶虫…  相似文献   

6.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中国苹果产区的重要潜叶害虫,研究金纹细蛾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格局,可为该虫的为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4个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回归法和Bray-Curtis Measure系数,对金纹细蛾5代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和树冠不同方位分布近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纹细蛾第1代和越冬代发生量大且整齐,是防治的较佳时期。金纹细蛾的5代种群在苹果树冠上的大部分方位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运用Bray-Curtis Measure系数计算出近度值,显示5代金纹细蛾种群在树冠上的分布形成不同层次上的种群亚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小白菜、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的抗性害虫之一.该虫发生世代多,取食范围广,危害时间长,且抗性较强.菜蛾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叶片,初孵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 2龄后啃食叶片留下一层表皮,形成一透明的膜斑,菜农称为"开天窗";三四龄幼虫食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菜叶被食成网状,降低产量和食用价值.蔬菜苗期常集中在心叶为害,影响白菜、甘蓝的包心.此外,还能食害嫩茎、幼荚和籽粒,对油菜和留种菜造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19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Bremer et Grey)]苹掌舟蛾别名苹果天社蛾、舟形毛虫、黄天社蛾、黑纹天社蛾,为鳞翅目舟蛾科害虫。其分布于贵州、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四川,以幼虫取食为害寄主叶片。初龄幼虫只食上表皮与叶肉,残留下表皮,被害处呈黄白色纱网状。稍大后则蚕食全部叶片,仅留主脉或叶柄。常造成2次开花,对树势和产量均有影响。19.1防治19.1.1农业防治冬、春季结合果园翻耕,将蛹翻到土表或人工挖蛹,集中处理,减少虫源。在幼虫入土越冬时,可通过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10.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文章总结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方面介绍了金纹细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指导田间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为在果园中综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菜蛾又叫小菜蛾、方块蛾、吊死鬼,以甘蓝、油菜、白菜、菜花等受害重,近年来在十字花科留种菜上有为害加重的趋势.此虫以幼虫为害叶片,初龄小幼虫可潜入叶片组织内取食,稍大后多在叶背面啃食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叶面出现许多透明斑块,称之为"小天窗".随着幼虫长大,食量增加,可将叶片吃成许多孔洞和缺刻.当甘蓝或白菜包心时,幼虫能钻入菜心里食害,严重影响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一、西甜瓜虫害防治1.美洲斑潜蝇又叫鬼画符、地图虫,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会潜食瓜皮。成虫、幼虫均可危害,雌成虫把叶片刺伤后取食和产卵,幼虫在叶片表皮下孵化后,潜食叶肉或叶柄,产生不规则的蛇形白色虫道,破坏叶片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甚至整株枯死。苗期造成毁苗。防治方法:种植前深翻土壤,水浸或日晒一周。要及时清除田  相似文献   

13.
菜蛾     
蒋玉文 《新农业》2001,(6):36-37
菜蛾又叫小菜蛾、方块蛾、吊死鬼,以甘蓝、油菜、白菜、菜花等受害重,近年来在十字花科留种菜上有为害加重的趋势。此虫以幼虫为害叶片,初龄小幼虫可潜入叶片组织内取食,稍大后多在叶背面啃食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叶面出现许多透明斑块,称之为“小天窗”。随着幼虫长大,食量增加,可将叶片吃成许多孔洞和缺刻。当甘蓝或白菜包心时,幼虫能钻入菜心里食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直有果农问:有一种害虫钻在苹果叶片内,吃叶肉留表皮,很不好治。它是啥虫? ——这就是金纹细蛾。由于该虫潜入叶内危害,抓不住防治适期和用药品种不当,都会造成防效低下或无效。  相似文献   

15.
水稻长腿水叶甲属鞘翅目,负泥甲科,别名稻食根叶甲、稻食根虫、饭米虫等。它分布广,以幼虫在土层下为害水稻须根,造成植株矮小,叶片黄瘦,须根腐烂,严重时使整株叶片枯萎死亡。该虫为害初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发生过为害:以后并未严重发生.2006年有两个行政村发生集中连片80亩的为害.严重的12亩造成整个田块植株枯萎死亡.经调查。发现其它行政村也零星发生小面积的为害.并有扩大面积的发生趋势。必须加强监测预报,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国槐尺蛾是国槐树生长季节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天津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食害国槐的叶片,严重发生时,幼虫可将树叶迅速吃光,不但影响园林景观,而且使树势下降甚至死亡。根据国槐尺蛾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早防、防小,在幼虫进入暴食期前控制住危害。  相似文献   

17.
苹果金纹细蛾近年来呈严重发展趋势,严重果园被害率100%,虫叶率为40%~65%,单片叶子上虫斑数可达3~8个,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7月下旬叶片便大量脱落,严重影响当年果品产量,利用性诱芯防治金纹细蛾,成本低,方法简便,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项较好措施。在减少2次农药使用的情况下,使用性诱捕器防治效果与常规防治区效果相当,苹果品质得到改善,价格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建议在陕西省礼泉县及相关县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韩晓东 《新农业》2006,(6):48-49
1.杨黄卷叶螟一年4代。4月份杨树放叶后,越冬幼虫开始为害,5月底化蛹,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出现,6月中下旬出现幼虫;7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盛发,7月下旬出现幼虫;8月中旬第三代成虫出现,8月下旬出现幼虫;第四代成虫9月中旬出现,9月下旬出现幼虫。成虫产卵于叶背面中脉两侧。初孵幼虫分散啃食叶表皮,随后吐丝缀叶呈饺子型,或在叶缘吐丝将叶片折叠,藏在其中取食。稍受惊扰即从卷叶内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吐丝结白茧化蛹。成虫趋光性极强。幼虫8~9月为害最凶,可将叶片食光。防治方法:①幼虫2龄前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或用氧化…  相似文献   

19.
大蓑蛾的为害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3-9025
[目的]研究大蓑蛾的为害症状及与其他种类间的识别,并探讨对其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调查大蓑蛾在田间的为害症状并与其他常见蓑蛾进行比较;分析大蓑蛾不同防治方法的特点,并总结几类常见蓑蛾的防治措施。[结果]大蓑蛾寄主广泛,主要以幼虫为害;白囊蓑蛾与茶褐蓑蛾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茶丛光秃。喜集中为害;茶小蓑蛾幼虫咀食叶片,使之斑驳破烂。大蓑蛾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为辅;白囊蓑蛾与茶褐蓑蛾在发现虫囊时应及时摘除,集中烧毁。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另外可以施用化学药剂;茶小蓑蛾防治适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结论]该研究可为蓑蛾类昆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信阳茶区茶黄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保锋  刘学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9-5560
[目的]为茶黄毒蛾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荼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其在信阳茶区的为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茶黄毒蛾在信阳荼区1年发生3代,幼虫为害期为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1~2龄幼虫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幼虫分群迁散为害荼丛上部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老叶、芽叶、嫩梢、花果全部食光。害虫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及时修剪茶树、清理茶园,控制氮肥用量,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物理防治:人工捕捉1~3龄幼虫,用黑光灯或性激素诱杀成虫等;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结论]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