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了30%胺鲜酯·甲哌翁水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30%胺鲜酯·甲哌鎓水剂在剂量90~180mL/hm^2时能控制花生植株生长,使花生株型矮化,单株饱荚数、饱荚重和籽仁重比空白对照均有所增加;每公顷饱荚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59.8%、10.7%~35.4%;30%胺鲜酯·甲哌鎓水剂各浓度处理对花生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3%14-羟芸·烯效唑悬浮剂、30%多效唑·矮壮素悬浮剂、30%多效唑·甲哌鎓悬浮剂3种新型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于花生始花期、盛花期和荚果期分3次喷施3种不同剂量的上述药剂,研究其对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调节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可显著抑制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生长,即抑制花生植株旺长,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单株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提高花生单株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及单株产量,进而增产。故3种调节剂均可应用于花生化学调控增产,但应选择合适的剂量,不可盲目滥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甲哌鎓复配不同叶面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胺鲜·甲哌鎓复配不同叶面肥对棉花的增产效果。【方法】试验于2021年在新疆呼图壁大丰镇进行,选用棉花品种为新陆早82号,以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甲派鎓为主,分别复配缩节胺,助剂,硼锌肥,亚鳞酸钾,硅肥;单施缩节胺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株高呈现不同的调控力度,其中胺鲜·甲哌鎓+助剂+硼锌肥处理抑制株高的能力较强;叶面喷施胺鲜·甲哌鎓+助剂+亚磷酸钾的蕾铃干物质积累量在所有处理中最大,达到45.37 g/株,且干物质总重最高,达到83.71 g/株;喷施处理胺鲜·甲哌鎓+助剂+硼锌肥的单株结铃数达到最大为6.78个/株,且单铃重最高为6.41 g,喷施胺鲜·甲哌鎓+助剂+亚磷酸钾收获籽棉产量最高,较对照高出10.42%。【结论】胺鲜·甲哌鎓+助剂+亚磷酸钾组合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观察记载植物生长调节8%胺鲜酯·芸苔素内酯水剂在不同时期用药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使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当地花生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不同有机肥和菌剂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花生产量与品质,优化土壤环境,在化肥用量减半的前提下,设益田有机肥+中农绿康菌剂、益田有机肥+阿姆斯菌剂、金沂蒙有机肥+中农绿康菌剂、金沂蒙有机肥+阿姆斯菌剂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和菌剂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及菌剂,均能够促进花生植株生长,提高主茎高、侧枝长,增加百果重、百仁重、双仁果率、饱果率和单株果重,提高花生荚果及籽仁产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及菌剂处理均提高了花生的蛋白质、粗脂肪、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在4个处理中以T1处理(化肥+益田有机肥+中农绿康菌剂)综合效应最佳,与单施化肥相比,其荚果产量提高8.05%,籽仁产量提高10.66%,蛋白质含量提高3.86%,粗脂肪提高1.73%。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比较研究了在花生下针后期至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和壮饱安对花生生长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从花生植物生长来看,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明显降低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以喷施壮饱安300 g/hm2效果最好,主茎比清水对照矮4.63 cm,侧枝比清水对照短6.59 cm;从对花生重要农艺性状影响来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花生单株结果数、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其中,喷施壮饱安300 g/hm2使花生百果重较对照增幅较大,较清水对照增加3.5 g;喷施多效唑600 g/hm2使单株结果数和百仁重增幅较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1.7个和1.9 g,同时饱果率较对照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还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花生公斤果数,提高花生荚果整齐度。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农艺性状调控效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增加花生荚果产量,增加幅度为93.75~322.93 kg/hm2,其中喷施多效唑600 g/hm2增产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豫花 1 6号是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病、优质、适应性广等特性 ,且适合麦油两熟种植的大果花生新品种。 1 997~ 1 999年 2 4点次试验 ,平均籽仁产量 30 2 2 .8kg/hm2 ,比对照品种豫花 1号增产 1 5 .67% ;籽仁蛋白质含量 2 4 .0 9% ,脂肪含量 5 3.72 % ;生育期 1 1 0~ 1 2 0天 ,百果重 2 1 7g ,百仁重 91 .0 g ,出米率 71 .4%。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云南花生资源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云南68份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经田间种植获得相关农艺性状,应用DPS7.05软件进行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偏多,单株产量较高,但出仁率偏低,属小粒花生类型,平均荚果收获指数0.31,籽仁收获指数0.18;其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与单株荚果数、荚果产量、百果重和结果枝数密切相关,籽仁收获指数还与籽仁产量、出仁率、百仁重密切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参试68份花生品种和高世代材料分为5大类群。第1类群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荚果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较高;第2类群单株结果数较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较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高。【结论】云南花生通过适当控制单株生长、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花生各经济性状指标,进而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有助于提高花生的收获指数。在育种策略上可以采用云南花生品种间杂交,也可通过云南花生与北方大花生种质材料杂交,实现优良性状的聚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福建气候条件花生单粒和双粒播种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为单粒播种的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生态区选育的6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开展单粒和双粒播种对比试验,研究单、双粒播种对其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与经济性状关联的其他20个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能极显著提高株型指数、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总数、单株荚果产量和单株籽仁产量(P0.01),饱果率极显著降低(P0.01),主茎高显著降低(P0.05),秕果总数的增加是造成单粒播种荚果增加的主要因素,单粒播种能明显促进侧枝生长,导致百果重变小,双仁果率下降,出仁率降低;单双粒播种间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福花31521在单粒播种下能获得更高产量,而福花11510却在单粒播种下减产明显,表明品种存在适宜单粒和双粒播种不同的倾向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相比双粒播种,单粒播种的单仁饱果、双仁率、秕果总数和百仁重等4个性状对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上升较大,饱果总数、单株籽仁重和百果重等3个性状对荚果产量的关联系数下降明显,饱果总数和荚果总数等2个性状对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降低较大。因此,在单粒播种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这些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花育16(原名花选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8223为母本与鲁花10号杂交,并结合辐射处理育成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1999年分别通过山东、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1996~1997年经山东省花生品种春播区试,2年19点次平均荚果产量3964.5公斤/公顷,籽仁产量2916.0公斤/公顷,分别比高产品种鲁花11增产11.36%和14.15%,居9个参试品种首位,是惟一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种.1998年生产试验,仍居参试品种之首.1997~1998年河北省花生区试,平均籽仁产量3123.0公斤/公顷,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22.45%,居首位.1998年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籽仁产量2878.8公斤/公顷,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12.09%.1998年安徽省生产示范,荚果产量4689.0公斤/公顷,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3%.同年山东省莱西、海阳等地小面积公顷荚果产量达9000公斤以上.   花育16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生育期130天.株型直立.株高40厘米.分枝数8.3条.叶色较绿.结果较集中.百果重210克,百仁重100克,出米率75%.抗旱耐涝性强.较抗根茎腐病和病毒病.适应性广.含油量52.89%,蛋白质29.66%,分别比鲁花11高1.80%和3.81%;比鲁花14高5.40%和3.15%.它是目前高产优质综合性状表现最突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花育25号和益花1号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不同类型及施用量的改良剂(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处理盐碱地,研究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花生的株高、主根长、第一侧枝长、第二侧枝长、茎叶和根干重,有效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发育。在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中,花育25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5.19%、17.73%、25.64%,益花1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3.26%、16.42%、14.65%;苗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分别增加80.26%和81.54%,花针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处理分别增加33.65%和33.77%,最终使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显著提高。微生物菌剂T3处理的花生产量最高,钙抑制剂T1的花生产量最低,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下,花育25号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红壤条件下选择适合花生生长的缓控释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不同缓控释肥为材料,研究在等NPK比例和等养分量下各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缓控释肥均有利于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恩泰克缓释肥处理荚果及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27%、18.4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金正大控释肥处理荚果及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18%、9.50%。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均提高花生籽仁粗脂肪、油酸含量及油亚比,以金正大控释肥处理提高花生品质的效果最好。[结论]若仅追求单产,可用恩泰克缓释肥;若兼顾品质,可用金正大控释肥。  相似文献   

13.
以冀花16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和播种深度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的主茎长、侧茎长、分枝数、单穴饱果数、百果重、果荚产量、籽仁产量、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4月15日达到峰值;并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播种深度5 cm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 DPC 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荚后期施用 DPC 可显著增加荚果产量,表现为饱果率提高,果重增加。DPC 可提高花生籽仁中氨基酸含量,对蛋氨酸含景的提高效果尤为明显,提高31.3%~43.8%,同时对籽仁中粗蛋白、粗脂肪及糖分的含量电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稳定增产,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对花生单株荚果数、饱果数、500g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有共同提高作用,磷肥较钾肥对主茎高、侧枝长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并且磷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在豫中花生栽培中以磷肥90kg/hm2、钾肥135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产安全,喷施初期,10%多·甲可湿性粉剂对花生叶斑病有防治作用;可提高籽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改善口感,其中以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处理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9.33%;可增加产量,其中10%多·甲可湿性粉剂较喷清水对照增产6.74%,96%缩节胺、15%多效唑分别增产3.97%、3.02%。因此,花生生产应首选10%多·甲可湿性粉剂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作为调节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田间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稳定增产,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对单株荚果数、饱果数、500g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有共同提高作用,磷肥较钾肥对主茎高、侧枝长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并且磷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在花生栽培中以磷肥90 kg/hm2、钾肥135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天府23号是具有中抗叶斑病,中抗锈病,高感青枯病,产量高,商品性好的中间型早熟中大粒花生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紧凑,连续开花,株高40~50cm,单株总分枝数8.5个左右,整齐,枝叶清秀;普通果荚型,百果重185~200g、百仁重75~85g,出仁率达73%~75%,籽仁含油量52.74%,蛋白质含量25.39%,油酸含量53.6%,油亚比2.07;味香、口感好、果型适中,外观清秀,壳薄;春播全生育期为130天(夏播110天),早熟型品种,每亩产量可达300kg。适宜于长江中上游花生产区的土壤和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新化不同海拔梯度下黑籽花生的生长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其变化会对气候环境、生态因子、作物生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下(360、430和500 m)花生的生长和产量差异,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对湘中地区油茶林套种的黑籽花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黑籽花生的主茎生长量、单株分枝数量和秕果数明显增加,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小区饱果、小区籽仁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由结果可知,低海拔有利于黑籽花生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在水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了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安全,虽对苗期水稻的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4.004%胺鲜酯·芸苔素内酯水剂32 mg/kg处理可明显促进成熟期水稻株高的增加,且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产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这说明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在水稻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