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适应中国北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一种适合中国农业需求的现代保护性耕作。我国目前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既不同于国外采用大型机具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也不同于非洲等地的手工保护性耕作。除了要求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外,还要求采用机械化作业,保持高产稳产,节约资源,少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本质;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关键机具与实施要点;介绍了我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现状、新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和效果、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的进展水平、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指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意义、定义;国内和国外保护性耕作的一般作法,为了使农田表层土壤得到保护,减少农田土壤结构的损坏程度,尽量减少农业机械进地作业次数,采用新科技适宜的方法增加农作物秸秆覆盖量,改善和提高农田土壤的团粒结构,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探讨我国未来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内容,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效果,对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黑龙江省植被破环、黑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了解和认识,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分析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内容,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机械发展的首要内容.国外农业机械已经达到了系列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生产的水平,并将机、电、液、自动化及卫星定位等高新科技应用于耕作机械.我国的耕作机械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复式少耕联合整地技术是国内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具有保护土壤、保持生态环境和符合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的复式、少耕、联合耕整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1993年开始,我国农机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密切配合,以引进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基础,在山西率先进行了以机械化手段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经过10多年的探索推广,全国已经建立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示范点80多个。今天,我们站在十七大精神的高度来审视走过的这条道路,就可以看出保护性耕作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机械化上的体现,从而把保护性耕作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促使我国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这次重大变革,早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农业机械化耕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省农业机械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数据收集,分析发现山东省在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发展速度快,积极开展农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机械发展模式。研究制约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的因素,探索适合山东省的农业机械发展方向,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农机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精确农业,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最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机械深松,以及杂草、病虫害防治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耕作体系,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体系而言是重大的变革,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者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内容及河南省镇平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