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合种球国产化开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每年从荷兰进口百合种球6000万粒以上,自产种球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5%.必须集中力量攻关,着重研究病虫害控制,以及种球贮藏处理的安全性,品种开发、脱毒原种供应、产品质量监督保障等,尽快实现百合种球培育全过程的技术、机械及生产模式的本土化,加速百合种球国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兰州百合栽培历史悠久,以其营养价值高和品质好等特点而成为享誉世界的兰州特产,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目前,兰州市及周边市县百合种植面积达6 667 hm~2(10万亩),当地农户在种球繁育、商品百合栽培上积累了大量经验,生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兰州百合鳞片的选取、扦插方式、放置方式、扦插方法及鳞片扦插的温度、基质、水肥、光照及调节剂等方面,详细介绍兰州百合鳞片子球繁殖的先进技术,建立兰州百合鳞片子球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东方型百合二代种球在东莞地区生产切花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东方型百合二代球在农历九月初五(新历10月6日)之后种植,可以获得较好质量的切花产品。一代球的大小对于二代种球生产切花也是重要的,以周径16-18cm以上的一代种球进行切花生产后采收二代种球,切花可发育2-3个花蕾,成花率在80%以上。东方型百合二代球切花比唐菖蒲切花利润增加106.9%;比菊花利润增加242.9%。  相似文献   

5.
百合病毒及脱毒检测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百合病毒病分布广,为害大,是百合种球和鲜切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百合引种数量和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以及不规范的种球自繁,病毒病开始在我国各百合种植区发生流行,一般发病率在40%~50%,二代种球的带毒率在90%以上,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百合鲜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为了加强百合无病毒体系的研究,现就国内外百合病毒病及其脱病毒技术和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综述,以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促进百合病毒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兰州百合的标准化、规模化、高效繁育,以兰州百合鳞片为试材,研究不同消毒剂及其处理时间、基质配比和扦插方法对鳞片扦插的小籽球发生率、小籽球直径、生根数、根长和平均繁殖系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多菌灵1000倍液处理10 m i n为最佳消毒方法,其小籽球发生率最高,达93.3%,小籽球直径、生根数、根长和平...  相似文献   

7.
正导读:兰州百合味道甘甜鲜美,是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对其主要繁殖方式——鳞片扦插技术进行了要点总结,以利于扩大繁殖量,有效降低种球的成本,提高种植收入。兰州百合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道甘甜鲜美,是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兰州百合种球的大量生产主要采用鳞片扦插繁殖技术,而国内有关百合鳞片扦插的研究虽较多  相似文献   

8.
《蔬菜》2014,(1):76-76
<正>2013年11月中旬,在湖南省龙山县华塘街道唯一村的龙山百合脱毒种球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基地温室大棚内,15 000多株百合脱毒组培苗长势良好。这是龙山县进行百合脱毒技术研究以来成功培育出的首批种苗,标志着龙山百合品种改良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龙山卷丹百合种植历史悠久,2013年种植面积达4 666.7余hm2,产值突破10亿元,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但在品种选育和良种化方面滞后,种植户自留的普通百合种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相似文献   

9.
柳玉晶 《现代园艺》2023,(13):12-14
百合是花卉市场上常见的花卉品种,应用于切花装饰、花坛、花境等,但由于长期田间无性繁殖,致使积累病毒,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百合组培脱毒成为百合种球商品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本研究系统阐述了常见百合的病毒种类及发病症状、目前我国常采用的组培脱毒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百合种球的脱毒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脱毒兰州百合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董铁  李红旭  郝燕 《北方园艺》2007,(7):146-148
通过对脱毒兰州百合试栽后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兰州百合较常规不脱毒的开花后各物候期延迟3~9 d,整个生育期延长8 d左右;在各物候期,脱毒兰州百合地上、地下各器官的生长量始终较常规苗大,其中,叶片数在前期的(幼苗期及显蕾期)差异为极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显著;但鳞茎重量的差异却与此相反,前两个时期差异不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极显著;根重在幼苗期及开花期差异显著,而在显蕾期及谢花后差异极显著.根数始终表现为差异为极显著.脱毒兰州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及内外在品质都有提高.不同海拔的3个试验地点,脱毒兰州百合均表现出优于常规未脱毒兰州百合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唐菖蒲种球生产现状和市场对切花唐菖蒲种球的需求,为降低切花唐菖蒲生产成本,加强唐菖蒲种球自我繁育,提高连云港地区切花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参照国家有关鲜切花生产及种球、苗繁育等标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制定该技术规程,对唐菖蒲种球繁育的环境条件、籽球选择、种球繁育、采收及分级贮存等进行了规范,以期为连云港地区唐菖蒲种球繁育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石家庄太行山深山区生态环境适宜种植兰州百合,生产的百合鳞茎洁白、抱合紧密,商品性状好,每667 m~2产量1 200 kg,经济效益较当地种植传统农作物提高7倍以上。兰州百合是我国唯一的甜百合,也是甘肃省的名优特产品,2016年甘肃省兰州百合种植面积达到7 133 hm~2(10.7万亩)。但由于主产区长期沿袭传统的自然留种繁育方法,导致兰州百合种性退化,同时,长期重茬连作也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病虫害累积严重(黄钰芳,2018;赵银彦等,  相似文献   

13.
以脱毒嘉定白蒜为试材,研究水肥供给对组培苗和组培鳞茎的生长及原原种质量的影响以及继代次数和组培鳞茎播期对原原种质量的影响,然后进行脱毒原种和常规蒜种的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水肥供给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组织类型为组培鳞茎、32 孔穴盘、灌溉时间为30 min、补肥间隔为14 d);15 代组培鳞茎相比8 代组培鳞茎更适合用于嘉定白蒜原原种繁育;相对晚播有利于提高原原种鳞茎中正常分瓣比例,但是显著影响鳞茎生物量的积累;在生产比较试验中,脱毒大蒜原种各项生长指标以及鳞茎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蒜种。试验结果为实现嘉定白蒜脱毒种苗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兰州百合、细叶百合、丹东布朗百合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百合种类、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处理时间在百合鳞片扦插过程中,对扦插成活率、平均根数、平均根粗、平均根长、平均繁殖小鳞茎数、小鳞茎平均球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百合鳞片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是百合种类,用浓度为100mg/L的GA3处理0.5h,兰州百合鳞片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细叶百合扦插成活率也较高,约为63%,而丹东布朗百合在各试验处理中成活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15.
推广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马铃薯脱毒原种是用保护设施下生产的脱毒微型薯作种薯,在高海拔冷凉山区、有一定隔离条件的土地上繁育优良种薯的一种生产方式,主要以繁育马铃薯脱毒良种为目的,与大田栽培方式有所不同。通过近两年来对比繁殖技术的摸索,初步总结出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原种繁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火金 《中国蔬菜》2012,1(3):45-46
通过茎尖脱毒组培繁育的红芽芋植株生长势强,子芋数量增多,产量、品质明显提高。应用这一技术繁育原原种、原种、生产种,是一项避毒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茎尖脱毒组培繁育的红芽芋植株生长势强,子芋数量增多,产量、品质明显提高。应用这一技术繁育原原种、原种、生产种,是一项避毒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无病毒草莓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0.3mm)培养技术,在MS附加1.32μmol6-苄基嘌呤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早美光、矮丰、瑞星、奇妙、北斗和全明星6个草莓品种的无病毒苗。将微体繁殖技术与大田生产相结合,建立了6个草莓品种从无病毒组增“原原种”苗到“生产”用苗的良繁技术体系,年内增殖可达数万倍以上,比传统的热处理脱毒、网室繁育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渭源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通过对渭源县马铃薯种薯繁育条件的分析,确立了渭源县马铃薯脱毒原种高山自然隔离繁育基地的选址指标,并对适宜繁育区域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20.
东方百合‘Sorbonne’试管成球和低温处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东方百合品种‘Sorbonne’在生产上应用广泛,但繁殖系数低,种球具有休眠特性。本试验初步探讨其茎尖分生组织分化,试管成球,打破休眠和种质保存的方法,以便为工厂化生产优质种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