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阐述了土壤质量及土壤质量评价的内涵,并从土壤质量评价的3个过程,即评价指标的筛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分别进行了分析。目前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中指标体系最小数据集筛选方法、评价指标转化的数学模型、定量化评价方法是当前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万州土壤质量指标选取与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三峡库区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根据专家经验和因子贡献率确定土壤质量评价权重,然后结合万州地区的土壤特性,参考等级法划分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对库区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将模糊可变评价方法引入到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模型评价过程中,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将该模型应用于大连湾1991—2004年水环境质量评价中,该模型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对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可行、有效。评价结果表明,大连湾的水环境质量较差,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土壤质量评价过程中不同质量指数计算方法的差异与最优组合,采集并测定了内蒙古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79个土壤样本的11项理化指标,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对比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2种权重确定方法与隶属度函数、线性评分函数和非线性评分函数3种指标评分方法组合下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最后通过与全体数据集的自相关精度检验获取最优方法组合。结果表明:1)层次分析法确定的物理指标权重高于主成分分析法,速效养分指标权重低于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线性评分函数、非线性评分函数对指标分值计算结果的分布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隶属度函数对物理指标进行评分时具有更高的区分度;2)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隶属度函数确定指标分值计算的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的自相关检验精度最高(R2=0.85),纳什效率系数为0.81,相对偏差系数为0.04;3)最优方法组合下全体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变化分别是0.25~0.71和0.16~0.78,平均值为0.43和0.45,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处于中等质量水平。综上,本研究确定了准确评价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土壤质量的最优方法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微量元素、土壤酶活性、粘粒、阳离子交换量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指数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对传统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权重系数,利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以指数标度法作为改进应用干层次分析模型,建立了有效的递阶层次分析结构,避免了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过程.与用偏相关系数确定权重相比,层次分析模型使土壤质量各指标的权重区分度更加明显,避免权重平均化的趋势.根据两种权重得出的土壤质量指数进行方差检验(P=0)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评价结果显示,长武县土壤质量受地形部位影响较大,土壤质量指数分布在0.19~0.71之间,有75-2%的土壤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有17.9%的土壤质量处于贫瘠状态.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5项土壤质量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Norm值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DS),通过灰色关联度和非线性模型(non-linear model,简称NL)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表明,宁夏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MDS包括全氮、全磷、胡敏酸碳量、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2种评价方法结果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0.88,相互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非线性评分模型方法计算更加简便.研究区耕地土壤质量处于中下等水平,各地土壤质量依次为固原市>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  相似文献   

7.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梳理土壤质量评价中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沿,为我国土壤质量评估研究及方法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检索方法,收集有关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筛选、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文献415篇、最小数据集155个。基于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选取频率、评价方法和最小数据集等信息,分析近30年来全球土壤质量评价的发展态势、前沿领域以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涉及25个物理指标、36个化学指标、35个生物指标和19个环境指标。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核心指标,其选取频率最高,为96.6%;其次是土壤酸碱度、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容重,选取频率均在50%以上;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等生物指标选取频率较低,均小于25%,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最小数据集构建方法中,主成分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指标冗余,体现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应用最为广泛。被筛选进入最小数据集的指标中,有机质、速效磷、容重和土壤酸碱度在表征土壤质量时应用广泛,频率分别为67.7%、43.2%、34.8%和34.2%。目前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土壤质量指标,运用土壤质量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估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适用于土壤可持续管理。【结论】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酸碱度、容重和含水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构建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及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重点,应用指标体系在大空间尺度评估土壤质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土地整治工程特点,采用集对分析法构建模型,对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旨在为土地整理的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以集对与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集对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关联度,将多因子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该土地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居于良好水平。同时该实例评价也验证了集对分析模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元模型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物元分析方法应用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以土壤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通过建立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集和关联度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与排序。模型被应用到松花江地区21种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评价与排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时空尺度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的建立方法,并且基于建立的方法构建不同时空尺度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方法]基于环境相关法,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计算矢量常模值、土壤母质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等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结果]就空间尺度而言,衡量县域和乡镇尺度土壤质量好坏的最小数据集明显不同,2008年县域尺度下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容重、砂粒、土壤有机质、黏粒、pH、土壤有效锌、土壤有效锰7个指标,而进入2008年乡镇尺度下的最小数据集则为粉粒、有效钾、有效锰、全氮、土壤容重、黏粒、pH、土壤有效铁8个因素;就时间尺度而言,不同时期的最小数据集不同。[结论]土壤质量评价必须和时空尺度挂钩才有意义。基于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得到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参数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含所有未入选参数所表达的土壤质量信息。不同时空尺度下建立土壤质量最小数据集冗余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1.
集对分析模型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以上海市郊的评价区域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为例,研究了10个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集对评价模型结构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媛媛  杨忠芳  余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17-22622,22657
阐述了土地质量及土壤质量评价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以反映土壤质量评价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土壤质量评价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土壤生物学指标的研究是我国土壤质量评价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除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外,将土壤质量与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能更有效地预警和监测土壤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理想点法在土壤肥力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凡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23-5524,5527
建立利用理想点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评价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集对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该评价模型严谨,评价结果合理,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模型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利用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评价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属性识别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该评价模型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可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所构建的AHP模型对科技查新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应用模型,叙述了评价的步骤和方法,并以此方法从定量角度对科技查新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刘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21-15524
为了更好地评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比选方案的优劣,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及结构模型,从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各比选方案.结合工程实例,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水文水能、枢纽布置、工程施工、运行条件、工程淹没、环境条件、经济指标等设计中的主要因素,并对设计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最终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证明,AHP法能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设计者进行方案优选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客观准确地进行农用地(耕地)分等,减少现行农用地分等方法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精度。以福建省长泰县丘陵山地区为实证研究区,通过无监督网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筛选出2 602组典型样本,分别进行有监督网络——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学习训练,将分等指标作为输入变量,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等别作为输出变量,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与SVM农用地分等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正确率为89%,精度较高;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评价结果正确率为99%,达到高精度等级。2种模型均能满足农用地分等的精度要求,但SVM模型较BP神经网络效果更好,更适合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