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壤地理信息系统中套合采样方法布置剖面点5个,对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地区各层土壤中Zn、Cd、Cu、Pb、Cr、Ni的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改进了计算重金属迁移率的公式.结果表明,表土层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20cm以下土层的重金属含量,体现强烈的表聚性.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土层深度形态分布是不同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交换态Cd、Pb含量明显下降,残渣态Cu、Cd和Pb的比例则明显提高.同一剖面点CA的迁移率明显高于其他元素,而Pb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差.所有元素迁移的深度均未达到60~80cm.  相似文献   

2.
选取上海市松江区“浦南”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该地区设施菜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除Cd含量超标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各重金属含量因种植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种植第3年出现峰值。较之露地种植,研究区设施菜地各剖面中Cu,Pb,Cd,Cr,As含量均较高,5种重金属中,除Cd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富集在0~20 cm土层中,而Cd主要富集在40~60 cm土层中,因此应重视Cd在土壤剖面的富集及迁移。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单项指数Pi为Cd>Cu>Pb>Cr>As,Pb、Cr、As仍处于清洁水平,随着种植年限增加,Cu含量处于尚清洁水平,而研究区土壤已经受到Cd污染,并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污染风险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3.
聊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建荣  刘衍君  于洪军  徐兴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36-6437,6508
以聊城市136个土壤监测点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基于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区域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聊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以Cu、As、Hg污染较为严重,县市郊区靠近工业园区的重金属富集明显;As与Cd、Co、Cu、Ni、Zn呈正相关,而与Cr、Hg、Pb呈负相关;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Zn相对于其他元素较为独立,Pb、Cr、Hg、As、Cd、Cu等元素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重金属在胡敏酸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深度(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与胡敏酸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国际腐殖质协会提供的胡敏酸提取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提取胡敏酸,使用ICP-MS测定了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V、Cr、Co、Ni、Cu、Zn、Cd和Pb的含量,并使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富集因子法研究了重金属和胡敏酸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V、Cr、Co、Ni、Cu、Zn、Cd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胡敏酸中V、Co、Ni、Cu、Zn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Cr和Cd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V、Cr、Co、Ni、Cu、Cd和Pb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和胡敏酸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Co、Cu、Cr、Ni和Zn的含量与胡敏酸和有机质含量之比(HA/OM)呈负相关。富集因子分析表明胡敏酸对V、Cr、Ni、Zn和Pb的结合能力不强,而对Cu元素的结合能力很强;0~20 cm的胡敏酸对V、Cr、Co、Ni、Cu、Zn和Pb的富集程度高于20~40 cm,Cd则在20~40 cm的胡敏酸中富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北京南部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包括通州、大兴、丰台和房山4区的北京南部地区的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在该区域选取25个土壤样品,其中剖面JN1(JN表示北京南部地区土壤剖面,下同)按土壤发生层在春季(3月下旬)和秋季(11月上旬)采样,研究土壤Pb、Zn、Cu,Cd和As等元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等,由高到低依次为Zn、Pb、Cu、As和Cd,属于歧义性污染。区域内自东向西,土壤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其中沿河流、高等级公路向两侧,土壤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土壤重金属集中于土壤表层.Cd、Cu、Pb、Zn主要富集在0—20cm土层中,20cm以下深度的含量大大减小,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春季高于秋季。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处于轻污染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6.
轮作模式下设施菜地主要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代表性日光温室,以设施菜地中主要重金属元素(Cd、As、Pb、Cr、Cu、Ni)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种植模式(连作、轮作)条件下6种重金属元素在土体中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连作模式条件下,土壤中Cd、Pb、Cr、Cu含量具有表聚的趋势,0~20 cm耕作层为主要分布区,且土层越深含量越低,As、Ni含量在0~60 cm土层范围内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参照HJ 333—2006《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发现,连作模式0~20 cm土层中Cd、As分别超出限量值220%、15.6%;而轮作模式可显著降低0~20 cm耕作层Cd、As含量降幅分别达37.5%、6.2%;与连作相比,轮作增加了6种重金属元素在20~40 cm土层中的含量。综上所述,在设施菜地遭受重金属污染后,采用轮作模式可以减少主要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耕作层的积聚,使其往下层土壤迁移,从而减轻了设施农产品对耕作层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选择合肥市不同功能区及不同母质上发育的20个水稻土剖面,分析cd、Hg、Pb、As、Cu和Ni等重金属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工业岗(圩)区、农业岗(圩)区水稻土剖面表层土壤Hg、cd元素含量均值有显著差异,cd、Hg、Pb在表层土壤中富集明显,向下迁移能力较差;工业岗(圩)区Cu、Ni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略有累积,As、Cu、Ni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在工业岗(圩)区、农业岗(圩)区差异不显著,土壤中TFe2O3含量和地下水位是控制土壤剖面中As、Cu、Ni元素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西安市灞桥燃煤电厂周边80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Ba、Cd、Co、Cr、Cu、Mn、Ni、Pb、V、Zn等11种重金属含量,然后用修正BCR提取技术测定分析重金属的赋存形态,最后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1)土壤中11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陕西土壤背景值,其中Cd、Co和Pb的平均值分别是陕西土壤背景值的5.0、5.6倍和6.6倍,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富集。(2)元素Mn、Co、Zn和Pb易发生迁移,潜在危害较大,应成为优先防控对象。(3)As、Cu、Cd、Pb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源、煤炭燃烧和工业"三废"排放;Cr、Mn、Ni、V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Ba和Zn受工业排放、交通污染和居民活动的综合作用的影响,而Co主要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西省运煤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340省道沿线不同断面6种重金属(Hg、Cr、Pb、Ni、Cd和As)在沿公路方向、垂直公路方向、不同深度土层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公路方向的3个不同断面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明显,Hg、Pb的污染指数最高,Cd次之,Cr、Ni、As较低.重金属含量与距路基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距路基距离的增加而降低,Pb在土壤中的累积随距路基距离的增加减少最快,其次是Cr、Ni、As、Cd、Hg,但Pb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重金属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0~20 cm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Hg含量与Cr、Pb、As含量,As含量与Cr、Cd、Ni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这些重金属来源可能相同,但具体来自何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玛纳斯河流域长期连作棉田土壤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为材料,对长期连作棉花土壤As、Cd、Cr、Ni、Cu和Pb的含量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该地区合理施肥和棉田土壤环境质量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研究区荒地和连作棉花5、10、20、30 a的土壤,分5层采集1 m土壤样品(每层20 cm),分析土壤重金属As、Cd、Cr、Ni、Cu和Pb的含量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棉田和荒地土壤重金属As、Cd、Cr、Ni、Cu和Pb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r、Ni、Cu、Cd和As的含量明显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除Pb元素外,棉田其他5种重金属含量均显著高于荒地;变异系数棉田大于荒地,Cd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46。棉田和荒地土壤剖面重金属含量都表现出表层略高于底层,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且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表层富集趋势,对比荒地和连作30 a的各层土壤,Cr、Cu、Ni、Pb、As和Cd含量增加幅度分别在36.68%~102.81%、43.31%~74.33%、21.85%~64.95%、2.12%~18.94%、23.03%~45.68%和167.50%~269.19%之间,总体来看,棉田土壤重金属在1 m土体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累积。棉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素含量与棉田土壤中As、Cd、Cr、Cu和Ni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22、0.689、0.611、0.513和0.560,棉田因子载荷矩阵第一主成分As、Cd、Cr、Cu、Ni、Pb和P具有较大的载荷,分别为-0.875、-0.952、-0.868、-0.907、-0.964、-0.635和-0.864,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46%,说明化学磷肥的长期大量施入,是棉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弄清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双城市公路周边土壤及主要农作物玉米进行同步调查取样,分析土壤重金属全量Cd、Cr、Pb、Cu、Zn、Ni、Hg、As含量和玉米各器官中这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得出土壤中8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及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关联性。[结果]除Ni以外,调查区域土壤中其他7种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Pb、Hg的富集程度较高,但均未超过GB15618—1995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质量尚好。比较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玉米的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表现出根〉叶〉茎〉籽粒。玉米籽粒中的8种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粮食标准,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除Cr与Ni之间为负相关外,其余各种金属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Cd与Hg之间,Cu与Zn之间呈现0.01水平显著正相关;Cd与Cr、Cu、Zn之间,Cr与Cu、Zn之间,Pb与Cu、Zn之间,Zn与Hg之间呈现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分析玉米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相关性得出,土壤重金属全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佳,只有Cd、Cu、Zn在玉米根系与土壤中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黑土区土壤质量尚好,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好,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佳。人类活动是造成重金属同源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农田蔬菜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保证蔬菜生产安全,调查了成都平原部分污染地区蔬菜种植地土壤和5类18种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含量,并对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运用富集系数分析和比较了不同蔬菜对Cd、Cr、Pb、Zn、Cu、Ni、Hg、As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域土壤Cd含量超标率达31.91%,Cd是主要污染物,其余元素均符合国家标准。所有蔬菜可食部位主要受重金属Cr、Hg、Cd污染,轻微污染的有蒜苗和油菜,轻度污染的有菠菜和香菜;通过富集系数发现,18种蔬菜对8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平均值均从高到低依次为Cd>Zn>Hg>Cu>Ni>As>Cr>Pb,且不同蔬菜对同一种元素的富集系数也表现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叶菜类蔬菜如香菜对Cd、Hg、Pb、Cr、Ni、Zn、Cu和菠菜对Cd、Hg、Zn、Pb、Cu以及红油菜对As、Pb富集能力相对较强,表明研究区域香菜和菠菜不宜在Cd、Hg、Pb、Cr、Ni、Zn、Cu污染土壤上栽培,及红油菜不宜在As、Pb污染土壤上栽培,而甘蓝类和根茎类如包心菜对Cd、Hg、Cr、Pb、As、Ni、Cu和白萝卜对C...  相似文献   

13.
绿洲连作棉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绿洲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富集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地质累计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延长,元素As、Cd、Zn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元素Hg、Cu、Pb、Cr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元素Ni的全量整体变化不大;As逐年累积达轻度-中等污染,元素Cd累积达中等-强污染,元素Hg在土壤中含量水平已达到强-极强污染程度。棉田土壤中As、Cd与全磷含量达极显著相关性,表明长年连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因此棉田的耕作制度及施肥量应作适当调整,避免加重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及其影响要素,制定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技术和策略。【方法】系统采集了吉林省四平市部分区域内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大田玉米地及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148个样品,分析了其Cr、Ni、Cu、As、Cd、Pb、Zn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结果】在研究区域内,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中Cr、Ni、Cu、As、Cd、Zn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平均含量顺序均为: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大田林地,但对P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设施菜地中Cr、Ni、Cu、As、Cd、Zn的累积最多,其次是露天菜地、大田玉米地,林地未出现累积。研究的7种重金属元素中以Cd的累积较严重,其次是Cu。其中设施菜地的Cd含量平均达0.467mg·kg-1,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II级标准(0.3mg·kg-1,6.5pH7.5),也相当于自然状态下林地Cd含量平均值的5.2倍;但4种利用类型中其它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国家II级标准。分析认为,与土地利用年限相比,农用化学品、特别是肥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Cr、Ni、Cu、As、Cd、Zn的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设施菜地累积较显著,避免重金属含量较高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施用是防止土壤重金属累积、促进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studied in the different land use soils, which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on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148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land use patterns including greenhouse field, uncovered vegetable field, maize field, and forest field in Siping area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and Cr, Ni, Cu, As, Cd, Pb, and Zn contents of thos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with ICP and ICP-Mas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rather large difference in effect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Cr, Ni, Cu, As, Cd, and Zn in soil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except Pb.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which compared with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s in soil, the higher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was found in greenhouse and uncovered vegetable field, much less in maize field and forest field. The mean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from high to low were arranged in order of greenhouse field, uncovered vegetable field, maize field, and forest field. Cd and Cu had relatively serious accumulation in soils compared to Cr, Ni, As, and Zn. The mean content of Cd in greenhouse field was 0.467 mg kg-x,which exceeded the grade II of the Chinese Soil Quality Criterion GB15618-1995 (6.5 〈pH〈7.5) for Cd standard of 0.3 mg kg^-1, while it was 5.2 times of Cd standard in the forest fields. The mean contents ofCr, Ni, Cu, As, Pb, and Zn in soils under four land use patterns were lower than the grade II of the Chinese Soil Quality Criterion. Compared with the soil cultivated years,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 compounds and manures application, especially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pplied fertilizer w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leading to different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under the studied land use patterns.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r, Ni, Cu, As, Cd, and Zn in soil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and use patterns, among them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greenhouse soils was higher than othe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organic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 with high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should be avoided to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 and keep high quality soils for sustainable use.  相似文献   

16.
利川土壤-水杉系统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弄清利川市水杉母树管理站水杉幼苗中重金属的富集现状,对利川土壤和水杉中Cd、Cr、Cu、Pb、Zn等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利川土壤有重金属污染.单污染指数法得出Cd具有轻度污染,其他4种无污染.多因子综合指数法得出整体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水杉中Cd、Cr的次生相富集系数较高,其他3种较低.重金属元素在水杉不同器官中含量具有Zn>Cr>Cu>Pb>Cd的基本规律.水杉根部各种重金属含量均大于茎叶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水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静  房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30-4533,4535
[目的]研究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保证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方法]从水茄主要分布区采集植株,测定植物根、茎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析比较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不同地区水茄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根中Cu、Pb、As含量超标;水茄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根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富集系数最大的是Cu,其次为Ni;茎中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对重金属的转运系数较小。[结论]重金属主要富集于水茄根中,建议以其茎作为主要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作为一类主要的污染物近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安阳地区土壤和小麦籽粒重金属状况,采集了周边农田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各60个。运用相关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土壤和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和小麦籽粒中各元素的变异幅度和均值差异较大,各元素在小麦籽粒中含量低于土壤中含量。土壤中重金属Cr、Mn、Fe、Ni、Cu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小麦籽粒重金属Fe、Pb与土壤重金属Cr、Mn、Fe、Ni、Cu有明显的相关性,小麦籽粒重金属Cd含量与土壤中Cd、Pb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重金属Cr、Mn、Fe、Ni、Cu、Cd、Pb在第一主成分上有很高荷载,且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荷载远大于在第二主成分上的荷载。安阳地区小麦籽粒中重金属Cr、Mn、Fe、Ni、Cu、Cd、Pb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