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0年以来泰州市鲜食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生产实践及部分专题试验研究,探明了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以及对糯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泰州市高沙土地区鲜食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应掌握的10项关键技术.即精细整地;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盖好地膜;加强苗期管理;科学运筹肥料;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地膜覆盖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生产,通过选择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适时移栽、科学运筹肥料、合理调控水分、适时防除病虫草害以及适期采收等配套措施的实施,可平衡糯玉米市场供应,可降低贮藏成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糯玉米既增产又增效,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糯玉米地膜覆盖对其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2016年进行了玉米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李文清  陈廷祥  杨俊忠  印玉海 《农技服务》2013,(12):1259+1261-1259,1261
论述了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以及对糯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了鲜食糯玉米地膜栽培应掌握的精细整地、选用良种等10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谭应华 《农技服务》2010,27(2):194-194
将糯玉米用大棚温室育苗,然后采用大棚地膜覆盖,并与露地地膜覆盖栽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棚地膜覆盖栽培较露地地膜覆盖提早3~5d收获,增产值4877.4元/hm2,效益增加10.58%。但构成单株产量差。  相似文献   

6.
鲜食糯玉米营养丰富,是市民喜爱的保健食品。为增加农民经济收益,我镇调整种植业结构,在2004~2008年进行了鲜食糯玉米春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且示范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出能减少糯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栽培方式,研究了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两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糯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操作简便,一个生长季节只需投入1次,能有效预防或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是切实有效的无公害、绿色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棚糯玉米穴盘育苗移栽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鲜食为主的糯玉米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糯玉米营养丰富,其胚乳主要为支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3%~6%,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也均较高,鲜嫩玉米籽粒黏软清香、皮薄无渣,有良好的适口性,食用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种植糯玉米经济效益较高,特别是采用大棚增温,地膜覆盖,穴盘育苗移栽新技术,可使播种、采收期提前,  相似文献   

9.
滴灌+地膜覆盖糯玉米套种豇豆模式半年时间内可做到两种两收,产值可达7 520元/667m2,同时可节约架料成本和人工成本2 100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为滴灌+地膜覆盖糯玉米套种豇豆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从品种选择、栽前准备、育苗壮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介绍糯玉米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豇豆播种、田间管理、豆荚采收、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豇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任笑媛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19-119
本文详细介绍了早春鲜食甜、糯玉米一系列具体实用的高产高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丘陵红壤旱地伏秋干旱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覆盖与施用保水剂对鲜食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效应。结果显示:稻草覆盖和施用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和肥力,并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子,从而提高产量。在5个处理中,以5000kg/hm2稻草覆盖+施用30 kg/hm2保水剂处理的保水、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0-20cm土壤含水量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5.5-5.8%、4.5-4.7%和0-3.2%,1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8.4-51.7mm、36.4-38.8mm和0-25.6mm,正是由于秋季全膜双垄和顶凌全膜双垄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6.8%、平均达到70.2%,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25kg/mm·hm2、平均达到32.10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增产率为42.6%、平均增产量为2699.6kg/hm2。其中,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8.2%、45.0%、34.5%,平均增产量分别为3057.8kg/hm2、2852.9kg/hm2、2187.9kg/hm2。  相似文献   

13.
朱琳  李世清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3):2528-2537
【目的】探寻不同覆盖措施下玉米籽粒氮素积累和物质转移的"源-库"过程。【方法】以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典型旱作农业区春玉米生产体系为对象,通过2年田间试验,对覆盖地膜、覆盖砂砾和不覆盖3个处理的光能捕获和土壤温度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干物质累积转移和氮素的积累,揭示地表覆盖对"源-库"过程的影响。【结果】覆膜处理的有效积温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与覆砂处理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辐射生产效率显著高于覆砂处理。覆膜处理的积温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辐射生产效率在2010年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2011年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低于覆砂处理。茎+叶鞘的干物质转移量最大,地表覆盖对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及干物质转移率影响不显著。覆膜条件下,玉米单穗粒重及单穗粒数在收获时均高于其他处理。在吐丝后前30 d,覆膜处理籽粒平均含氮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灌浆30 d至成熟,处理间籽粒含氮量差异较小,覆膜处理略高于覆砂和不覆盖。由于籽粒干重差异,覆膜处理籽粒氮累积量显著高于覆砂处理和不覆盖处理。覆盖处理有效提高了果穗上部籽粒氮素累积,其次为中部和下部籽粒;覆膜处理果穗各部分籽粒氮累积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均与单穗粒重和有效积温呈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单穗粒数、光合有效辐射捕获量、积温生产效率及辐射生产效率虽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通过影响单穗籽粒数及穗粒干重而增加籽粒干物质累积能力,进而促进籽粒氮素累积,增加产量。【结论】覆膜促使源能力和库容量的协同增加是玉米增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糯玉米的起源、分类、品种改良及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亦称蜡质玉米或中国糯玉米,中国是糯玉米世界起源中心.中国的云贵川高地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分布,沪与杭嘉湖平原的遗传特点是优质早熟,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糯玉米植株高大、产量高.在对中国糯玉米种质研究创新基础上,中国糯玉米杂交化改良得到较大成功,已形成鲜食、淀粉加工和畜牧新型糯质饲料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秋季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春覆膜和播前覆膜,即早覆膜优于晚覆膜。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增加了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率为70.21%,产量为10039.34 kg/hm2,比播前覆膜增产24.81%,水分利用效率30.19 kg/(hm2?mm),比播前覆膜提高15.26%。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使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增产增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鲜食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介绍了世界范围内鲜食糯玉米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糯玉米生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为河北省鲜食糯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糯质玉米种质资源的种质类群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聚类分析对29个糯质玉米品种资源进行了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29个糯质玉米品种资源可以划分为4个种质类群,第1类群可用于选育长穗大粒的鲜食糯玉米品种、高产加工用糯玉米品种;第2类群用于选育白色籽粒品种较理想;第3类群品种应用价值不大;第4类可以进一步分为3个亚群,第1亚群淀粉含量较高可用于改良籽粒食味品质,第3亚群可用于选育长穗、大穗型品种和多彩玉米。  相似文献   

18.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32.55%,T1、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0.39%、27.94%和28.02%。在相对干旱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较大。【结论】通过连续7年进行旱作农田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集雨、蓄水和保墒效果,有效减轻春季干旱对春播保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稳产高产,从而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研究对中国北方旱作集水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在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C、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和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筛选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在天津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对参加2012年天津市预备试验的15个鲜食糯玉米组合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等进行了评价鉴定。通过播种、田间考查记录数据、收获后考种分析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以及评价小组成员对15个组合的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的打分评价筛选出了食味品质好的组合。结果表明,糯预2、糯预3和糯预5为理想组合,值得在天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