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有效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周边社区发展,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开展了环境教育.为加大自然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省林业厅为项目保护区制定了社区教育规划,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群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以增强其环境保护技能,转变不重视环境教育的旧观念,促进和发展社区与保护区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就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广西弄岗、十万大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5.0对调查问卷中的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出4个公共因子,即: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生态效益的认识,保护区相关制度与周边社区相互影响,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发展的经济影响,社区共管.并从这4个方面对2个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藉此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解决社区居民在能源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社区共管力度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受周边社区活动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做好陕西新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协调好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我们以社区居民及相关工作人员为对象,重点调查了保护区周边社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适合该保护区管理的可行性建议。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农业活动、盗伐林木、盗猎、采集非木材林产品、采集薪材等行为都会对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新开岭保护区今后应更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巡护制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开展社区共管。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 ,促进周边社区的发展 ,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 ,陕西省开展了环境教育活动。对项目保护区制订了社区教育规划 ,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群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增强环境保护技能 ,转变不重视环境教育的旧观念 ,促进和发展社区与保护区的和谐关系 ,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 社区环境教育的目的社区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区群众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帮助保护区和周边地区人群获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发展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关系 ,…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护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社区,保护区建设虽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但也限制了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缓和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矛盾,保护区管理局应不断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针对社区管理采取有效地措施,既能有效加强保护区建设,又能促进社区发展。基于此,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提出了加强相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如何与周边社区互利互惠进而达到和谐发展,是保护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从1995年开始,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项目,通过采取社区共管技术信息服务等方式,逐步探讨和解决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群众经济发展这一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柳步摸索出太白山保护区周边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保护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分析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发展现状,两者之间发展存在的矛盾,并提出提高周边林区居民保护意识,实施能源替代工程,提高就业保障,发挥项目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等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云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整理相关资料,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主要依靠种植业、畜牧业、森林小产品和外出务工等收入维持生活,经济条件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制约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人口压力大、经济结构单一、对自然资源依附性大、资源利用方式传统、农林产品缺乏深加工等。建议通过培训、引进科学技术和合作项目、开展薪炭林及自用林基地建设等途径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引导社区群众主动参与到保护区管理中,最终实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PRA分析法对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影响保护区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兼顾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出适宜该保护区推广的社区参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调查问卷与参与式农村评估法,探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现状及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地权属争议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包括保护区分区不合理,现行管理规定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相矛盾,保护区无法为周边社区带来利益等,并提出健全现行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保护管理中,加强保护区与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提高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等缓解主要矛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首先探析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相互作用及其组成的特殊复合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其次, 阐述了现行保护政策下, 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传统及现实权益未被考虑, 社区与保护区被人为割裂, 保护政策与地方发展政策不一致, 导致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冲突不断, 使得保护目标难以达成。最后, 提出保护区管理者应关注社区合理权益的实现, 吸引社区群众参与自然保护工作, 同时寻求地方发展政策与保护政策的融合, 以促使保护区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被国际社会关注的两大问题,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存在着日趋严重的矛盾与冲突。本文综合分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及特点,提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并确定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全国198个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南五省43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层次全面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 从历史上对土地权属问题的淡化或忽视、法律法规不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及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外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的成熟做法, 提出了加强试点、科学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创新模式、充分尊重社区群众的利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 以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改工作, 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近年来的增长情况,以及目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加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自然保护与保护区居民生产生活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讨论了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尝试;对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对推动社区发展和进步起着内质性的根本作用。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作为一类具备特殊意义的乡村,其文化建设值得关注。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到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面临传统文化流失、现代文化冲击等问题,藉此,从物质扶持、政策引导、精神心理三方面提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杨 《林业与社会》2005,13(1):27-34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当地社区的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主要障碍。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以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为基础,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的控制方转换为组织,将原本对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当地社区群众转化为保护目标的维护。在一些案例点已初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一些共管的模式化成果。本在分析了目前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基础上,认为推行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共管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首选途径,并系统阐明了当地社区参与组成共管体系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一些模式化成果。最后,指出在实施社区参与共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前提下的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发展在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普遍和重要的角色,但现有的社区发展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都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缺乏对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直接贡献,更没有实现机制化。以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为前提的社区发展行动必须以直接贡献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为首要目标,将社区发展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机制化手段之一而不是单纯的脱贫项目,并通过这个过程逐渐建立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的机制和能力,使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同时能够直接贡献当地社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谈参与式发展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自然保护事业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也面临着来自“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为了探索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同发展的途径。引进了参与式发展理论。文章探析了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该理论在自然保护区规划和设计、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补偿等具体操作中的运用以及相关的外部保障和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The primary conservation objective in China is to establish nature reserves to protec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natural heritage, protect ecosystems which are of global importance or have unique regional features, protect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species and their habitat, and safeguard the genetic resources. By 2000, the number of nature reserves increased to 1,276,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area protected in nature reserves was up to 123 million ha.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eserves, 908 sites with a total area of some 102 million ha (68.39% of the total reserve area) were under control of the forestry system accounting for some 82.93% of all nature reserves in the country and 10.65% of China's territory.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l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but insufficient funding, a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managers and inadequate reserve staffs have resulted in low levels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many reserves. Many nature reserves star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