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总结了我国杂交早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杂交早稻的遗传研究,生理生化基础和育种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杂交早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杂交早稻强优组合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湖南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较小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志明 《作物研究》2012,26(5):552-554
简要介绍了湖南杂交早稻生产现状,剖析了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较小的原因,提出了扩大杂交早稻种植面积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比例偏低,主要原因是现有审定推广的杂交早稻组合生育期偏长、食用品质较差及种子生产成本较高.认为发展两系杂交早稻,在早熟基础上求高产,向储备粮、饲料粮及工业用粮方向发展,有利于扩大杂交早稻的面积及比例.  相似文献   

4.
简信 《杂交水稻》1989,(5):24-24
当前,我国杂交水稻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是早稻。全国早稻面积有14000万亩,而1988年杂交早稻只种植.2500多万亩,约占早稻面积的17%。要迅速发展杂交早稻,关键是尽快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早、中熟组合。因此,多年来突破早、中熟早稻组合是各科研单位的热门课题。近年,湖南杂交  相似文献   

5.
我省早稻面积约2800万亩,在开发杂交早稻方面算是走在前列的,但面积还不很大,不上100万亩。我国长江流域早稻9000多万亩,加上两广,在一亿亩以上,杂交早稻占的比重就更小,本文就我县近年推广杂交早稻的效益,谈谈它在粮食增长中的地位. 一、杂交早稻增产潜力很大 1983年,中国农牧渔业部把杂交早稻列为全国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为了摸索杂交早稻在我县的应用,我们积极组织试验示范。当年试种1001亩,平均单产450公斤,比全县早稻单产水平高115.5公斤,增长32.9%。1984年全县扩大种植2.22万亩,占全县早稻面积5%,验收和调查情况表明:无论在平原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86—2005年湖南省审(认)定的两系和三系杂交早稻情况,并以2001—2005年审定组合的区试资料为依据,比较了两系杂交早稻与三系杂交早稻之间的异同。与三系杂交早稻相比,两系杂交早稻具有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稻瘟病抗性较强等优势,但垩白粒率高,米质较差,植株偏高。无论三系还是两系组合,都需要缩短生育期、降低垩白粒率、提高抗病性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提出了提高杂交早稻单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1986年衡阳市种植双季杂交早稻2.45万亩,亩产488. 8公斤,较常规早稻增产25.6%。衡东县岭茶乡集贤湾村杂交早稻成优49,46.1亩,亩平543.5公斤,最高亩产达605.8公斤。1983—1986年全市共种杂交早稻33.88万亩,亩产470.8公斤,较同期常规早稻单产高82.6公斤,增产21。3%。从近三年全市种植的情况来看,杂交早稻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在一定幅度内,适当发展双季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展杂交早稻,夺取高产,必须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选择适宜的组合是能否发展杂交早稻的重要问题。 1978年市农科所…  相似文献   

8.
从我省水稻生产地位阐述发展优质超级杂交早稻对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省优质超级杂交早稻的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我省发展优质超级杂交早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有计划推广种植杂交早稻,经过持续几年的稳步发展,杂交早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江西为例,全省1996年杂交早稻的种植面积达46.6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35%。1990~1996年,我们开展.了“杂交早稻纹枯病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过室内外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杂交早稻纹枯病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累计推广15.22万公顷。(-)综合防治的策略与技术1.充分发挥中抗纹枯病早杂组合的自然控害作用近几年,多数杂交早稻组合由于其丰产及中抗纹枯病等特点,种植面积得…  相似文献   

10.
推广杂交早稻是晋江市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几年来,晋江市以推广汕优016为主,组合单一。为了更好推进晋江市杂交早稻良种的更新换代进程,2001年从省内外引进杂交早稻新组合7个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杂交早稻种子特点与浸种催芽注意事项Characteristicsofearlyhybridriceseedanditssoakingandpregermination杂父早稻种子出于其生理特性与常规早稻有差异,其浸种催芽也有所不同。杂交早稻种子具有如...  相似文献   

12.
杂交早稻自1985年在湘北逐年示范推广,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近几年来却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面积锐减。作者从技术、实践诸方面论证了杂交早稻在湘北推广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以期加速杂交早稻在湘北地区的大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早稻干物质积累与农艺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湖南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个不同类型早稻品种(组合),比较分析了其干物质积累、生长动态、产量及米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组合前期苗高与叶面积增长迅速、分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早长快长特性;两系杂交早稻比三系杂交早稻生育期缩短,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米率降低,垩白面积减小,因而综合性状优于三系杂交早稻,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平江县是怎样夺取杂交早稻高产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是我县一季稳产高产的粮食作物,总产占全县粮食总产的40%左右。但当前早稻品种单一,多年种植的浙辐802抗性降低产量下降。为使我县粮食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出路之一就是扩大杂交早稻面积。 1980年以来,全县积极种植杂交早稻,1988~1989年两年,共种植16.3万亩,通过组织验收,杂交早稻比常规稻亩增54.45公斤,增产13.2%。并出现了大面积的丰产片、高产丘。如:肥田村1989年种植杂交早稻1014亩,亩产468公斤;木瓜乡南塘村村民余程林0.8亩,亩产687.5公斤。献冲乡泗洲村张卫民,8亩杂交早稻平均亩产475公斤,比常规稻亩产增87.5公斤。杂交稻抗性较…  相似文献   

15.
广西杂交早稻的现状和育种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从产量,米质和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早稻组合的现状,认为优质化和多元化是杂交早稻的发展方向,以现有高产水平为基础,改良品质和抗性,选育适应市场的优质高产组合是广西“十五”杂交早稻育种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早稻是我省一季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杂交早稻新组合的育成和推广,打破了早稻产量长期徘徊的局面,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我省1986年种植15万亩,1988年达49万亩。杂交早稻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比常规早稻亩增50公斤;龙游县农民鲁月行种植1.18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双季超级杂交早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江中游双季早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回顾了长江中游超级杂交早稻新组合选育、配套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取得的进展.指出生育期短、前期低温冷害、中期阴雨寡照、后期高温逼熟是影响长江中游双季早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超级杂交早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双季稻区,利用迟熟杂交水稻组合作早稻栽培,后作培植再生稻,创立了杂交早稻-再生稻新的耕作制。既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趋利避害,又具有省工、省种、省肥、节水、增产增收的优势,两季亩产可达吨粮,增收60元左右。本文研究了杂交早稻-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罗峰  温术根 《作物研究》1997,11(2):31-32
在比较常规早稻与杂交早稻在生育期、产量及对气候适应性等的差别后,认为常规早稻在湖南省粮食生产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1987年,邵阳市种植杂交早稻12.37万亩,平均亩产494.5公斤,比常规早稻平均亩产高出142公斤,增产40.3%,充分显示了增产优势、回顾总结几年来杂交早稻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过程,笔者特将亩产超500公斤的几个技术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