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尔羌河大寨渠口中游河段床岸组成物质为粉细沙,其抗水流冲刷能力低下、河岸相对不稳定,该河段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河槽摆动频繁、河道具有较强的游荡性,这种河段修建两岸引水枢纽的自然条件较差、尚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采用动床、全沙、变态河工模型,进行了“一”字型拦河闸、闸堰结合及闸坝结合三个枢纽总体布置方案及十几次的修改试验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此河段可以修建渠首,只要闸前整治段宽度与河流稳定宽度相匹配、对大洪水的处理采用适宜的第二泄洪通道以适应丰枯比较大的新疆河流特点等,渠首的引水防沙问题可以得到保证,枢纽能够安全有效运行。研究成果为枢纽的建设、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崇明农村河道水质较好但水体浑浊的特点,提出采取生态护坡建设、水生态净化系统构建、岸坡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重点改善河道生境,使之成为生物生长繁殖适宜的环境。其中,水生态净化系统构建工程中为去除水中携带的悬浮物,并逐步净化水质达到生态及景观功能要求,设置了强化预处理区、滨岸带水生植物种植区、沉水植物悬床种植区及沉水植物种植区等处理环节。在满足河道岸坡安全性、耐久性的前提下,达到农村河道"自然、生态"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木华里引水枢纽位于新疆库山河出山口附近,工程投入运行使用后,不断出现枢纽处泥沙淤积、干渠引水含沙量逐年增加,枢纽引水防沙功能逐渐减弱等问题。本文根据木华里引水枢纽近20年的运行情况,从水文、气象、洪水、泥沙特性等方面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 基本情况阿卡尔引水枢纽工程位于八十三团以南38km的阿卡尔河上,海拔1200~1300m。该河年径流量1.3亿m~3。阿卡尔引水枢纽工程老渠首于1965年建成,由于泥沙淤积,引水困难,严重影响生产。八十三团于1970年对  相似文献   

6.
木华里引水枢纽位于新疆库山河出山口附近,建成于1999年。工程投入运行使用后,出现枢纽处泥沙淤积、干渠引水含沙量逐年增加,使枢纽引水防沙功能逐渐减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枢纽的正常运行。从水文、气象、洪水、泥沙特性等方面探讨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对策。认为应对原设计重新评估,进行较大地规模的改动,并强调进行模型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选择有基岩露头的山口地段布置渠道,可有效地利用该地段河道纵坡大、河床窄而稳定的优势,集中布置泄洪、排沙和引水建筑物,达到整个枢纽总体布局紧凑、防护工程省的目的,采用多级挡沙坎,并在冲(排)沙闸后采用大于河床自然坡降的纵坡,是排沙、防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新疆低水头枢纽泥沙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倒流式引水枢纽”,它是根据低坝下游壅水倒流入郎道的原理达到引水防沙目的的,针对费尔干式引水枢纽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倒流式引水枢纽系统的布置型式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新疆低水头枢纽泥沙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倒流式引水枢纽”,它是根据低坝下游壅水倒流入廊道的原理达到引水防沙目的的。针对费尔干式引水枢纽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倒流式引水枢纽系统的布置型式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引水枢纽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判,该法综合考虑河道防洪、防沙、引水、投资等诸多因素,先利用理想点法和目标规划法的一些想法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再在确定权重分配子集的基础上由模型B=W×A,求得综合评判结果B,B中最大元素对应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