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引进的花旗松种子采用大田和容器袋2种方式进行育苗试验:大田育苗采取遮荫和未遮荫2种措施;容器育苗选用10 cm×10 cm黑色营养杯和7cm×10 cm的薄质塑料袋2种营养钵.结果表明,采用10cm×10 cm黑色营养杯育苗,其苗木生长快,根系发达,便于造林.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东地区山杨苗木繁育问题,研究了不同作床方式、播种量和覆盖技术措施对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东山区山杨育苗最好采用高床育苗,1年生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达到27.5 cm和0.53 cm;播种量以每667 m2播种0.5 kg为宜;不同土壤质地的不同覆盖措施,其出苗率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尤以树叶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桢楠(Phoebe zhennan)轻基质网袋育苗试验,掌握了桢楠苗木生长发育节律。结果表明:7-9月为苗木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圃地水肥管理,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提高苗木质量。采用5.6 cm×8 cm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1年生苗平均高为26.7 cm。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基质和育苗条件下对梭梭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梭梭为材料,比较了3种不同基质配置和两种育苗条件对梭梭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育苗和露天育苗条件下,最佳播种育苗基质均为园土∶河沙∶腐熟羊粪=1∶1∶1;同种基质下,小拱棚育苗方式均比露天育苗方式下苗木生长好。播种时,采用小拱棚营养袋育苗方式、播种基质以园土∶河沙∶腐熟羊粪=1∶1∶1的苗木生长量最好。苗木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一级侧根长、苗木重量分别达39.28 cm、0.19 cm、11.83 cm、7.45 cm、6.87 g。  相似文献   

5.
银杏在秋季采用稻草、麦秸和地膜覆盖实生播种育苗,出苗齐和苗木质量,都好于不覆盖(CK)裸地播种育苗。其中:地膜覆盖的出苗期都比CK提早17 d,出苗率、苗木高度、苗木粗度和苗木根系长度,分别比CK平均提高38.0%、8.2cm、0.25cm、和18.9cm,大幅度提高了出苗率,降低了育苗成本,建议在生产中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技》2021,46(4)
以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干重、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干重为评价指标,在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林科所科研苗圃内开展7 cm×10 cm和5 cm×7 cm 2种规格育苗容器袋试验,结果表明:2种规格育苗容器袋培育油用香樟对苗木成活率影响不大,对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差异极显著,对苗木干重、根系长差异显著,对苗木地下部分干重、根系数差异不显著。综合各指标可知:2种育苗容器对油用香樟苗木质量指数差异极显著,使用7 cm×10 cm培育油用香樟的苗木质量指数大于使用5 cm×7 cm培育油用香樟的苗木质量指数。为此,建议实际生产上采用A容器袋培育油用香樟苗木。  相似文献   

7.
澳洲金合欢育苗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澳洲金合金的引种育苗试验,掌握其苗木生长节律;通过集约化管理措施,1年生苗667m^2产量达8500株,平均高212cm,平均地径1.20cm,充分提高育苗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新种长序榆在中亚热带地区育苗,育苗密度以每公顷产苗40~60万株时的苗木质量及育苗效益最好。采用逐步聚类法对苗木进行分级,其中Ⅰ级苗标准达到高大于100cm,地径大于0.7cm。  相似文献   

9.
通过持续多年对云南石梓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云南石梓种子宜随采随播,不同种子催芽处理发芽率差异极显著,浸晒法>温水浸种法>浸沤法>对照;育苗时间选择4月最佳,幼苗分床以具有1~2对幼叶移植为宜;苗木的生长可分为种子萌发期、扎根蹲苗期、苗木速生期和苗木慢生期,苗高速生期在7~10月,生长量占1年生苗木总生长量的86.8%,地径速生期在8~11月,生长量占1年生苗木总生长量的83.3%,依据各时期苗木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全苗鲜重最能代表苗木的质量, D>2.5 cm 、 H>150 cm为Ⅰ级苗, D=2.5~1.5 cm 、 H=150~100 cm为Ⅱ级苗, D<1.5 cm、 H<100 cm为Ⅲ级苗。  相似文献   

10.
35杨等杨树无性系育苗不同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目前江苏连云港地区比较适宜生长的35、95、107、土耳其杨树等4个优良杨树无性系,在东海县牛山综合试验场,进行了3种密度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0 cm×50 cm、40 cm×60 cm的育苗密度,不论是1年生还是2年生苗木的质量均比育苗密度30 cm×50 cm的苗木质量明显提高,其经济效益也明显增加,是连云港地区的杨树育苗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1.
文冠果不同密度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冠果适应性广,种子含油率高,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油料树种,但播种苗容易弯曲倒伏,这影响了苗木的质量和生物质能源基地的建设质量.为了确定最佳的育苗密度,培育苗干通直的合格苗木,于2007~2009年进行了9个密度的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播种苗育苗的最佳密度为8 cm×30 cm,8 cm×40 cm,在这两个育苗密度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持续15年对柚木进行试验育苗及大量生产性育苗,结果表明:种子催芽处理是柚木育苗成败的关键,催芽效果:综合处理法日晒夜浸法石灰浆浸沤法对照;苗木速生期在5~10月,苗木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3.3%;育苗节令选择4月最佳;幼苗分床以1~2对真叶移植为宜;全苗鲜重最能代表苗木的质量,现场操作的量化指标以苗木平均地径为主;D2.5 cm为Ⅰ级苗,D=1.5~2.5 cm为Ⅱ级苗,D1.5cm为Ⅲ级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沙枣进行扦插育苗和播种育苗试验,分析了2种育苗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沙枣扦插育苗苗木成活率65.0%,当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58 cm和0.63 cm,第2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4 cm和1.08 cm。春秋季种子育苗苗木出苗率分别为75.5%和93.5%,春季育苗当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38 cm和0.37 cm,第2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7 cm和0.86 cm;秋季播种1年生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40 cm和0.38 cm,第2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达到95 cm和0.87 cm。沙枣播种育苗出苗率高,单位面积载苗量大,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4.
陈仕凯 《绿色科技》2011,(11):66-67
对南方红豆杉芽苗容器移栽育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芽苗容器移栽育苗技术较以往传统方法播种育苗出苗率高,节约种子及土地资源,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能明显延长苗木的生长期,苗木当年平均生长量可达15cm。  相似文献   

15.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进行不同粗度根段和不同ABT6浓度浸泡处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木高度、地径、出苗率均与实生苗对照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根粗度减小,各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1.2~1.6 cm径级根段的出苗率和苗木地径最大,分别达到67.5%和0.52 cm,苗木高度则以>0.8~1.2 cm粗度径级根段最大,为14.98 cm,但无论苗木地径还是苗木高度均小于同期播种的实生苗,苗高仅为对照(31.40cm)的47.73%,地径仅为对照(0.72 cm)的71.68%.采用根段育苗虽可节省种子成本,但苗木生长相对较为纤弱,需培育多年才能达到当年实生苗的平均水平,且取根不易,不适于规模化扩繁.因此,从工效、成本和生长情况综合考虑,美国山核桃育苗应优先选择种子繁殖而非根段育苗.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1982年搞了用塑料薄膜拱棚培育落叶松幼苗试验,取得了苗木平均高21cm、平均地径0.25cm,比露天育苗分别提高81%、25%,苗木合格率近100%的效果。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产自南美洲的巴拉那松是否能在云南引种成功,于2001年开始在昆明市进行巴拉那松引种育苗试验,并进行发芽率测试、生长性状观察与物候期观察。结果表明,(1)在较好的管理措施下,巴拉那松出苗活率高达90%;(2)育苗后百日苗等级高,达同属苗木Ⅰ级水平;(3)自然播种或播种后移栽,苗木生长均良好,但移栽后效果更佳。20cm×21cm盆移栽,年均高增长44.8cm,平均地径增加1.2cm。20cm×30cm盆移栽,年均高增长48.00cm,地径增加1.1cm。自然播种,年均高增长22.1cm,地径增加0.44cm;(4)引种后的苗木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再生能力,适应在云南开展区域试验造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丝绵木不同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和不同苗龄苗木无灌溉荒山造林试验,初步解决丝绵木在本地苗木生产和荒山造林适宜苗龄问题。试验表明,5年生生长健壮苗木可作为采种母树;室内沙藏应覆沙5 cm以上抑制种子过早发芽;秋季和春季均可进行播种育苗,去除假种皮可促进苗木破土;苗圃气候干旱,播种后要加强灌溉措施,否则导致育苗失败。1~5年生苗木均可用于荒山造林,考虑造林成本和其他因素,荒山造林建议使用2年生裸根苗;容器苗当年可直接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春,我县乌泥林场从省林科所引进意大利树共10个品系,当年扦插育苗,保存500株。翌年春出圃时,苗木平均高5m,地径5cm。1979年,该场又扦插育苗4,000株,次年出圃平均苗高3.5m,地径6cm;1980年又繁殖苗木3万株。1981—1983年,全县育苗发展到20多处,共提供苗木50多万株,  相似文献   

20.
东部白松是辽宁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苗木防寒是育苗成败的关键措施。文章通过对当年播种苗木进行小拱棚和常规覆草越冬防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防寒措施差异显著,小拱棚越冬防寒比常规覆草越冬,不仅苗木保存率提高15%,平均苗高提高3.405cm,而且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是可行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