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DNA在长江江豚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水体环境中提取到高质量的eDNA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eDNA),应用于长江中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的分布调查,本研究比较了滤膜孔径和水样保存方式对eDNA获取的影响,同时对比了eDNA技术与传统调查法对长江江豚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水样抽滤时间与滤膜孔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以检出目标生物;水样采集后需在6 h内完成抽滤处理,或在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48 h;长江流域江苏段中观测到长江江豚出现的8个检测点均检测出长江江豚eDNA,而在10个未观测到长江江豚的水域中有3个检测出其eDNA。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目视监测方法, eDNA技术在长江江豚监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作为长江江豚种群调查的有效辅助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12,(12):22-22
本刊讯 为了全面了解长江江豚最新的生存现状,11月10日,农业部、中科院水生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启动了"2012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对宜昌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区进行考察,全面评估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威胁因素,确定长江江豚热点分布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保护区保护范围、功能区划调整以及可能新建保护区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江西省鄱阳湖长江江豚研究现状及保护进展,主要从长江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因子、保护工作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其中一些具体措施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针对性提出了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保护措施与建议,探讨了以后研究与保护应注意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的保护指明方向,为合理科学保护鄱阳湖长江江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江豚的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6):10-14
本文根据中国各海区和长江产江豚的外形性状差异显著,对Pilleri and Gihr将中国沿海和长江的江豚命名为独立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以及江豚属包含三个种的论点提出异议,作者认为中国江豚应为三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主要分布于南海;扬子亚种N.p.asfaeorientalis主要分布于东海和长江,北方亚种N.p.sunameri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  相似文献   

5.
黄渤海江豚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黄渤海产江豚的外形和骨骼特征,并指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江豚在外形和骨髂上有较大差异。由于Pilleri和Gihr把中国的江豚曾另定名为一个独立种,因此作者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江豚是两个不同的亚种。本文还对江豚的生殖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2012,(10):53-53
据英报称,中国国宝江豚的生存很成问题。从2007年白鳍豚被正式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长江和两个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阳湖——仅存的鲸类动物。据估计,现存野生江豚的数量在1200头左右。这种动物的数量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它现在比中国国宝大熊猫都稀有。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称,2012年,江豚死亡数  相似文献   

7.
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值中组部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来赣传经送宝和会诊把脉之际,5月6日,江西省农业厅在南昌市举办了"江西省发展现代渔业专题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唐启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王丁等应邀莅临并作主题报告。江西省农业厅党委书记毛惠忠、副厅长张忠平出席,副巡视员邓建平主持。曹文宣院士在《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报告中分析了长江鱼类资源状况及其重要地位,剖析了影响鱼类资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长江流域禁渔10年"等长江鱼类资源保护对策;唐启升院士在《碳汇渔业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渔业》报告中阐述了最新碳汇渔业概念,分析了海洋和淡水渔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重要贡献,解读了现代渔业发展必须走环境友好型养殖业和资源养护型捕捞业的路子;王丁研究员在《长江豚类的现状及其保护》报告中介绍了长江、鄱阳湖江豚资源状况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影响长江江豚资源的四大人类活动,提出了未来10~15年长江江豚关键保护期的对策建议。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刘胜 《水产科技情报》2021,48(2):117-120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正式向公众发布。其中,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2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1级。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已在地球上存在2500万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在白暨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它是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快速衰减。调查显示,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为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发现,长江江豚已不足1800头。2012年,长江江豚约为1045头。2017年12月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公布,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仅为大熊猫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正>10月24日是第8个国际淡水豚日。作为我国唯一的淡水豚类,长江江豚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时隔5年后,国家农业部在11月再次启动对长江江豚的科考活动。据悉,长江江豚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目前整个长江流域江豚的种群数量在1000头左右,种群状况极度濒危。5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长江江豚两性免疫系统特征及免疫适应性机制,本研究以 3 头雌性和 3 头雄性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血液为实验样本, 经 BGISEQ-500 测序平台进行 mRNA 和 microRNA 测序。结果显示, 从 6 个样本中共获得了 15878 个 unigenes 和 985 个 microRNAs, KEGG 分析发现有 1534 个 unigenes 注释到免疫系统相关类别并显著富集于 20 个常见免疫通路(P<0.05)。将两性血液转录组进行比较, 鉴定了 539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 160 个差异表达 miRNAs (DEMs), 其中有 299 个是雌偏好表达基因, 240 个是雄偏好表达基因。GO 和 KEGG 富集分析显示, 雌性长江江豚中血液基因与免疫反应和能量代谢功能显著相关, 而雄性长江江豚中血液基因与免疫反应和细胞生长功能显著相关。此外, 通路富集分析还发现 FoxO 和 Hippo 两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在雌性长江江豚血液中被激活。基于 DEGs 和 DEMs 的联合分析, 预测了 45 对 miRNA-mRNA 负调控关系, 包括 13 个 DEMs 和对应靶向关系的 37 个免疫相关 DEGs。研究表明, microRNAs 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长江江豚两性免疫系统, 且成年雌性长江江豚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及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本研究旨在利用 RNA-seq 测序技术从基因表达调控水平解析长江江豚两性免疫适应性机制, 并为阐释雌雄长江江豚对多样生境的适应能力从免疫角度提供新视角, 同时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种群的生存动态和管护对策,本研究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3.7.0)对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以1999年作为回顾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最可能为0.0754,且不高于0.5629。平均灭绝时间最可能为93.5年,且不少于87.9年。以2017年作为现状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种群灭绝概率为0.3551~0.6985,平均灭绝时间为83.5~88.0年。在特定情景下,设定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分别为0.55、0.50和0.45,经模拟计算得出,雄性化让灭绝概率由0.6985增加到0.9157,雌性化使其下降到0.3664。同时,数据比较发现,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下降10%,成年雌豚生殖率提高10%,二者最终效果相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生存风险较大,需重点保护,修复其生境,尤其是母子豚相关生境有利于长江江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网围内长江江豚群体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先后三次将捕捉到的长江江豚群体,置于干流江豚经常栖息活动的水域内,对其野生行为习性进行了网围观察,累计观察42天。本文根据观察记录,对江豚的集群、抚幼、捕食、性行为、玩耍、利它、避害、歇息等行为作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本项研究不仅有利于江豚的保护和饲养,亦可为白鱀豚的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王丁(杰出贡献奖)王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组织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水域开展长江江豚野外科考,先后2次发布了长江江豚资源量调查结果。在王丁建议下,农业部成立了"长江豚类保护网络",水生生物所是网络唯一技术支持单  相似文献   

14.
长江江豚的饲养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对饲养下的长江江豚的行为、食物数量的观察和疾病治疗实验结果。在饲养状态下,江豚除正常的游泳姿势外,也表现侧游、跳跃、直立、滚游和滑行等姿态。呼吸间隔大多在10~20秒之间,最短为3秒,最长为43秒。每日3~8时的呼吸间隔均值略大于其它时间。一般游泳速度为1.3米/秒。日投喂量可达其体重的10%左右。对鱼类没有选择性。对疾病治疗可参考家畜的用药种类和剂量。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7月24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一同出席发布会。记者获悉,在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的"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中发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16.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保护区是唯一没有被开辟为主航道的长江干流豚类保护区,是长江下游少有的长江江豚的优良栖息地。为了解这一地区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2010-2011年对镇江保护区进行了4个季度的考察和调研。结果表明,在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丰度上,原生动物和轮虫占据主导地位,但浮游动物生物量主要由枝角类和桡足类决定。保护区2(现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针对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鲸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单位针对鲸类动物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分布范围更广的海洋江豚得到的研究和保护远远不够,亟需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对江豚的记载、分类和海洋江豚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总结了海洋江豚的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声学以及摄食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和保护重点提出了建议,包括注重基础研究、强化保护区建设、注重保护技术研发和加强宣传教育,以期对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长江豚类及其生存现状长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河流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非常独特的是在长江中还生活着  相似文献   

19.
《内陆水产》2004,29(6):11-11
最近,长江新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对从2001年起发现死亡的10头江豚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触目惊心:非正常死亡率竟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针对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鲸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单位针对鲸类动物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分布范围更广的海洋江豚得到的研究和保护远远不够,亟需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对江豚的记载、分类和海洋江豚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总结了海洋江豚的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声学以及摄食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和保护重点提出了建议,包括注重基础研究、强化保护区建设、注重保护技术研发和加强宣传教育,以期对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