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温度对文蛤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室静水法和间歇式呼吸测量法,通过测定摄食率、耗氧率、排粪率、排氨率等生理参数,研究了不同水温下不同规格文蛤的生理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供试文蛤的摄食率、排氨率、排粪率、耗氧率分别在25~30、20~30、15~20、35 ℃存在最大值。随水温升高,文蛤摄食率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而排粪率逐渐降低,耗氧率逐渐升高。实验条件下,大、中、小规格的文蛤(壳长范围30~46 mm)摄食率为0.015~0.043 mg·g-1·h-1,排氨率为1.26~135.25 μg·g-1·h-1,排粪率为2.173~15.908 μg·g-1·h-1,耗氧率为0.290~1.780 mg·g-1·h-1。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文蛤在不同季节的生理代谢规律、指导文蛤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温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生理与水温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水温(T)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IR)、吸收率(AE)、耗氧毕(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在13~33℃范围内,水温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的影响都极显著(P<0.01),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FR=-0.027T2+1.1967T-7.8537(R2=0.8902);IR=-0.147T2+6.5202T-42.845(R2=0.9009);AE=-0.1783T2+8.1846T-12.304(R2=0.9757).(2)在13~33℃范围内,水温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OR=1.283Ln(T)-2.332(R2=0.9599);NR=0.1022Ln(T)-0.2136(R2=0.9743).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2℃,其摄食和代谢存水温18~28℃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式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对7种不同规格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对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温度和体质量的综合效应对这2个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鳝的耗氧率(OR)与体质量(W)呈显著的幂函数回归关系OR=aWb。在15~35℃范围内,黄鳝的标准代谢耗氧率变化范围为6~75 mg/(kg·h),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黄鳝的排氨率变化范围为0.31~6.34 mg/(kg·h),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变化,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式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对7种不同规格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对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温度和体质量的综合效应对这2个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鳝的耗氧率(OR)与体质量(W)呈显著的幂函数回归关系OR=aWb。在15~35℃范围内,黄鳝的标准代谢耗氧率变化范围为6~75 mg/(kg·h),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黄鳝的排氨率变化范围为0.31~6.34 mg/(kg·h),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变化,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温度和盐度对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该贝的繁育和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0、15、20、25、30℃)和盐度(15、20、25、30)对织锦巴非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温度在10~30℃时,随着水温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2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在15~30时,随盐度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排氨率也逐渐增大,当盐度为25时,排氨率略有下降。在盐度29,水温10~30℃范围内,织锦巴非蛤的O∶N值为16.320~71.046,平均值为31.692。在水温24℃,盐度为15~30时,O∶N值为10.459~32.974,平均值为19.060。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温度的拟合方程:y=0.027 7x+0.130 1,R2=0.985 2;排氨率与温度:y=-0.000 2x2+0.007 8x-0.045 4,R2=0.808 4;耗氧率与盐度:y=0.047 2x-0.637 4,R2=0.922...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青虾(又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De Haan) 幼体的耗氧率和呼吸系数,在24℃~32 ℃温度下耗氧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其湿重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y=-4.5385 0.3888xy:湿重的耗氧率mm~3·mg~(-1)·h~(-1)x:水温(℃)其干重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y=-13.2200 1.1875xy:干重的耗氧率mm~3·mg~(-1)·h~(-l)x:水温(℃)在24℃、28℃和32℃温度下,青虾幼体的呼吸系数分别为0.71、0.76、0. 70。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1 ℃时,测定暴露于相同密度8种不同藻类条件下,一龄三角帆蚌对藻类的同化率、排氨率和耗氧率,实验周期为24 h。结果显示,在相同密度下,三角帆蚌对硅藻的同化率最高,为 0.660±0.003;明显高于绿藻和蓝藻(0.142±0.003和0.095±0.004);摄食蓝藻的三角帆蚌排氨率和耗氧率最大,分别为(1.346±0.024) μg/(g·h)和(25.78±0.237) μg/(g·h)。摄食绿藻的排氨率最小,为(0.795±0.015) μg/(g·h),摄食硅藻的耗氧率最小,为(13.307±0.127) μg/(g·h)。耗氧率与排氨率比值(O∶N)揭示三角帆蚌摄食硅藻后,其呼吸代谢底物主要以蛋白质为主;当饵料改变为蓝藻和绿藻时,O∶N比值开始明显变高,表明其呼吸代谢底物由以蛋白质为主转变为以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蓝藻和绿藻类浮游植物对三角帆蚌具有一定的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流水法和静水法测定了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西施舌夜间耗氧率高于白天,在流水状态下2个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21:00和6:00,在静水状态下2个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8:00~21:00和3:00~6:00,两种状态下的昼夜耗氧率平均值分别为(0,84±0.32)mg(O2)·g-1·h-1和(0.92±0.40)mg(O2)·g-1h-1;西施舌流水和静水状态下的昼夜排氨率无明显的差异,其排氨率平均值分别为(0.19±0.03)μmol·g-1·h-1和(0.22±0.01)μmol·g-1h-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0℃)内,文蛤的耗氧率(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O值开始下降。在15—35℃条件下,文蛤的耗氧率(O)与文蛤软体部干重(W)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文蛤的耗氧率与温度、文蛤软体部干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O=1.3556 0.0433T-0.2381W,复相关系数r=0.7882(r>r0.01=0.732),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相关性(P<0.01)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温度、体质量对九孔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温度、体质量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温度为13、18、23、28、33℃条件下3种壳长规格(40.58±1.69)、(47.90±0.74)、(50.74±0.85)mm九孔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33℃、盐度为27条件下,九孔鲍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Y=aW~(-b)),当Y表示耗氧率时,a值为0.272 7~0.857 9,b值为0.555~0.921,当Y表示排氨率率时,a值为0.415 1~1.184 3,b值为0.462~0.847;温度、体质量及其二者间的互作效应对九孔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3~28℃时,各规格九孔鲍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28℃时耗氧率均达到最高值,而排氨率在13~33℃内持续升高;在不同试验温度下,九孔鲍耗氧率的Q_(10)值为0.202~2.839,平均为1.365,排氨率的Q_(10)值为1.278~3.093,平均为1.813;不同规格九孔鲍的O/N值为0.294~0.795,平均为0.593。本试验结果可为九孔鲍能量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并为九孔鲍养殖生产和种苗繁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0℃)内,文蛤的耗氧率(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O值开始下降。在15—35℃条件下,文蛤的耗氧率(O)与文蛤软体部干重(W)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文蛤的耗氧率与温度、文蛤软体部干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O=1.3556 0.0433T-0.2381W,复相关系数r=0.7882(r>r0.01=0.732),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相关性(P<0.01)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苦葛皂苷对福寿螺呼吸代谢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苦葛皂苷质量浓度、不同水体培养温度和不同螺质量下苦葛皂苷处理与未处理正常福寿螺(对照)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的差异。结果表明:苦葛皂苷处理组福寿螺的耗氧率及排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水温28℃、苦葛皂苷质量浓度40 mg/L条件下,处理组福寿螺的耗氧率、排氨率分别为0.19、0.02 mg/(g·h),而对照组高达0.88、0.07 mg/(g·h);苦葛皂苷处理组福寿螺的氧氮比值显著降低,说明福寿螺代谢方式发生改变,由以蛋白质及脂肪和糖类共同代谢转向以蛋白质代谢为主。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苦葛皂苷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福寿螺的呼吸代谢水平,抑制脂肪和糖类代谢能力,迫使福寿螺通过增加蛋白质代谢进行免疫应激,最终导致螺体能量供应不足而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水呼吸法研究了中华鳑(鮍)(1.070±0.068)g在溶氧逐渐降低环境中呼吸耗氧和氮代谢生理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在(23.2±0.2)℃时,中华鳑(鮍)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耗氧率分别为0.441 mg/(g·h)和0.297 mg/(g·h),排氨率分别为1.6 μg/(g·h)和0.5μg/(g·h);溶氧低于1.5 mg/L开始浮头,低于0.31 mg/L开始死亡.当溶氧降低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降低,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白天(6:00~ 14:00时)较夜间(10:00~2:00)高.在低溶氧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逐渐增加,水质环境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恶化.实验结果提示在溶氧逐渐降低的环境胁迫下中华鳑(鮍)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养殖和运输中华鳑(鮍)过程中溶氧水平需始终保持在1.5 mg/L以上,运输前停食进行饥饿运输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与盐度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盐度(S)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IR)、吸收率(AE)、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盐度6~27范围内,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的影响都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与摄食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13时最大,分别为5.93 L/g.h和38.26×106cell/g.h;盐度对吸收率的影响不显著,吸收率为74.77%~78.41%。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与排氨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20时最大,分别为1.76 mg/g.h和0.11 mg/g.h;盐度对O∶N比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盐度下O∶N平均值为17.89,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香港巨牡蛎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在盐度13~20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水呼吸法研究了中华鳑(1.070±0.068)g在溶氧逐渐降低环境中呼吸耗氧和氮代谢生理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在(23.2±0.2)℃时,中华鳑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耗氧率分别为0.441 mg/(g·h)和0.297 mg/(g·h),排氨率分别为1.6μg/(g·h)和0.5μg/(g·h);溶氧低于1.5 mg/L开始浮头,低于0.31 mg/L开始死亡。当溶氧降低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降低,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白天(6:00~14:00时)较夜间(10:00~2:00)高。在低溶氧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逐渐增加,水质环境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恶化。实验结果提示在溶氧逐渐降低的环境胁迫下中华鳑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养殖和运输中华鳑过程中溶氧水平需始终保持在1.5 mg/L以上,运输前停食进行饥饿运输较佳。  相似文献   

17.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镉和铜对河蚬呼吸和排泄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代谢瓶人工培养方法,初步研究了未受污染情况下河蚬的呼吸和排泄过程中的重要指标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受100、200、400μg·L^-1的重金属镉和铜的单独和联合污染情况下河蚬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对照,结果显示随着3种不同处理方式重金属浓度的增大,河蚬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3种处理浓度中,除100μg·L^-1处理组外,200、400μg·L^-1的不同重金属处理方式均对河蚬的耗氧率、排氨率产生抑制。结果显示河蚬的呼吸和排泄过程中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可以作为河蚬重金属镉、铜污染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水呼吸法测定了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紫黑翼蚌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变化,比较了雌雄蚌的呼吸代谢差异,并研究了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7~27℃条件下,紫黑翼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雄蚌耗氧率高于雌蚌,但无显著性差异;而雄蚌排氨率低于雌蚌,且在22℃、27℃条件下排氨率差异显著(P=0.014,P0.01);在27℃条件下,雄蚌的氧氮比显著高于雌蚌(P=0.019),这可能与紫黑翼蚌雌雄生理差异有关;22℃时,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雌雄蚌的呼吸代谢高峰均出现在凌晨1:00~3:00,除雄蚌的排氨率低谷出现在9:00~11:00,其他低谷均出现15:00~17:00。在22℃条件下,雄蚌一昼夜平均耗氧率高于雌蚌,而平均排氨率低于雌蚌,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初步揭示了温度对雌雄紫黑翼蚌呼吸代谢的影响及昼夜变化规律,为提高其人工驯养成活率、池塘合理放养及雌雄生长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五氯酚对银鲫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密封的有机玻璃水族箱,研究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的五氯酚对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的生理代谢变化的影响。实验将银鲫分成3种规格:21~30g、31~40g、41~50g,控制水温为24℃±0.5℃。结果表明,随着五氯酚浓度的升高,水体中的pH值明显下降,ΔpH值变化逐渐增大,并与浓度呈极显著相关性。耗氧率与PCP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鱼体规格呈负相关。氨氮排出率随PCP浓度升高而减少,与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水体中亚硝酸含量在各实验组中基本保持不变。不同规格的银鲫PCP死亡浓度不同,体重规格为20~30g,1.8mg·L-1浓度下出现死亡;30~40g的为3.3mg·L-1;40~50g的为3.5mg·L-1。表明PCP对银鲫的呼吸作用、代谢水平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与PCP浓度、鱼体的代谢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