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982和1983年,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和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协作攻关,选育出盐优57V、徐优3-2、六优1号、六优3-2等首批杂交粳稻组合,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这些组合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以后,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选育,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中粳走出低谷,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杂交晚粳的品质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江苏的杂交粳稻仍然存在增产优势不突出、抗性较差;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杂种纯度差;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今后江苏杂交粳稻研究应主攻高异交率不育系和强恢复系选育、加强迟熟中粳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进一步加强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使江苏省杂交粳稻研究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优质杂交粳稻辽优9906的选育经过、杂种优势、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制种技术,提出了理想株型杂交粳稻选育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徐优201是以徐9320A为母本,以徐恢20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杂交中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综合抗性强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籼粳杂交选育亚种间杂交粳稻,是粳稻种植区域大幅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技术途径。目前,亚种间杂交粳稻在生产上已应用十余年,主要表现出穗数适中、穗大粒多、粒小质优、茎秆粗壮等特点,产量优势非常显著,但也存在制种产量低、落粒性强、不耐贮藏等问题。现对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回顾粳稻不育系的研究历史,从新胞质源的利用、不育系选育方法创新及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3个方面综述研究现状,并指出粳稻不育系存在制种产量和纯度不高、配制组合外观品质差、生态适应性不高、结实率低等问题。据此建议今后应当以早花时、柱头外露等性状为目标,提升粳稻不育系制种产量;同步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提升杂交组合的品质;加强早熟型感光性弱的粳稻不育系研究,增强其配制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开展高效株型育种,配套栽培技术,提高杂交组合结实率。  相似文献   

6.
申优28是利用不育系申21A和恢复系申恢26-28组成的杂交粳稻品种。本文介绍了申优28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了其全程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包括选种、控制播期、调控花期、机械割叶、机械辅助授粉、收割及烘干等操作技术,为杂交水稻生产制种提供技术指导。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米质优且抗病性强等综合优势。为充分发挥申优28产量潜力,从适时播种、肥料运筹、水浆管理和适宜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方杂交粳稻的优势是显著的,对其育种攻关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杂交粳稻生产上停滞滑坡的原因作了分析,在选育力量相对较弱和繁殖制种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其推广利用的速度要求不能过急。从新组合高产、优质、多抗和易于制种的要求出发,在继续改良恢复系的同时,强调了矮秆、优质、抗病、配合力高、开花习性好的保持系的选育及不育系的转育。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津粳优18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杂交粳稻新品种津粳优180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茵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用滇型杂交稻和南34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2.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粳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常优粳6号"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其稻米品质特优,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再加上高产稳产、抗性强等优良特性,近年来该组合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太湖晚粳稻区优质杂交粳稻的重点推广组合。为提升该组合制种效率和质量,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并利用引进的制种专用插秧机,研究了父母本最佳行比、移栽密度、不同肥料运筹方案、花期调节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一套"常优粳6号"高效机插制种技术,以期为该组合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省杂交粳稻新三系选育研究工作从1976年开始,目前已育成一批不同熟期,适应性广,米质优良,抗性好,优势强的粳稻杂交种.由省农科院育成的中粳稻不育系六千辛,经长江流域各省及华东粳杂优协作攻关组连续多年鉴定,具有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良好,异交结实率高,适应性广,可恢复性好的特点.用它配制的杂种适应性好,米质好,优势强.目前已在省内外扩大繁殖制种.省农科院育成的宁恢3-2和宁恢16两个恢  相似文献   

14.
杂交晚粳稻浙优12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优12号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选育的优质杂交晚粳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双亲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蜀鑫11S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与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选育的籼粳稻两系不育系,2014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不育系败育彻底,起点温度低,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植株生长清秀,抗病性强,株叶形态好,开花习性极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好,米质优,尤其是不育起点温度低,有利于安全制种。该不育系可恢性广,易配出品质优、高产、抗性强的杂交组合。该文主要介绍了“蜀鑫11S”的选育过程、亲本来源、特征特性及配组表现等。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综述了中国杂交粳稻选育的历史及目前的主要细胞质源,组合及各生态类型,提出推广和应用杂交粳稻是水稻生产高产,稳产的需要,是产量,品质,抗性兼顾的需要,也是种子产业化和优质米工程的需要。今后杂交粳稻育种将以优质为主攻目标,培育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和易于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推广杂交粳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促进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杂交粳稻耐旱及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在国家和辽宁省育种攻关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选育"课题支持下,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最新选育出高产、抗病、耐旱、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5273,该组合穗粒结构合理,增产潜力大,米质好株型理想在全国旱稻区域试验黄淮海麦茬稻区,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工选育出的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A,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量。用其配制的新组合滇杂32,杂种优势强,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产量高,该组合于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评为云南省优质米品种。  相似文献   

20.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