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以3株贵州市采集的松乳菇菌种和西南大学储存的一株松乳菇菌种为材料,利用PDA培养基培养活化的母种,马丁氏培养基筛选最优碳源、氮源以及pH,通过观察菌丝密度、菌丝颜色形态、菌丝过滤干燥称重等方法确定最优条件,对比各组别中松乳菇菌丝生长状况确定最优菌种。将菌丝置于不同栽培种配方中培养,确定最佳的栽培种配方。试验表明:Ld1为最优菌种,能够产生大量菌丝,PDA培养基能较好的培养、保存菌种。最优条件为葡萄糖作碳源,KNO3作氮源,pH 6,且以松木屑、麦麸、棉籽壳按照一定的配比做栽培种能使松乳菇菌丝生长发育得最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组织培养条件下,紫色松乳菇在液体和固体培养中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紫色松乳菇液体培养的最适糖源为25 g/L葡萄糖,接种量12%,培养基装液量90 mL/瓶。在最适培养条件下松乳菇液体培养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延滞期(1~3 d)、快速生长期(5~8 d)、稳定期(9~12 d)和衰亡期(13 d)。松乳菇固体培养的最适糖源为25 g/L葡萄糖,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快速生长期为6~8 d。  相似文献   

3.
野生红菇菌丝体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广西浦北县椎林下野生红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菌丝萌发试验,获得了红菇组织分离纯培养菌丝体。比较了几种不同成分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并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经3代母种扩转,在Ⅰ号、Ⅴ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选取灰色锁瑚菌[Clavulina cinerea(Bull.) J. Schrōt.]、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 Fr.]、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Pers.]、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赭褐马勃[Lycoperdon umbrinum Pers.]、光盖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glubricaps W.F. Chiu]和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Roussel]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PDA培养基培养、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生长直径与改良液体PD培养基培养测定菌丝生物量结合的方法测定7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在固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出生长速率:光盖松塔牛肝菌>灰色锁瑚菌>绒白乳菇>赭褐马勃>网纹马勃>点柄乳牛肝菌>白乳菇;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在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出:灰...  相似文献   

5.
齿瓣石斛病原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附加不同碳源和氮源、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齿瓣石斛链格孢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5℃,20℃最宜产孢;最适宜的pH值为5~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产孢量以光暗交替下培养最多;在PSA培养基上加入淀粉或硝酸铵对菌丝生长最好,产孢则以葡萄糖较好,在其他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极少产孢.齿瓣石斛链格孢菌适宜在PSA培养基pH值为5~6,附加一定葡萄糖和硝酸铵,25℃和光暗交替下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研究了施惠肽菌菇增产素对平菇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以不加施惠肽增产素为基础培养基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上添加施惠肽菌菇增产素,设置4个浓度梯度,分别是1‰、3‰、5‰、7‰。试验结果表明:施惠肽菌菇高效增产素对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在5‰浓度施惠肽培养基中的平菇菌丝体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7.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 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利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比较Fries液体培养法、摇菌法和菌丝涂布法等3种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 H 6~7,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连续光照使菌落呈鲜红色;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5,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采用菌丝涂布法可使疮痂病菌在培养第12天分生孢子产孢量达7.09×107个/m L,分生孢子萌发率为24%,产孢量和孢子活力均高于摇菌法,采用Fries液体培养法未观察到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可见,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 H能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涂布法具有产孢快、产孢量大的优点,是一种适合甘薯疮痂病菌分生孢子诱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对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的菌种进行了菌丝生长观察和一、二、三级种培养基配方、液体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血红铆钉菇菌丝在试管斜面上25℃4-5天长满,在90mm平皿3天长满,在-18℃冷冻3天后仍能恢复生长。菌丝一级种的最佳配方是玉米粉PDA培养基;二、三级种以棉籽壳或松林土配合发酵玉米芯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液体菌种配方表明以PD为主的配方都适宜血红铆钉菇生长,其中以添加玉米粉、酵母、粪草浸出液能使菌丝生长更加浓密、健壮。 关键词: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王宁宁  王超 《作物杂志》2012,28(3):48-52
为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甘蓝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从甘蓝品种W-14感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菌种为供试材料,以该菌种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菌丝干重为测量指标,研究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3种常见氮源和6种常见碳源对甘蓝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作用,筛选出适宜该菌生长的营养物质。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铵时,菌丝的生长速率及菌落直径较大,菌丝致密,其菌丝的生长指数最高为38.33,菌丝干重也较大;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指数和菌丝干重最大,所以甘蓝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碳源分别为硝酸铵和淀粉。  相似文献   

10.
吴宸印  徐彦军  田浩原 《种子》2021,(2):102-105
采用不同配方碳氮营养培养野生茯苓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研究各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马铃薯、芋头比胡萝卜和番薯作碳源更有利于茯苓菌丝生长,茯苓菌丝在酵母膏、蛋白胨作氮源的母种培养基中生长势强于硫酸铵、尿素的培养基;茯苓菌丝对松木屑有嗜好性,以松木屑作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碳源并增加麦粒和玉米面用量,茯苓菌丝生长良好,菌核产量与未加麦粒且以油菜饼为氮源的配方达极显著差异;玉米面、麦麸作原种和栽培种氮源比豆饼、油菜饼更利于茯苓菌丝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及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就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囊萌发及侵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及产孢最适的温度为24℃,pH值为 7.0;菌丝生长最适的光照时间为20 h,产孢最适的光照时间为16 h;另外该菌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45℃,10min。另外,实验还明确了该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光照时间、pH值和营养成分下其萌发状态和萌发率不同。该菌pH值为7,光照时间为20h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所产生的孢子囊,在24℃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此外,该菌在24-28℃条件下最易侵染荔枝果实,其发病最为严重。实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以往由于人工栽培难度大,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很少见报道。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办法。 形态特征松乳菇菌盖宽4~10cm,扁半球形,中央脐肚,伸展后往下凹,边缘最粗内卷后平展。湿时沾、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气味好闻。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处分…  相似文献   

13.
魔芋灰霉病致病菌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明魔芋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对其发病症状、致病菌及其生理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灰霉病菌为葡萄孢菌属(Botryotinia);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pH 4~9条件下均能萌发,最适pH为5;在各种营养液中均能萌发,在2%的蔗糖液中萌发最好,其次为2%的葡萄糖和魔芋甘露低聚糖;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7℃、5 min。魔芋灰霉病菌菌丝在4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PD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最适的产孢培养基为PDA+魔芋甘露低聚糖;菌丝在5~30℃均能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20~25℃;在pH 4~9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pH为5。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生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曲利苯兰酒精-乳酚酸组织透明染色法,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在植株体内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曲利苯兰组织透明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包括冬孢子萌发、芽管、先菌丝、担孢子、侵染菌丝、冬孢子等阶段。  相似文献   

15.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明确了该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等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该病原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8℃时菌丝生长最快,达到73. 00 mm,并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6. 91%;产孢的最佳温度为25℃,孢子量为15. 13×10~3/cm~2。在pH值7和8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65. 25,65. 13 mm,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8. 75%,85. 00%;在pH值7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48. 44×10~3/cm~2。在以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分别为53. 00,50. 17 mm;在以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1. 93×10~4/cm~2,其次为淀粉培养基,产孢量为0. 42×10~4/cm~2;在以淀粉、半乳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6. 03%,74. 52%,72. 26%。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为36. 44 mm;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5. 59×10~3/cm~2;在以脯氨酸和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9. 38%,45. 00%。对供试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EC_(50)均为0. 07 mg/L,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2. 80 mg/L。结果将为了解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芦荟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芦荟黑斑病的发生规律,采用组织分离法、血球计数板法、悬滴法等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荟黑斑病的病原菌为倒梨形链格孢(Alternaria obpyriformisT Y Zhang)。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在pH 3.92~10.82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3.92~6.83,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 5.23~6.83;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0~30℃,最适pH 3.86~9.23。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1%时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 min。光暗交替下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多,其次是完全黑暗下,而连续光照条件下的菌丝生长缓慢且产孢量少。该菌适合在含有芦荟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醇类作碳源和L-亮氨酸等有机氮和硫酸铵等无机氮作氮源。  相似文献   

17.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 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器形成最佳培养基为PSA+1‰酵母膏和PDA+1‰酵母膏。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谷氨酸和精氨酸对病菌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分别为6~8和7~9。紫外光处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值7~9;在相对湿度98%以上和水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营养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腐病是菠萝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其病原未见相关报道。为确定菠萝蜜根腐病病原,2013-2014年从海南省11个市县采集菠萝蜜病根样品15份,按照常规分离方法,获得62个分离物,对出现频率最高的优势菌采用柯赫氏法鉴定其致病性,应用形态学和PCR方法鉴定分离物种类,采用菌落生长法和玻片法研究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62个分离物,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归属于11个属(种),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引起菠萝蜜根部腐烂病害的优势致病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其最佳培养基为菠萝蜜幼果煎汁培养基;温度、p H值、碳氮源对菌丝生长差异显著,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28℃,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3℃10 min,孢子最佳萌发温度为25℃,菌丝生长最佳p H值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根腐病是菠萝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其病原未见相关报道,这是首次关于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导致菠萝蜜根腐病在我国发生和研究的报道,通过此研究以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紫萁小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紫萁小菇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不同的温度、光照、pH和营养物质条件,观察紫萁小菇菌丝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菌丝在5℃和高于35℃的条件下不能生长,10~15℃和30℃生长速度缓慢,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光照条件对紫萁小菇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紫萁小菇在pH为4.5~10.5均能生长,最适pH为4.5左右,中性和偏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偏碱性条件;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不同氮源中长势最好的是甘氨酸。  相似文献   

20.
以4种AM真菌繁殖体为培养对象,通过不同低温处理,对孢子萌发率进行了比较,并对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土著孢子在4℃贮藏10~50d均显著提高了孢子萌发率,处理20d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为30.34%;(2)4种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萌发率高低次序为Gl.sp孢子果>Gi.margarita>Gl mosseae>Gl.sp孢子;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系统中,根系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但明显促进了菌丝的分支,并观察到菌丝对根系典型的匍匐侵染现象;停止生长的厚壁菌丝下方产生有隔分支菌丝,逐步发展为分支吸收结构(BAS)。培养1个月后被侵染的根系产孢率为(45.76±5)个/毫米根长。菌丝的生长方向不受根系的影响,即厚壁菌丝具有负向地性,分支菌丝为向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