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寻求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理想方案的目标,以德惠市为例,定量刻画了影响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粮食生产之间的作用关系,构建了粮食生产系统的SD模型.根据最初拟设的4种情景,模拟了单要素变化下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动趋势,并结合多个单要素情景模拟结果,提出了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多要素变化情景(综合情景).根据模型运行结果,提出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1)保障水资源供给能力;(2)德惠中长期粮食安全目标是保持总量在200万吨左右;(3)水田比例应以不超过35%为宜;(4)城市化年均增长率应以1个百分点为上限.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耕地的数量、质量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 ;科技进步等人文因素对各个区域的粮食单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陕西省 1 1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水平的分异。本文从陕西省各个区域 1 949~ 2 0 0 2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等农业统计资料出发 ,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 ,并简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 ,从而为陕西省的农业发展 ,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柑橘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我国水果生产和世界柑橘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柑橘的种植较大部分在山地。山地果园具有潜在的天敌资源[1~4]。但是,由于果农过分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而造成对天敌的杀伤,产量受到影响,安全性降低。近年来,由于柑橘价格下降,橘农逐渐放弃了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粮食安全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水平、人均耕地、粮食生产波动系数等方面构建粮食安全综合指数,采用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对陕西省11个地市1998~2007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最近10年里陕西省粮食安全总体是安全的,但是各地市差异明显。由粮食安全综合评价值F的大小可以将陕西省粮食安全大致分为3类地区:关中地区的咸阳、渭南、宝鸡属于粮食安全区;铜川、榆林、安康属于粮食临界安全区;其他地区属于粮食基本安全区。影响陕西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分布不平衡、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等。认为应该从保护耕地、水利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储备以及粮食预警等方面保障陕西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2007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家.种植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1/4.马铃薯是我国第5大粮食作物,同时.兼备菜用和经济作物等多种功能.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和满足市场需求,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省粮食产量每年以13.535万t、53.485 kg·hm-2速度增加。2021年粮食总产量、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别达到1 231.5万t、4 600.3 kg·hm-2和494.6 kg,总产和单产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54%和3.01%,粮食生产实现了供需紧平衡。每生产1个百万吨级粮食所需时间由20 a降低到3.3 a,每生产1个300kg·hm-2粮食单产量级需时由8 a下降到不足3 a。粮食总产和单产增幅显著高于播种面积减幅。粮食增长过程中气候影响占比降低,技术进步作用占比增强。粮食产量增加得益于玉米和马铃薯播种面积扩大,夏粮与秋粮作物适水种植结构由1978年60.6∶39.4调整到2021年32.4∶67.6;同时归结于粮食生产重心向旱作区转移及地膜覆盖集雨技术的突破,旱作区以占全省75.8%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了65.4%的粮食。新时期全省粮食需求仍持续增加,2025—2030年有1 280~1 360万t粮食生产能力预期。面向农业发展新阶段,提高甘肃省粮食生产能力,要着眼于重塑“陇东粮...  相似文献   

7.
据农业部提供的信息 ,2 0 0 1年我国蔬菜总产量 2 4亿t,比上年增加 130 0万t,超过油料面积 ,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 2大农作物 ,1~ 11月份出口35 7 1万t,出口额 2 1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 2 4 %和 11 9% ,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之一。初步分析 ,去年农民的蔬菜生产收入约占人均纯收入的 10 % ,占现金收入的 1/ 4~ 1/ 3。另据世界粮食组织统计 ,我国蔬菜的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倍多。农业部有关官员表示 ,今年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以入世为契机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提高国际竞争为核心 ,优化结构 ,主…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的水资源管理、高效利用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国土狭小 ,自然条件恶劣 ,水资源匮乏 ,土地盐碱的以色列 ,通过新措施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拥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 ,它不仅为本国人民提供了足够的粮食 ,而且农产品出口年超过 1 0亿美元。尤其在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令世界瞩目。从 1 948年建国后 ,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 ,使用喷灌、滴灌和科学的灌溉管理系统 ,改良了盐碱地 ,把不毛之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使全国的耕地面积由 1 6 .5× 1 0 4hm2 增加到 44× 1 0 4hm2 ,有效灌溉面积由 3×1 0 4hm2 扩大到 2 5 .5× 1 0 4hm2 ,农业生产增长 1 6倍 ,养育人口由建国初期的 5 0万增…  相似文献   

9.
正"粮,关乎民之生死,国之存亡"。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的粮食发展战略,关系国计民生,一直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病虫草害是影响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记载,近年来我国每年由于病虫草为害潜在的粮食损失都在1 000亿kg以上,经过大力防治,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800多亿kg。由于植保工作技术性强,  相似文献   

10.
咸阳市建国60年来耕地利用因素与粮食生产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中解析出耕地利用4因素,即耕地利用广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利用结构以及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而采用相关分析法求得各阶段耕地利用4因素与粮食产量的相关系数,并参考其偏相关系数,研究建国60年来耕地利用这4方面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1)不断加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始终是第一位的贡献因素,但其影响趋势缓慢减弱;(2)耕地利用广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减弱,二者互动效应不明显,然而,在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和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力增强;(3)耕地利用程度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增强趋势凸显,从而,加大耕地利用程度成为推动粮食生产的有效新动力。(4)耕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减弱,然而其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性渐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