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根造型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纯朴的艺术,其特点在于通过艺术的挖掘,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纯朴美。一件树根造型艺术品是不是上品,不只看它是否具有某种形象,首要的,是看它是不是一具完整的天然根系。一件作品不但要造型好,而且还须是一具完整的根系。如果一件作品,其理想的造型纯粹是拼接雕刻而成,不论拼接或雕刻技艺何等巧妙,已从根  相似文献   

2.
根艺,有别于木雕,它巧借天然,不宜过多的人工雕凿。如果雕凿得过多,则失去其天然野趣。同时要“因材施艺”,造型要“顺理成章”,服从于树根韵自然形态。允许以夸张、变形等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献寿图》的人物造型,就是充分“巧借”树根的天然形态,加上对头部及右手稍事加工而成。由于有了这束“天然”的长须,使整件作品显得生动传神,而又“野趣”横生。又因配上一个夸张的“大寿桃”,更使作品主题突出,寓意深刻。寿星公负重吃力的神态,使人心领似的接受寿星公献给人们这份祝福“重”礼——“大寿”。作品表  相似文献   

3.
对于树根艺术,笔者有这么一点看法。既然它形成了一门艺术,那么它给人的美,就是一种以根的本身属性来表现作者所表达的内涵的美。人们通过对树根作品的直观印象再通过作者的命题展开美的联想。它给人们的是愉快,赏心悦目。一切使人不愉快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树根艺术是艺术大树上分出的一枝小丫。要在这个小丫上结出丰硕的果实,就须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多种艺术对神、形的主次众说不一。那么树根这门艺术是以形借神,还是以神托形呢?我把自己的一点体会、想法提供给大家参考。人们往往只注意形象的雕琢。认为越形象就越容易被观众接受。在欣赏作品时,往往是以象不象来评价,忽视了神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提法众多。初视辩证,还可以,但经不起推敲。实际上是面面具到,离开了重心,失去了主导方向。这种提法能把作者的思想引上纯客观的雕琢,其结果必然导致求准求全,抹杀了个性的感受;导  相似文献   

5.
树根雕的鉴赏就是人们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和品评。它是一个由感性阶段升华到理性阶段的过程。在鉴赏上,因树根雕作品受本身形象、内容的制约,以及人们的生活经历、心理状况、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和世界观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不能说是没有一定客观标准的。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鉴赏。 <一> 传神人们往往会以象与不象来品评作品的水平高低,以为愈相似,水平愈高,愈觉得美;有艺术修养的人,更从神态上去寻  相似文献   

6.
树根造型,是作者按照所采集树根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构思,从它那天然的根节块疤、残枝朽条及木质的颜色与层次特点中,精心酝酿各种优美的艺术形象,经过必要的取舍和加工,使粗糙而杂乱的树根成为具有艺术生命的作品。树根造型,自然朴实,粗犷奇妙,似像非像,不欺世,少媚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8.
树根,千姿百态。树根艺术,就是巧妙地利用树根的天然形态,注入作者的灵感和情思,经过必要的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洗炼地表现人或事物的艺术。树根艺术贵在发现,“发现自然之美,塑造美的自然,给人美的享受”。贵在自然:利用自然之根,保持自然之色,借鉴自然之形,抒发自然之情,表现自然之神。这是树根艺术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树根造型这一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与赞赏,究其原因之一,是它以天然为美,天然为贵。在几年的创作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创造出好作品,首先要严格选择树根原材料,使作品天然美的素质能得以发掘,因此要多采挖树根,便于选择、比较,获得好的题材。同时在制作中要着意追求形神兼备的形  相似文献   

10.
树根的颜色是多彩的,十分美妙。以致有许多作者认为根艺品应原原本本地保持根的质朴本色,才能在色彩上体现树根的天然美,极力否定对根进行变色处理;又有些人认为根艺的表现主要在形体上,对于树根的色彩美仅作为一种无关紧要的因素来处置。笔者也常见到一些根艺品,无论从素材上看,还是在造型技巧与构思的角度上揣摩,都给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感受,仅因在色彩上处理失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失调”。  相似文献   

11.
树根是平凡的,然而它在一些人的手中又变得不平凡。树根没有彩色缤纷的表面,只有深藏在泥土中黑黑的肤色;树根也没有它头顶的大树那样引人注目,而只是默默地藏在大树脚下的泥土中,为这树悄悄地奉献着一切。总之,树根没有被人们羡慕之处。然而,这些其貌不扬的平凡树根,经过人们的精心构思和加工,成为造形优美、奇特的根艺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制作根雕,必须善于利用树根具有的独特之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 根形——这是雕造树根的基本点。如果树根的整体或某部象一只“卧虎”,或象一只展翅的“雄鹰”,就应从“根”字上着眼去雕造,做到象什么形象,就造什么形象,但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首先它应具备一种纯真、朴素的自然美。因为根的艺术,就是艺术家对树根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慧眼发现与利用,在完成的作品中,应多见根迹,少见雕痕,不见拼接。我的看法是:根的艺术应该是一块根的整体(组  相似文献   

14.
事物的名称取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主要特征,离开这一点来给事物命名,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认为“树根艺术”这一名称,尚不能包含它的本质属性或主要特征,不如用“根形艺术”这个概念为好。因为“树根”二字首先限制了这门艺术的取材范围,岂止是树根可以塑造形象,各种滕本植物的根、竹根也可以塑造形象。其二,树根的“根”与“根形艺术”中的“根”,  相似文献   

15.
一件好的根雕作品,应尽可能地取其根的自然形态,保持根的自然美,使作品达到似象非象、是与不是之间的艺术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反复构思一块树根当还没进行动刀、动锯之前,要反复构思。往往由于构思不周,草率动刀、动锯,就会把一件艺术品给破坏了。我常常是:一次构思不成,可放它几天,等再次拿出来时,会有新的艺术发现。有时也征求周围同志的意见,往往会给自己以启发。我有不少作品是靠集体的智慧而制作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艺术作品,由于各自的表现手法不同,其意境也是不同的。树根艺术品的“形”和“神”都是以自然为基调的,它的美学价值,就是“妙在自然”,很少加上作者的意识。这样,就使作品所表现的境界和情调具有非凡之感。如作品《山鸡》的形象,从总体上来看,具有山鸡昂首翘尾,随时飞起的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人从保护环境出发,好心地提出所谓枯木艺术,以取代根艺。我并不以为然。“枯”者,干枯、枯燥也。如果咬文嚼字地解释,“枯艺”除了被理解为干枯的或者枯燥无味的艺术外,又有什么更新更多的内涵呢?创作干枯、枯燥的艺术值得吗?提倡者认为,“枯艺”是指干枯的树根艺术。其实这不过是在做文字游戏,自我安慰而已。从已发表的“枯艺”的作品来看,完全地道枯死干朽的作品有几件?大多数的作品还不都是那些半死半枯干而实际上还活生生的树根所制成。这些半枯半生的树根所制成的作品,还不仍然是根艺品嘛?怎能说是“枯艺”呢?凡进山觅过树根的人们都知道,完全地道的枯死干朽的树根是少之又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相千  相似文献   

18.
<正>二、树根雀梅盆景栽培与管理方法树根盆景造型的关键是选择根形符合制作意图的树根。生长在荒山野岭的各种树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状各异,姿态不一,因而我们对根桩的根形、枝要全面鉴别,只有选择形态好的根和枝,才能创作出构图精巧、寓意深刻、古雅如画、趣味无穷的艺术盆景。盆景是自然和人工合作的成果,通过人工的创造来表现其无限的变化。选定后,修改树根桩头是栽培盆景最基本的一步。要截去哪节树干,剪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树根资源极其丰富,适用制作根艺作品的树根品种繁多,选取的共同标准应以质地坚硬、细腻、去皮后的表面光洁、透亮者为优。至于树根外表的原色有红(杜鹃)赤(赤楠)黄(樟木、黄杨、黄荆、紫薇)褐(雀梅、(?)木)及黑、花(这两种往往是受外界火灼、水浸后的一种变色)等等,各有特色。若能形色相符,再好没有。根艺价值的高低,并不在于是否选用红木、楠木、梨花木等贵重树根。而在于作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一期上看到,今春将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我认为“造型”二字去掉比较好。树根艺术虽然是通过以形传神、神以形而存在的,但这个形是自然生成的,不是造出来的,越造就越假。根艺,主要是欣赏它的率真美、纯朴美、自然美。书法家傅青主先生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安排”。这些话虽说是对书法而言,我看用在根艺上也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