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大田免储水灌注水加保水剂播种玉米灌溉试验,分析了保水剂对土壤水分扩散规律及变化动态、玉米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保水剂施量为2.5 g/m2的注水播种玉米(YB2.5)在全生育期都具有良好的保水效果,是既增产又节水的最佳处理;保水剂施量为1.5 g/m2和保水剂拌种处理只在播后101 d内可有效增加土壤含水率,之后保水效果逐步衰减;施量为0.5 g/m2处理与不施加保水剂处理相比,土壤含水率无明显提高,说明保水剂施量过小时,保水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保水剂和氮肥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60 kg.hm 2)与氮肥[0、225 kg(N).hm 2、450 kg(N).hm 2]单施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保水剂和氮肥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含水量及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以单施450kg(N).hm 2氮肥、单施保水剂及保水剂与450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土壤含水量较高。不施保水剂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施用保水剂时,氮肥用量过高,干物质积累有所降低。拔节—收获期,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且到生育后期效果更明显。在播种—拔节期和孕穗—灌浆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且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处理增加幅度更大。而灌浆—收获期,高氮[450 kg(N).hm 2]和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53.8%和57.8%。而最终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以60 kg.hm 2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氮肥用量适宜时,施用保水剂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与氮磷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避雨桶栽试验方法精确控制水肥条件,研究保水剂(SAP)与5种氮磷肥配比(N∶P分别为1∶4,2∶3,1∶1,3∶2,4∶1)模式对土壤肥力水平、玉米植株生长及其养分吸收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保水剂与氮磷肥均衡施用(N∶P为1∶1)能够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生育期内平均株高、叶面积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3.36%~7.19%,5.36%~29.26%;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累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3.79%~27.61%,15.91%~32.47%,18.66%~33.75%;同时与未施保水剂处理相比,生育期内土壤平均无机氮含量减少5.42%,有效磷含量提高3.55%;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SAP 1.68g/pot、N 2.89g/pot、P 2.89g/pot可得到最大玉米产量113.93g/pot,收获时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8.69%~30.94%。试验结果为华北地区应用保水剂条件下的夏玉米氮磷肥施用配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明保水剂施用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在豫西丘陵旱作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保水、作物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提高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小麦耗水量、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60和90 kg/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均较其他处理高,而耗水量最低。播种-拔节期,保水剂用量越高干物质积累越显著;拔节-孕穗期及灌浆-收获期,60 kg/hm2处理较对照增加的干物质量最高;而孕穗-灌浆期,30 kg/hm2干物质量增加最为显著。各生育阶段,除孕穗-灌浆期外,60 kg/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最终,6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较对照增产47.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0.6 kg/(mm·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地膜覆盖和施用保水剂配施菌肥后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及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单地膜覆盖(AF)、单施保水剂(AW)、单施菌肥(AB)、保水剂配施菌肥(WB)、地膜覆盖配施菌肥(FB)、露地不施保水剂和菌肥(CK)6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20—4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菌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增加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其中保水剂配施菌肥处理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地膜配施菌肥处理。(2)菌肥单施对制种玉米生长影响较小,但地膜配施菌肥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并能调节产量构成因子。(3)不同抗旱措施及其配施菌肥能够不同程度促进制种玉米籽粒产量形成,其中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籽粒产量最高(10 105.64 kg/hm~2),其次为单地膜覆盖(8 967.24 kg/hm~2)和保水剂配施菌肥(8 323.93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61.99%,43.74%,33.43%。(4)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40 kg/m~3),其次为单地膜覆盖(2.15 kg/m~3)和保水剂配施菌肥(1.89 kg/m~3),分别较CK显著提高80.10%,61.84%,41.80%。因此,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壤微环境等指标,抗旱措施配施菌肥最佳组合方式为地膜配施菌肥,既能促进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又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增产的同时,还能改善耕作层土壤微环境,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施用铁、锰、锌等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累积最快的时期是在播种后62~99 d,NPK+Fe、NPK+Mn和NPK+Zn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比NPK处理增加8.84、4.74、15.69 g。NPK+Zn处理的玉米吸N量比NPK处理提高了3.07%,达到了显著差异,而NPK+Fe和NPK+Mn处理的玉米吸N量与NPK处理没有显著差异。NPK+Fe、NPK+Mn和NPK+Zn处理的玉米吸P量和吸K量与NPK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施用铁、锌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玉米的百粒重,增产率分别为6.61%和4.46%,但施用锰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BP抗旱保水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均有好处。通过对不同处理盆栽玉米的株高、叶长、叶面积和生物体干物质分析,初步认为盆施保水剂42g和31.5g、锯末42g和3 1.5g、尿素各3g的好于盆施保水剂21g和62g、锯末21g和62g、尿素各3g的,对干旱半半干旱地区大田施用保水剂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氮肥分次施用比例对春玉米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河套灌区春玉米氮肥适宜分次施用比例,依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理,在全生育期施N 171kg/hm~2条件下,研究了播种前(基施)、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次施氮比例对春玉米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生育期内二次施氮可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和产量;除基施外,最佳追肥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其中,氮肥基施和在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1∶2时春玉米可获得最高产量(13.42 t/hm~2),其光合速率最高值比同时期对照处理提高了34.11%,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比对照处理提高了31.47%,产量、穗粒数、千粒重也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了28.03%、15.84%、22.48%。综合考虑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量及产量,推荐河套灌区春玉米合理氮肥运筹方式为:基施氮肥57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114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条件下保水剂对新疆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指导新疆灌溉棉区棉花节水灌溉和增产,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5种不同灌溉条件下保水剂对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棉花株高,使主茎叶数、单株蕾数和叶面积减小,但单株铃数会增加。保水剂能促进棉花根系和蕾铃发育,使干物质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增加13.8%~25.8%,同时增强了水分由根系向茎叶的运输能力。适宜减量灌溉(常规灌量的40%以上)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在节水21.1%以上的前提下,仍能较对照(充足灌溉,且无保水剂)增产6.7%~22.0%;即使是以常规灌量的40%进行灌溉,施保水剂也能保障棉花不减产。在该试验条件下,常规灌量的80%为最适灌溉量,能使棉花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22.0%(有保水剂)和7.4%(无保水剂)。初步分析认为,引起棉花增产的直接原因是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增加,间接原因是保水剂调控了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以及水分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试验,对春小麦种植、树苗移栽和树木育苗实施了不同土壤保水剂(LT-200,LT-100,博亚和皇冠)处理,研究了不同土壤保水剂应用效果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LT-200,LT-100,博亚和皇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不施加土壤保水剂)增加13.60%,11.43%,4.13%和3.5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1.00,0.84,0.31和0.26 kg/(mm·hm2).在春小麦收获期,表土层(0-30 cm)土壤容重较对照下降,其中LT-200和LT-100最明显,分别较对照降低9.4%和10.1%.土壤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贮水量,在春小麦开花期,LT-200,LT-100,博亚和皇冠0-120 cm土层中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7.64,26.92,14.04和13.82 mm.施用土壤保水剂对春小麦根干重、旗叶干重及其含水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规律不明显.施用土壤保水剂对树苗移栽和树木育苗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化水灌溉试验,研究磁化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水量(4 200,4 800,5 400 m~3/hm~2)对土壤水盐分布、玉米干物质量积累、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探寻3 500 Gs磁化强度磁化水灌溉条件下适宜的灌水量,为促进塔里木盆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相关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磁化水灌溉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40—60 cm土层土壤盐分淋洗效果优于0—20 cm土层;磁化水灌溉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增加,各处理磁化水灌溉玉米产量较非磁化处理增加了2.11%~19.31%;磁化水3 500 Gs磁化强度灌溉4 800 m~3/hm~2处理产量均最佳,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64,2.86 kg/m~3。因此,与非磁化灌溉相比,适宜的磁化水灌溉量可改善玉米穗部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玉米播期对大豆/玉米间作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间作系统中,间作作物间合理的共生期可有效提高间作系统作物对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间作作物播期直接影响间作作物间共生期的长短,由此导致的时空生态位分离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生产力和种间相互作用。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播期对间作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及间作作物间资源竞争力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个玉米播期处理——M1(4月24日与大豆同时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65 d)、M2(5月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50 d)、M3(5月1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40 d),通过对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干物质累积的测定,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下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共生期内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3个播期处理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但随播期延迟,LER变小,M1处理LER最大,达1.37。玉米播期变化对间作大豆产量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产量下降,间作系统生产力随之下降。玉米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构成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的百粒重随之减小,M3的百粒重(26.1 g)仅为M1(36.6 g)的71%。玉米播期延迟抑制了大豆玉米共生后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在大豆和玉米共生前期,大豆的资源竞争力强于玉米,而共生后期(9月至收获),玉米的资源竞争力显著提升;M3处理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ggressivity,A_(sm))始终高于M1和M2,玉米相对拥挤指数随播期延迟而降低,表现为M1M2M3,而竞争比率为M3M2M1。因此,就本研究而言,甘肃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4月24日大豆和玉米同时播种是此系统间作作物的适宜播期,两作物同时播种可有效稳定间作作物产量及系统生产力,间作玉米播种延迟会导致间作系统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春玉米(Zea mays L.)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播期调控下水热变化的响应,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试验基地,于2017—2020 年进行了4年的播期试验,以京农科728和MC812为材料,分析了播期(5月1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引起的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温度与降水影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前、中期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而灌浆后期至成熟期以5月30日播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5月30日播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总持续时间和快增期持续时间均最长。有效穗数、穗粗、轴粗、穗行数和出籽率不受温度与降水的影响,但穗粒数、千粒重、穗长、行粒数受其影响显著,各指标随播期延迟先下降再上升,并以5月20日播种的春玉米最低。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5月30日播种的春玉米产量最高。另外,随播期的推迟,总耗水量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综上可知,合理安排播期,重视降雨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冀东地区春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为冀东地区春玉米播期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Phosphorus (P) unavailability and lack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s under semiarid climates are the two major constraints that negatively influence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and yield in maize. Thre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hosphorus, organic sources and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PSB) on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DMP) of maize during summer 2014 and 2015.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Agronomy Research Farm, The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Peshawa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pplication of P at the rate of 75–100 kg P ha?1 for open pollinated variety and 120 kg P ha?1 for hybrid maize was more beneficial in terms of higher DMP and accumulation. Application of compost at sowing time along with poultry manure (5 tons ha?1), 2 weeks before sowing of maize increased DMP significantly. The result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incorporation of legume (faba bean) residues (10 tons ha?1) 1 month before sow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MP in maize as compared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garlic and paper mulberry residues.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seed inoculation with PSB increases the availability of calcium bound-phosphorus under calcareous soils in semiarid climates hence increased DMP and accumulation, and total maize biomass.  相似文献   

15.
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900、 1200和1500 m3/hm2)和施氮量(0、 150、 210和270 kg/hm2)对夏玉米生长状况、 产量构成及水、 氮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灌水量超过最低量 900 m3/hm2、 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二者对玉米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 百粒重及穗粒重)和收获指数(HI)以及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等均没有明显影响; 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 灌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二者均表现为900 m3/hm21200 m3/hm21500 m3/hm2。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以W900N150处理的水、 氮利用效率、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较高,并且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最小,为当地地域气候条件下夏玉米生产中节水减氮的较为适宜的水氮配比。  相似文献   

16.
覆膜时期与施氮量对旱地玉米土壤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覆膜时期与施氮量对陇东旱地春玉米田土壤耗水特征、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目的。采用大田试验方式,运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覆膜时期,设秋季覆膜(休闲期覆膜)和春季覆膜(播前覆膜)2个水平,副处理为施氮量,分别为施纯N 0(CK),75(N75),150(N150),225(N225),300(N300),375(N375),450(N450)kg/hm2 7个施氮水平。测定了春玉米休闲期与各生育时期0—300cm土壤含水量、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籽粒品质。结果表明:(1)秋季覆膜能显著提高0—200,0—300cm土壤贮水量,较春季覆膜增幅分别为54.0~97.7,53.9~108.8mm。(2)无论何时覆膜,长期施氮较CK极显著降低了各生育时期0—300cm土壤贮水量。(3)休闲期覆膜较不覆膜极显著降低了土壤耗水量,减少幅度为47.2~55.7mm。(4)全生育期各处理玉米耗水量基本呈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的趋势,秋季覆膜较春季覆膜增幅为38.6~86.7mm,与播前底墒密切相关。(5)无论何时覆膜,施氮225kg/hm2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超过225kg/hm2时,产量下降。各施氮处理平均产量秋季覆膜较春季覆膜增加5.2%。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以施N 225kg/hm2较高。另外,施氮极显著影响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因此,覆膜尤其是秋季覆膜垄沟种植结合施氮225kg/hm2能明显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化产量构成,改善籽粒品质,是陇东旱塬区玉米高效优质生产的适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秋闲期秸秆覆盖对旱地小麦播前土壤墒情和小麦生产特性的影响以及减少氮肥用量的可行性,为四川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8年在四川省仁寿县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冬小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夏玉米秸秆粉碎覆盖(SM)和不覆盖(NM);...  相似文献   

18.
密度对沿淮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晚播小麦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明确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13—2015年在不同晚播条件下(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设置3个种植密度(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茬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小麦生育期滞后,主要影响拔节期前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密度对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下降,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明显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进而产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上升。播期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大于主茎穗。与11月5日播期相比,11月25日播期下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积累量、籽粒干重、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3.37%、9.96%、9.04%、25.37%和17.07%,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55.71%、54.34%、51.80%、59.70%和22.70%。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上升,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减少,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增加;穗数增加,千粒重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上升,沉淀值下降。与主茎穗相比,密度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更大。与300万株·hm-2密度相比,600万株·hm-2密度下单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7.90%、13.60%和4.76%,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20.17%、14.46%和6.23%。可见,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增加晚播小麦产量并改善晚播小麦品质性状,本研究中11月15日、11月25日两晚播条件下适宜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对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氮肥运筹方式、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氮肥两次追肥处理的产量较一次追肥处理的产量增加10.6%~17.0%,配施有机肥增产10.3%~18.0%,坐水种增产9.1%,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增产20.4%。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及配施有机肥并坐水种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分别提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11.1%~29.5%、28.0%~28.8%和32.1%,依次提高干物质积累总量11.9%~15.5%、21.2%~24.4%和26.9%。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可提高N、P、K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养分最大吸收速率以K最高,N居中,P最低;养分吸收总量以N最高,K居中,P最低;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以K最早(57.2~60.4 d),N居中(65.3~68.5 d),P最晚(71.4~74.8 d),三者均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82.5~89.3 d)。氮肥两次追施、配施有机肥和坐水种均有利于N、P、K养分由营养体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籽粒中养分含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以P最高(59.3%~66.1%),其次是N(41.5%~55.1%),K最低(35.9%~38.0%)。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肥:拔节肥比1:3,配施有机肥结合坐水种,为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