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运用X射线摄影技术,经浸种、培养、干燥、射线摄影,在4天内即可准确判断出华山松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生活力。制作了射线判图的标准图片,确定了最佳判图条件是:25℃浸种48h,25℃培养48h,40℃干燥5h;判图标准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胚及胚乳之间界线模糊不清,胚隐约可见,胚乳亮度均匀。证明了华山松种子生活力强弱与其本身干燥后失水量关系极大,发芽种子的平均失水量为144%,死亡种子的平均失水量是256%。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运用X射线摄影技术,经浸种、培养、干燥、射线摄影,在3 d内即可准确判断出小桐子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生活力.制作了射线判图的标准图片,确定了最佳判图条件是:25℃浸种24 h,25℃培养36 h,35℃干燥5 h;判图标准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胚和胚乳之间界线模糊不清,胚隐约可见,胚乳较亮且亮度均匀.同时证明了小桐子生活力强弱与其本身干燥后失水量关系极大,发芽种子的平均失水量为13.6%,死亡种子的平均失水量是21.8%.  相似文献   

3.
1国内外研究概况 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就有人试用X射线鉴定种子,以确定适宜的采种期,但是整整过了50年,直到1953年才正式应用软X射线摄影术测定林木种子质量,检查种子的饱满粒、空粒和畸形种粒。1954年simak借助射线摄影研究种子的发育状况与发育能力的关系,根据胚和胚乳的发育状况,把欧洲赤松种子胚划分为5级,胚乳划分为2级。1956年又发现种子胚和胚乳的发育程度与其发芽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温地松种子进行对比射线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其最佳x射线摄影衬比过程为:将种子在25℃下浸种24h,擦干种子表面水分后,置入40%KI溶液中处理5h,在流水中冲洗5~6min,置于70℃下干燥24h。使用SOⅡ胶片和HY—35型射线机时,拍摄条件为:电压20kV,电流4mA,曝光时间100s,焦片距25cm。由此认为,未被浸渗而胚和胚乳发育良好的种子具生活力,可用来估算种子的发芽能力。用上述衬比方法测定35份湿地松种子,其发芽能力与实际发芽率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5.
白皮松种胚的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经低温层积处理和无预处理的白皮松种子离体胚以及带全胚乳和部分胚乳的胚进行培养试验 ,离体胚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有或无GA3的琼脂培养基或滤纸上 ;带全胚乳胚和部分胚乳胚培养在滤纸上。结果表明 ,无预处理种子的离体胚培养在滤纸或低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上均不能萌发出胚根 ;当蔗糖浓度为 3 0 %时 ,2 0 %的胚可萌发出胚根 ;在 3 0 %~5 5 %范围内 ,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 ,胚根萌发率及萌发速度呈上升趋势 ,萌发率可达 40 % ,发芽指数可达 6 5 %·d- 1 ;继续增加蔗糖浓度不能使其余 60 %的胚萌发。无预处理在滤纸上培养的带全胚乳胚 92 0 %可萌发 ,带 1 2或 2 3胚乳的胚 74 7%可萌发 ,带 1 3胚乳胚仅下胚轴伸长 ,胚根不萌发 ,去除内外种皮及胚乳包被的胚 (裸胚 )没有解除休眠 ,而下胚轴在任何培养基质上都能迅速伸长。低温层积处理 3 6d和GA3处理种子离体胚在低浓度蔗糖 (分别为 0 2 %与 0 4% )琼脂培养基上可萌发 ,低温层积胚在蔗糖浓度为 3 0 %时萌发率 90 % ,发芽指数为 2 6 3 %·d- 1 ,GA3处理胚在蔗糖浓度4 0 %~ 5 0 %时萌发率 60 % ,发芽指数为个 7 5 %·d- 1 。经低温层积处理的种子离体胚在 3 0 %蔗糖琼脂培养基上 70 %胚第 3天萌发出胚根 ,但同样处理的带全胚乳胚在第  相似文献   

6.
当具有活力的种子处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中而不能正常地萌发时,则称种子处在休眠状态。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胚未成熟、肿皮对空气或水的不透性、胚的机械阻碍、对光温的特殊要求以及发芽抑制物的存在等,其中发芽抑制物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主要从抑制物存在部位、种类、解除抑制的方法以及研究发芽抑制物的实际意义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对发芽抑制物进行研究的必要性。1 抑制物存在部位 抑制物主要存在于果实、种子的胚乳、种皮、胚及子叶中。例如,梨、苹果、番茄、甜瓜和柑桔的果肉中都含有抑制物。甜菜的种子其种皮含有发芽抑制物,因此,种子经浸泡和漂洗后才能萌发。菜豆的子叶中存在发芽抑制物。抑制育尾萌发的因子存在于胚乳中,在鸢尾成熟时出现的抑制物迫使胚不能继续生长,必须把胚乳完全剥离后,胚才能萌发;用水漂洗常可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7.
双核冬青种子休眠原因与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核冬青种子的休眠原因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双核冬青属于综合深休眠。种壳约占种子风干质量的74.7%,种子透水性良好,透气性差,是强迫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和胚乳(胚)内含有抑制物质,但是否影响种子休眠和萌发有待进一步研究。种子成熟时种胚未发育完全,需要生理后熟。浓硫酸处理可以有效减轻种皮的质量,减弱种子的机械束缚力,增强了种子的透气性;30min+500mg/kgGA3+暖温(恒温20℃)层积处理,层积55天时种子即开始发芽,270天时发芽率可达21.5%。对照种子颗粒未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脱水条件对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干燥脱水后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的再干燥贮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比较种子在7种温度(5,10,15,20,25,30,3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再设计双因素试验,分析脱水温度(常温20℃和低温5℃)、脱水速率(快速和慢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脱水后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脱水条件下种子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以确定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对不同脱水处理的响应。【结果】经不同温度脱水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随脱水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时间则呈现出随脱水温度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常温(20℃)脱水种子的发芽能力最强,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种子发芽能力较弱。与常温脱水相比,低温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POD和CAT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与慢速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SOD和POD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最适的干燥脱水温度是20℃,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会导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发芽时间延长。低温(5℃)或快速脱水后种子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而引起种子萌发能力下降。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和快速脱水反应不同,POD和CAT对低温脱水更敏感,而SOD则对快速脱水更敏感,SOD、POD和CAT 3种酶必须协同作用才能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处于对细胞无害的较低水平。种子低温或快速脱水过程中脱水保护功能下降主要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杜仲种子发芽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和名贵中药,其皮为重要的中药材。采用传统的种子育苗法其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0%。将杜仲种子剥去果皮或剥去果皮并弃去胚根端部分胚乳,接种于Ms+0.8%琼脂的培养基上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0%和94%。将种子分别置于10℃、15℃、20℃、25℃、30℃的温度下培养发现,杜仲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0.
油料植物琴叶风吹楠种子萌发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幼苗属于子叶留土类型。成熟种子的主要成分是胚乳,胚极小,位于种子基部;胚根先突破位于种子基部的发芽孔形成主根,然后上胚轴开始生长,子叶向胚乳组织延伸以吸收营养物质;少数种子具多胚现象;只要播种方法正确,容易获得生长正常的苗木,否则容易导致苗木畸形。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种皮透水性测定、生活力测定、种皮和种胚甲醇提取液测定等方法,对羊角槭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角槭种子呈压扁状卵圆形,由外种皮、内种皮、种胚和子叶组成,无胚乳;种子千粒质量50.88g,其中种皮占完整种子质量的79.55%以上;种子中空籽和败育种子比例达63.81%,反映出较高的种子败育率;饱满的种子中有生活力者占56.67%;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种皮和种胚甲醇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有抑制作用,说明羊角槭种子自身含有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种子深休眠的主因。  相似文献   

12.
对小叶锦鸡儿种子进行不同温度、浸种、基质、光照等条件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芽前不宜做任何浸种处理;发芽最适温度为25℃或28℃,蛭石、海棉、单层滤纸为良好发芽基质。自然光下发芽良好。发芽高峰期为第3天,发芽结束期为第7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钟萼木(BretschneiderasinensisHemsl)种子进行各种处理,然后进行发芽试验.以及直接将新采集的种子和离体胚进行发芽试验,并进行生物鉴定(白菜籽发芽试验),研究了钟萼木种子生理休眠特性及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种胚、内种皮及胚乳内的抑制物质虽可引起种子休眠,但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和酶活性低;用30kg/100m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或低温(5℃)层积60d,可解除种子休眠,萌发率由8.00%可提高到87.00%~96.00%,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25℃,20℃,其次是变温条件(昼30℃,夜20℃);将种子置于聚乙烯薄膜袋内低温(5℃)干藏120d,也可解除休眠.低温干藏120d后再层积20d,解决休眠的效果最佳,如此处理置床后第三天即开始发芽,9d完成萌发过程,萌发率达94.00%.  相似文献   

14.
小叶锦鸡儿种子发芽试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叶锦鸡儿在沙漠及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薪炭林树种,其枝叶是很好的饲料,肥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科学繁殖推广,准确评价种子质量,我们进行了温度,浸种,基质,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小锦鸡儿种子发芽条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芽前不宜做任何浸种处理,发芽最适温度25℃或28℃,蛭石,海棉,单层滤纸为良好发芽基质;自然光下发芽良好,  相似文献   

15.
香果树种子发芽条件及胚的后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种子发芽前后参差不齐,是由于种子发育程度不一致所引起,在实验室内以不同光照时间和温度作发芽试验,发现在恒温(25℃)全光照条件上,发芽最快(4-5天)和胚发育最快。  相似文献   

16.
小叶锦鸡儿在沙漠及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薪炭林树种。其枝叶是很好的饲料、肥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科学繁殖推广,准确评价种子质量,我们进行了温度、浸种、基质、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小叶锦鸡儿种子发芽条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芽前不宜做任何浸种处理;发芽最适温度25℃或28℃;蛭石、海棉、单层滤纸为良好发芽基质;自然光下发芽良好;发芽高峰为第3天,发芽结束日期为第7天。  相似文献   

17.
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再干燥脱水贮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再干燥是可行的,干燥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发芽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5℃条件下再干燥是不可行的,干燥后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再干燥处理后贮藏16个月内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已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再干燥贮藏后使用KT、GA3和乙烯利处理对种子的萌发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欢种子不同温度的发芽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研究了不同发芽温度对合欢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试验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三个重要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20℃)相比较,不同发芽温度对合欢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而对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15℃~25℃的变温处理是合欢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9.
分别在25和35℃下模拟皂荚种子发芽过程,对比研究不同发芽时间下皂荚胚芽子叶和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及皂荚半乳甘露聚糖的分子质量、单糖含量和流变特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5℃时皂荚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在3.45~5.78 U/g上下波动(发芽第2~8天)后迅速增加至86.12 U/g(发芽第14天),35℃时皂荚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在3.31~9.24 U/g之间上下波动。皂荚胚芽子叶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大多高于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种子发芽前期,较高发芽温度(35℃)更有利于半乳甘露聚糖的降解。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皂荚半乳甘露聚糖的分子质量和表观黏度逐渐降低,25℃下溶液在第12天从假塑性流体转变为牛顿流体;皂荚半乳甘露聚糖中甘露糖和半乳糖的含量逐渐降低,甘露糖与半乳糖质量比值(M/G值)逐渐增加,35℃发芽第14天M/G值达到最大值为3.31,有望成为价格昂贵的刺槐豆胶半乳甘露聚糖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遂昌县东京野茉莉新鲜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子透水性、种被机械阻力、离体胚培养、发芽抑制物质提取及种子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并利用赤霉素(GA3)进行发芽前预处理,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离体胚并无休眠特性,胚外组织中也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尽管种子透水性影响其发芽率,但胚乳和种壳的机械束缚是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层积后再机械处理可解除种子休眠。休眠能被赤霉素和(或)低温层积处理解除,说明种子同时存在生理抑制,其休眠类型属于综合性休眠。3)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的动员与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种内可溶性糖含量(R=0.885)、POD活性(R=0.658)与休眠的解除呈显著正相关。4)层积30 d后1 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4%。胚的外覆物控制东京野茉莉的种子休眠,休眠解除的过程伴随种子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