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口花鲈的生长和食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经济鱼类,亦可溯河生活于淡水。在长江口水域,花鲈属中型鱼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605L^2.6346(r=0.9878),生长方程为:Lt=100.9957[1-e^0.1768(t+0.7633)],Wt=11542.26[1-e^-1768(t+0.7633)]^2.6346,体重生长拐点tr=4.7龄,拐点处体重为3281.4克。早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  相似文献   

2.
网湖鲤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网湖鲤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与鳞径的关系为L-4.7402S-4.0194。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112L^3.180.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网湖鲤鱼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Lt-75.16[1-1^-0.1729(t+08029)],Wt=11077.31[1-1^0.1729(t+0.8029]^3.1980。拐点年龄为ti=t.55齿,拐点体长Li=50.10cm  相似文献   

3.
三道河水库大眼鳜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依据大眼鳜鳞片上的疏密切割等特征鉴定年龄。渔获个体以Ⅱ龄鱼为主占86%。鳞长与体长关系L=121326S10508。体长与体重关系W=1238×10-2L31989。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适用VonBertalaufy生长方程拟合:Lt=L∞(1-e-05083(t-0399));Wt=W∞(1-e-05083(t-0399)31989。拐点年龄为256a,与生长指标陡然下跌年龄和性成熟年龄基本一致。为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应限捕体重530g、相应体长283cm以下个体  相似文献   

4.
蛤蟆通水库的鱼类区系组成现有鱼类9科26种,其中鲤科鱼类占62%。实行人工放养后鲢、鳙占优势,年产量占总渔获量的80%以上。鲢、鳙的体长(L)与体重(W)相关关系式分别为LogwH=2.9658LogL-1.6788、LogwA=3.1254LogL-1.9245。同时应用vonBertalanfy生长方程[2]计算鲢、鳙的生长参数为:L∞(H)=136.5cm,L∞(A)=161.9cm;W∞(H)=45034g,W∞(A)=95240g;K(H)=0.0969,K(A)=0.0802;t0(H)=-0.1336,t0(A)=-0.2293。生长拐点处的体重分别是13336g(0.296W∞(H)和)28324g(0.30W∞(A))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生长特征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研究了黄颡鱼的生长特征及食性,得到黄颡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3.571×10^-4L^2.379,体长生长方程为Lt=237.002(1-e^-0.280(t+0.127),主要食物为虾类,其次为小鱼、鱼卵等。  相似文献   

6.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值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在池塘中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池养对虾生长情况的现场测量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求得体长及体重的生长方程式分别为:Lt=14.0733[1-e^-0.1403(t-0.8350)]和Wt=33.4479[1-e^-0.1403(t-0.8350)]^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t'=8.7。对虾在池塘中的实际生长速度由于受池塘生态环境及鲜活饵料供应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上旬及9月中旬出现三次生长高峰。适当减少高  相似文献   

8.
该水库乌鳢在4 ~6 月形成年轮,鳞片上以环片的切割为主要年轮特征。渔获物以2 龄个体为主,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 W = 0 .02505 ×L2 .8232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中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 62 .96cm ,W∞= 3006 .2 g,k= 0 .2750 ,t0 = 0 .0108 ,ti= 3 .8 a,Wi= 874 .7g 。总体上看,金沙河水库乌鳢的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池塘养殖大银鱼子代的一年生长实测和统计,得到结果如下:(1)子代大银鱼在 养殖也能迅速生长,经10个月饲养,平均长达117.92mm,平均体重8.50g;(2)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1.304×10^-6L^3.293;(3)大银鱼生长与池中适口饵料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珠江斑Hu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珠江斑Hu的胸鳍和鳃盖骨,研究其年龄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体重组成,并对其体长与鳃盖骨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其年轮形成时间为12月~翌年3月;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关系式为L=34.76R+0.453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32L^3.1872。生长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156.75「1-e^-0.089(t-0.0168)」和Wt=3  相似文献   

11.
珠江斑鳠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珠江斑鳠的胸鳍和鳃盖骨,研究其年龄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体重组成,并对其体长与鳃盖骨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其年轮形成时间为12 月~翌年3 月;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关系式为L= 34 .76 R+ 0 .453 3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 W= 0 .032 L3 .187 2 。生长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 = 156 .75〔1 - e- 0 .089(t- 0 .016 8)〕和Wt = 31 193 .17〔1 - e- 0 .089( t- 0 .016 8)〕3 .187 2 。还讨论了年轮形成原因和生长特性,并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养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日本对虾放流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26日在莱州湾水域放流平均体长为9.9mm的日本对虾仔虾855.8万尾,进行了跟踪回捕调查,生物学测定求得各项生长参数为:雌性:L∞=201.5mm;W∞=90.0g;k=0.017;t0=26d;t(拐点)90d(7月28日)雄性:L∞=168.6mm;W∞=52.8g;k=0.017;t0=19d;t(拐点)83d(7月21日)放流群体于8月上旬开始交尾,在持续近两个月的交尾活动期间,雌体可以连续蜕皮并多次交尾;秋汛虾群集中分布在3-5m的放流水域,不作长距离移动。7月中旬开始捕捞,至9月莱州市共捕获放流对虾105.4万尾;9月中、下旬开始途经蓬莱沿海陆续游出,至11月蓬莱沿海捕获2~3万尾,整个秋汛回捕率估计为12.5%左右;至12月初莱州湾水温降至10℃以下时,放流群体才全部游离渤海。根据放流群体的生长特性,秋汛开捕时间应控制在8月中旬,放流群体的平均体长超过145mm时为宜。  相似文献   

13.
池养尖吻鲈和花鲈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吻鲈(Latescalcarifer)、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为河口性鱼类,可作为池塘养殖的对象。尖吻鲈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5℃~34℃,快速生长年龄在Ⅰ~Ⅱ龄;花鲈在珠江口地区一年四季均能生长,快速生长年龄在Ⅲ~Ⅳ龄。应用VonBertalanfy方程求得它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尖吻鲈Lt=706.5553[1-e-0.5128(t+0.2032)],Wt=6554.4649[1-e-0.5128(t+0.2032)]3.0335;花鲈Lt=887.4958[1-e-0.4025(t+0.0209)],Wt=10882.1884[1-e-0.4025(t+0.0209)]3.1427。它们的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位于1.96和2.82龄处。商品鱼的合理起捕时间应选在生长转折点。参照生物学指标,珠江口地区池养尖吻鲈、花鲈的上市商品鱼应为Ⅰ~Ⅱ龄和Ⅲ~Ⅳ龄,这不仅符合经济原则,也适应当地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4.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15.
花尾胡椒鲷为底层鱼尖,以觅食底栖动物为主;早期幼鱼经盐度淡化驯养,能适应低盐度咸水池塘饲养。均全长3.5cm重0.63g的幼鱼经74d池塘中间培育,长成均全长10.99cm、重27.32g,成活率87.5%。全长日均增长率1.55%,与养殖天数的关系式为L=3.6502e^0.0150d;体重日均增重0.37g,日均增长率5.09%,与养殖天数的关系式为W=0.7303e^0.0504d,全长与体  相似文献   

16.
达里湖鲫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姜志强 《水产学报》1996,20(3):216-222
根据478尾标本研究了生活在盐碱性达里湖中鲫的年龄和生长,并提出资源合理利用意见。采用臀鳍第三枚鳍条与鳞片相结合鉴定年龄,高龄个体以鳍条为主。生长模式可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描述,渐近体长L∞=30.1cm,渐近体重W∞=832.3g、体重生长拐点tr=5.6龄。与70年代比较,目前湖中鲫的生长速度加快、产量下降,资源呈衰退状况。改善产卵条件,控制捕捞规格是恢复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东北部近海栉江珧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邱盛尧 《水产学报》1996,20(4):301-306
根据1994 ̄1995年采集的1269个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栉江珧一年内生长有春、秋两个生长期和冬,夏两个生长缓慢期,并在贝壳上形成明显的冬轮和夏轮;捕捞群体以3 ̄6龄为主要组成;壳长与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为W=1.6550×10^-5L^3.0957;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来描述其生长过程为:Lt=284.31,Wt=653.16,体重生长拐点在1.86龄处。  相似文献   

18.
梭鲈幼鱼摄食与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性转换期的梭鲈(体长2—3cm),除摄食活鱼外,通过人工驯食还可以摄取鱼肉和人工配合饵料。其体长—时间回归方程为:L=0175+0088t-1171×10-4t2(t:39—315天),体重一体长回归方程为:W=00219L2.6810,鱼体三维形态类似黄颡鱼  相似文献   

19.
泥河水库梭鲈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梭鲈鱼苗平均全长3.0cm,平均体重0.13g,采取自然繁殖饵料鱼与投喂碎野杂鱼的方法,经120d饲养,出塘时平均全长11.54cm,平均体重11.0g,成活率100%。肥满度K=1.32,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0.0001319L^5.0179。本文还讨论了梭鲈在高寒地区水产养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池养大鲵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5~1998年在卢氏县大鲵繁育场对池养大鲵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Ⅰ~Ⅵ龄大鲵体长的增长较为均衡,年平均增长12524cm,Ⅶ龄后变慢。体重的增长明显快于野外种群,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Y=3583561+182572e-1.5272x(r=0992),V龄前后是大鲵生长的关键时期。体长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曲线方程^Y=000684X3.0257(r=09997)。池养大鲵休眠期变短,性成熟年龄与野外种群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