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氯虫苯甲酰胺SC12.5毫升对水45千克/亩、20%氯虫苯甲酰胺SC15毫升对水45千克/亩对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推荐在棉铃虫三代盛发期开始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12.5毫升对水45千克/亩,隔15天一次,连喷2~3次,也可与其他杀虫效果比较好的药剂混合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48%催杀悬浮剂各处理浓度对棉花安全,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48%催杀SC12毫升对水45千克/亩、48%催杀SC15毫升对水45千克/亩对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推荐在棉铃虫三代盛发期开始用48%催杀SC12毫升对水45千克/亩,隔15天1次,连喷2~3次,也可与其他杀虫效果比较好的药剂混合或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24%甲氧虫酰肼SC对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推荐在棉铃虫三代盛发期开始用24%甲氧虫酰肼SC18.5毫升对水45千克/亩,隔15天1次,连喷2~3次,也可与其他杀虫效果比较好的药剂混合或轮换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一、苗期田间管理1.玉米出苗后三叶间苗五叶定苗,多留5%的计划苗,以利多次拔弱株,提高整齐度。2.化学除草。播后出苗前,当土壤墒情足时,在出苗前用40%乙阿合剂每亩200~250毫升加50~60千克水喷洒地面。3.防治苗期蓟马、黏虫、棉铃虫、地老虎等虫害亩用氯氰菊酯100毫升+氧化乐果75毫升加水30千克喷雾。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6):43-44
为探索不同化学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5种不同化学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试验。结果表明: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0克/亩)+75%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120克/亩)、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克/亩)+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50克/亩)、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30毫升/亩)+25%嘧菌酯悬浮剂(20克/亩)、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4毫升/亩)+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30毫升/亩)、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毫升/亩)+70%丙森锌水分散粒剂(150克/亩)均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10天防效在80%以上,20天防效均在60%以上;各药剂组合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较好,增产73.9%~86.2%。各药剂组合中,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0克/亩)+75%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120克/亩)的防控、保产效果最好。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可5种组合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1.纹枯病、根腐病、土传花叶病毒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 3月上旬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100毫升,加5%井冈霉素50~100毫升,40%氧化乐果乳油30~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可兼治麦田春季多种病虫害.对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发生为害较重的麦田,要于小麦返青期亩用辛硫磷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适量水拌25千克干细土)结合锄麦施下,或用辛硫磷毒液1千克对水2 000~3 000千克,配成毒液,在新被害麦苗附近灌根,效可达95%以上.对前作豆茬、芝麻茬红蜘蛛发生严重的麦田,亩用150毫升三氯杀螨醇对水50千克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7.
<正>一、大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1.播前亩用48%氟乐灵1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然后结合松土3~5厘米深,使药剂与土壤混合,大白菜用药后4天播种,花椰菜用药后12天播种;也可用48%地乐胺或48%拉索200毫升对水75~100千克播前处理土壤。2.直播地如大白菜、甘蓝,播后苗前可选用48%地乐胺每亩150~200毫升,或72%都尔乳油100~150毫升,或25%胺草磷200毫升,对水100千克进行喷雾。3.移栽地如甘蓝、花椰菜,先铲除杂草,再亩用48%氟乐灵100~150毫升或48%地乐胺200毫升,对水75~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9,(5):88-89
<正>马铃薯晚疫病可选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克/亩预防,用30%氟吗啉50毫升/亩治疗;为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一般推荐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克/亩+激健7.5克/亩进行预防,用30%氟吗啉35毫升/亩+激健7.5克/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麦拌种后,晚出苗2~3天,但出苗5天后麦苗叶色浓绿,苗矮苗壮,根系发达。从冬前、拔节期、后期防效及测产情况看,1%FS20毫升拌种10千克/亩、12.5%硅噻菌胺FS(全蚀净)20毫升拌种10千克/亩、2.5%FS(适乐时)20毫升拌种10千克/亩,均能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可以在小麦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防止病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建议轮换交替这几种措施,另外考虑到拌种对后期全蚀病的防控下降,建议在生产过程中,搭配其他合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药剂挑治法 棉蚜危害较重时,每667平方米(1亩)可选用20%速灭菊酯或其他菊酯类乳油10~20毫升,或50%灭蚜松乳油20~30毫升,或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水40千克交替喷雾.如用低容量喷雾可对水10~15千克,严禁使用吠喃丹,3911、久效磷等剧(高)毒农药.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亩防效最好,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克/亩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也高于25%嘧菌酯悬浮剂60毫升/亩,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较安全。生产上推荐使用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亩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防治2次,每次间隔7-10天。  相似文献   

12.
1.选择对路农药 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农药品种及配方。对以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在早春亩用6.9%骠马胶悬剂40~60毫升,或10%骠马35~40毫升,或10%骠灵乳油50毫升,于小麦3~5叶期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对以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牛繁缕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20%使它隆乳油40~50毫升,或20~25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25~150毫升;或亩用75%巨星干悬乳剂1~1.5克,或臣星O.5克加56%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于小麦3~5叶期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实践经验,在大樱桃的生产管理当中,土肥水管理技术是重中之重。9-10月份,秋季落叶前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堆肥),施用量5000千克/亩+豆饼肥200千克,配施中微量肥料,施肥时将肥料和土混匀沟施,施肥深度30-40厘米,结合浇水亩施碧护6-9克、"翠京元"微生物菌肥160毫升加水稀释后一次入。追肥应在谢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分两次进行,每亩追施沼液或沼渣2000千克,随后撒施"恩泰克"速溶水冲肥30千克。  相似文献   

14.
夏雨 《油气储运》2009,(6):53-53
1.防治水稻二化螟。①氟虫腈。主要商品名、含量及剂型:5%锐劲特悬浮剂。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用药,每667平方米(1亩)用有效成分1.5-2.5克,商品量(按5%计)为30~50毫升,对水45千克,均匀喷雾。用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或无水均可。  相似文献   

15.
一、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霉,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相似文献   

16.
1虫害的防治玉米中后期是害虫的多发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防治蚜虫,可用50%辟蚜雾每667平方米8~10克或10%吡虫啉每667平方米10~15克对水45千克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螟在小口期(第9~10叶展开),用3%辛硫磷颗粒剂0.5千克,掺细沙7.5千克,混匀  相似文献   

17.
一、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相似文献   

18.
一、田地处理1.冬泡田,冬泡田泥层软烂.杂草不多。最宜免耕。在水稻抛栽前5天排干水层.每667平方米用20%克无踪除草剂250毫升加氯化钾2千克.对水45千克~60千克于晴天喷旋,4天后灌浅水旋基肥.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解决棉铃虫防治药剂单一、多次重复使用,造成棉铃虫抗药性发生发展而防治难问题,特安排本次试验。1供试药剂及处理(用量均按照产品说明用量)1.1 70%辛硫磷乳油,60 ml/亩对水45 kg,济南绿霸农药有限公司。1.2 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 ml/亩对水45 kg,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一包定(0.5%甲维盐+10%虫酰肼),60 ml/亩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马铃薯上施用1千克/亩和2千克/亩的锌肥,研究不同锌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千克/亩的锌肥能够实现马铃薯亩增产417千克,亩增加收益583.9元,并且施用效果好于2千克/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