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06,37(1):61-62
以前,大多采用捉熟蚕到方格蔟的上蔟方法,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抓伤熟蚕。特别是一期养3张以上蚕种的大户,蚕上蔟时需雇临时工,又增加了养蚕成本。近年来,我县蚕农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探索、使用熟蚕自动上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刚开始时,蚕农把方格蔟直接放到蚕座上,或者将  相似文献   

2.
笔者已多年从事蚕桑生产,深入蚕户,积累了许多有用的经验,供广大蚕农借鉴。1“防尘口罩”的制作很多蚕农都知道,杀灭病原,严防蚕病发生,关键是消毒严格、彻底。但在蚕体蚕座使用防僵粉或鲜石灰粉时,灰尘很大,气味刺鼻,所以常常草草了事。要使药物撒周到,很简单,就是把平常用的口罩用水打湿后再用,粉粒就会粘附在口罩上,并且气味也减小了。2经济、实用的熟蚕自动上蔟登蔟剂现有很多蚕农推广熟蚕自动上蔟,这样可以节省劳力和时间。目前农村养蚕用于熟蚕自动上蔟的登蔟剂最常用的有两种,即樟脑丸和鲜腥草(俗名侧耳根),它们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  相似文献   

3.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3):50-50
一些新用方格蔟的蚕农反映 :第 1次使用的新方格蔟片 ,因有异味 ,蚕儿在方格蔟片上长时间游 ,不愿进孔结茧 ,最后跌落地。进孔率比旧蔟片低。根据一些老蚕农的经验 ,可在使用前用扫帚蘸新鲜桑叶揉搓汁液刷在蔟孔内 ;或用健康蚕的新鲜蚕沙溶于水中 ,再喷雾到蔟片上 ,掩盖蚕蔟异味。此外在上蔟时可适当增加熟蚕头数 ,以孔格数的 1 0 0 %~ 1 0 5%为宜 ,可有效地提高新方格蔟的结茧率。另外还要注意上蔟室的光线要均匀。因熟蚕有背光性 ,易向暗的方向密集。为提高熟蚕进孔率 ,上蔟时要适当关门避光 ,保持光线暗淡均匀 ,更要防止一面亮一面暗 ,…  相似文献   

4.
家蚕自动上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仕贵  骆文 《四川蚕业》2005,33(2):35-36
近年来,各地蚕区随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蚕业的不断兴起,传统的人工捉蚕上蔟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经过多年摸索,终于摸索出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和高效益特点的家蚕自动上蔟新技术。此法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主要是利用熟蚕向上爬的生理特性,在家蚕老熟时,将所用蔟具(各种蔟具都能使用)直接铺放到蚕座上,使熟蚕自动爬上蔟具吐丝营茧。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凡采用自动上蔟法的蚕农均大幅度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用工,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有效地避免了过去人工捉熟蚕时造成的蚕体抓伤、扯伤和用蚕箔、筛子、盆子装盛熟蚕时造成的挤压等伤害,减少了蔟中病死蚕,增大了熟蚕结茧率,提高了蚕茧产量,且因自动上蔟蚕老熟齐一,上蔟后吐丝结茧快速,加之浮蚕少,减少了蚕尿对先结蚕茧的污染,提高了蚕茧品质,从而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塑料折蔟上蔟,一般的做法都是将塑料折蔟放在蚕匾上让熟蚕在上面吐丝结茧,折蔟与蚕匾之间垫一张能吸蚕尿的纸,待蚕排完尿后,将垫纸人工去掉。塑料折蔟的优点是能够明显地减少上蔟的用工,可以采用自动上蔟的方法上蔟,采茧效率较高,不伤手,且方便漂白粉消毒,经久耐用,较适合我区蚕种场及农村丝茧育一年多次养蚕的特点。缺点是占用上蔟的地方多,一匾蚕起码要用2~3个折蔟上蔟,占用蚕匾时间长,不利于蚕具的周转使用,二是熟蚕在蚕匾上吐丝结茧,蔟中通风不良,湿度太大,影响蚕茧的解舒率,所以蚕茧易潮湿,茧色偏黄。上蔟中途除去垫纸,不但增加工…  相似文献   

6.
于丽萍 《广西蚕业》2002,39(4):49-50
有蚕农问 :“我养的蚕长得一白二胖 ,但就是上蔟后不做茧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应弄清熟蚕不做茧的原因。正常的熟蚕上蔟后 ,在合理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 ,会迅速排尽粪尿 ,寻找合适场所吐丝结茧 ;部分不熟的蚕上蔟后 ,爬游或静伏一定时间 ,也会迅速排去粪尿 ,吐丝结茧。唯有少数蚕儿上蔟后到处乱爬 ,待体力不支时 ,掉到蔟下 ,或死亡 ,或卧伏。还有少数蚕儿上蔟后不吐丝也不死 ,就是不做茧。这类蚕统称“落蔟蚕”。产生落蔟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熟蚕神经麻痹 ,吐丝器官发生故障所致。而造成蚕儿神经麻痹 ,吐丝…  相似文献   

7.
王晖 《四川蚕业》2009,37(1):39-39
回山消毒就是蚕上蔟采茧后,回过头来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抓住病原物比较集中、裸露、新鲜的机会,突击杀灭。造成蚕发病的病原微生物是广泛存在的,不仅发生过蚕病的蚕室、蚕具、地面、蔟具、蚕的尸体和排泄物及周围环境中大量存在,即使是没有发生过蚕病的蚕所排出的蚕粪、蜕皮、胃液及废弃物中也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2006年义乌市上溪镇贝家村中秋蚕暴发脓病。为此,我们狠抓了回山消毒这一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原微生物对下期蚕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宋阿大 《广西蚕业》2001,38(4):26-26
塑料折蔟是用无毒的聚乙烯原料制成的 ,是替代草龙及纸板方格蔟的新型蚕具。它具有经久耐用 ,便于洗刷消毒与收藏保管的优点 ,并能提高蚕茧质量和采茧工效 ,是目前蔟具中较好的一种新型蔟具。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上蔟时间 使用塑料折蔟时 ,蚕上山要适当偏迟 ,要等蚕熟透即大部分蚕已全身透明 ,有一部分熟蚕已经排尿时为上蔟的最佳时机。2 上蔟密度 一般每只塑料折蔟能上熟蚕 6 0 0头左右 ,每张种约需 4 5片左右。3 上蔟方法3.1 捉蚕上蔟 先在蚕匾或其它物具上垫一层纸 ,再平行放置二根直径约 3cm的小木棒或夏伐的桑条即可 (…  相似文献   

9.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3):104-104
蚕农辛辛苦苦养出一批蚕都想能卖得好价钱,但双宫茧的价钱比单宫茧明显低很多,假如一批蚕里双宫茧很多,蚕农就损失大了。可有些蚕农生产的蚕茧偏偏双宫茧特别多,非常苦恼,便打电话给《广西蚕业》编辑部,向作者咨询,有药物可以预防双宫茧发生吗?其实双宫茧的发生是因为蚕上蔟太迟和太密造成的,只要注意蚕适熟上蔟,不要待蚕太老熟了才抓上蔟,  相似文献   

10.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00,28(2):35-36
<正> 方格蔟是目前最好的蔟具,由于蚕农还没有掌握省力上蔟方法,至今普及面仍很小,而在绝大多数用纸板方格蔟的地方,又都是采用人工捉取熟蚕上蔟,因捉熟蚕缺少劳力造成损失。宁南占有养蚕得天独厚自然优势,但蚕茧质量、单产上还有较大的潜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从1998年开始推广使用纸板  相似文献   

11.
杨增群 《广西蚕业》2004,41(1):47-47
蚕儿上蔟是养蚕中最繁忙的劳动。有的蚕农因不懂方格蔟的上蔟技术,采用方格I蔟上蔟,处理不当,蚕儿入孔慢,反而花工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这项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确保熟蚕适时入孔营茧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汤新新 《蚕桑通报》2007,38(3):56-57
上蔟是养蚕的最后阶段。也是夺取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蚕茧产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熟蚕的健康状况,同时与使用的蔟具和蔟中管理密不可分。德清县目前使用的主要蔟具有:稻草伞形蔟、蜈蚣蔟、方格蔟和塑料折蔟。而塑料折蔟正逐步从专业蚕种场推广到普通种饲养户中使用。使用过的蚕农普遍反映。塑料折蔟上蔟好。  相似文献   

13.
元锁胜 《蚕学通讯》2000,20(1):36-37
经报方格蔟是我国目前最佳的蔟具。推广应用该蔟具是提高茧质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一些蚕区尚不能大面积推广,除成本和价格因素之外,还有上蔟技术问题,也影响了其推广速度。笔者在吸取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阳成蚕区的实际情况,在推广应用中对该技术进行了创新探讨,使之自动上蔟,现将其介绍如下:1 自动上蔟的原理 熟蚕有三个习性:一是熟蚕要排完尿(残余消化液)粪后,才开始吐丝营茧;二是熟蚕有背光性,在较暗的环境中有加快吐丝的习性;三是熟蚕有向上爬的习性。我们可以利熟蚕这些习性,创造条件,使之自动上蔟。2 …  相似文献   

14.
凡周 《四川蚕业》2014,(4):46-46
<正>经过一季蚕的连续饲养,上蔟采茧后,蚕室中病原物及上蔟病死蚕体的病原数量最多、病原的毒力最强,所以要及时杀菌消毒。此时消毒可杀灭大量集中于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中的病原物。消毒要按照先里后外,先局部后整体,具体消毒方法如下。1消毒蚕室内蚕茧采摘后,随即用1%有效氯漂白粉或者消杀精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消毒。方格蔟用福尔马林熏蒸或者喷洒消毒。消毒后密闭门窗30min以上,然后再将蚕具搬出放入活水中浸泡,并对蚕  相似文献   

15.
大丰市方强、三龙地区是江苏虹达集团优质蚕茧基地。2002年至2008年,该地区累计发展育71—1新品种桑园2000亩,初具栽桑、养蚕、加工为一体的生产规模。几年来,我们一直把提高蚕茧质量作为稳步发展蚕桑、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来抓,指导农户坚持科学养蚕,使本地区的纸板方格蔟的使用率达95%以上。开始几年,地蚕农蚕儿上蔟均以手捉或蔟片直接平铺在蚕座上让蚕儿自由上蔟,然后将蔟片移到室外预挂作为省力化上山。这种方法虽比过去省事,由于我地裁桑养蚕大户多,一季饲养10张蚕种以上的户占总养蚕户40%以上,蚕儿上蔟时,平放蔟片、搁挂蚕蔟、蚕蔟翻转等需要调用许多劳力,有时蚕儿上山时遇到不良天气,在室外上山即难以招架。因此,从2007年春蚕期我们又进一步研究改进上蔟方法,先在三龙镇龙东村张汉香、方强镇长坍村刘仲培等蚕桑科技大户示范应用在大棚内安装钢缆,蚕儿成熟后把方格蔟片直接挂在钢丝线上,让蚕儿全自动上山。  相似文献   

16.
王瑛  李严明 《四川蚕业》2004,32(3):37-38
蚕茧质量的好坏与桑叶质量、蚕品种、饲养管理、上蔟条件、蚕茧收烘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广大农村不少蚕农忽视了蔟具改良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不丰收。通过对不同蔟具和不同蔟中管理所营蚕茧进行调查研究,说明优良蔟具和开门开窗上蔟对提高茧质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帅  孙树勇 《四川蚕业》2007,35(4):35-36
在生产中,广大蚕农对养蚕前的消毒工作一般较为重视,而对蚕后的“回山消毒”工作往往比较马虎,不能有效地降毒防病,易造成大环境污染。事实上,“回山消毒”是下期蚕前消毒的基础,要使下个蚕期有一个良好的、相对稳定的饲养环境,必须做到准备超前、工作到位、不能仓促。经过一季蚕的连续饲养,上蔟采茧后,蚕室中病原物及蔟中病死蚕体的病原数量最多、病原的毒力最强,此时消毒可及时杀灭大量集中于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病原物。“回山消毒”的技术要点如下:1先毛消后打扫蚕茧采摘后,随即用1%有效氯漂白粉或消杀精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消毒。…  相似文献   

18.
熟蚕上蔟是蚕业生产中一个时间紧、用T多的环节.如果上蔟不及时,熟蚕在蚕座内吐丝.不仅给蚕茧丰收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影响茧质提高。特别是方格蔟上蔟.如果采用通常的“手捉法”.劳动强度大,蔟具摆放占用场地多,给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如何减轻上蔟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我们对熟蚕自动陕速收集上蔟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严可建 《蚕桑通报》1991,22(4):58-59
应用优良蔟具方格蔟上蔟,可以提高上茧率、出丝率及丝的品位,是蚕茧生产中提高茧质极重要的措施。但使用方格蔟,应严格掌握几个关键。否则会出现蚕进孔率低、次下茧多,影响蚕农使用方格蔟的积极性。我县自1987年春期开始推广使用方格蔟以来,已有较多的蚕农应用方格蔟上蔟,营茧成绩逐步提高。现将几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做好上蔟前的准备工作上蔟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蚕成熟后就能集中劳力捉蚕上蔟,操作能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20.
设计研制了适合大棚养的自动上蔟蔟具——“自转蔟架”,筛选了经济实用的登蔟剂,进行了蜕皮激素及不同登蔟剂处理对自动上蔟效果的对比试验,调查了自动上蔟工效和茧质。结果表明,添食蜕皮激素促进熟蚕一致使自动登蔟率高;使用登蔟剂可提高登蔟效率,7种试验处理均好于对照。“自转蔟架”配合使用蜕皮激素与登蔟剂,可实现上蔟全过程的自动化、省力化,明显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提高茧质,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