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西南红黄壤果园杂草种群消长动态及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浙西南红黄壤果园杂草种类、高度、密度.结果表明,共有杂草80种,隶属27科.杂草数量最多的为禾本科,占杂草总数的25.0%;其次是菊科,占杂草总数的13.8%;杂草种类出现最多月份,是3月份,该月有23种杂草出现,有66.7%主要杂草年生长时间超过6个月.同一季节的杂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为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和铁苋菜(Herba acalyphae),垂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为马唐和铁苋菜(0.910).垂直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均为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水平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马唐,综合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马唐.不同季节杂草优势种不同,冬春季果园杂草优势种为早熟禾(Poa annua)、猪殃殃(Galiumaparine)、看麦娘(Alopecuurus aequalis)、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婆婆纳(Veronica didyma)、马唐;夏秋季果园杂草优势种为马唐、铁苋菜、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飞蓬、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60 d罗氏沼虾幼虾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150 ind/m3、400 ind/m3、550 ind/m3、800 ind/m3)对水质与幼虾生长特点的影响。试验发现,各密度组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和CODMn均控制在罗氏沼虾生长的适合范围之内,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不同养殖密度对幼虾生长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低密度组成活率和增长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次低密度组增长率与最高密度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最低密度组的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种密度组的罗氏沼虾幼虾体重(w)和体长(L)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幂函数方程:w=aLb(a的范围为0.013 2~0.015 1,b的范围为3.433 0~3.502 1);体长(L)和养殖天数(d)间符合线性相关:L=ad+b(a的范围为0.038 5~0.049 2,b的范围为1.801 1~1.886 1)。室内高密度养殖罗氏沼虾幼虾可据自身养殖条件,参考150~400 ind/m3选用布苗密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采用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饵料(藻液密度为10.0×104 cells/L),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5个温度水平(12、16、20、24、28℃)和7个盐度水平(18、22、26、30、34、38、42)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8 ℃时夜光藻的日增长率为负值,与其他4个温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种群密度一直降低,直至种群消失为零,16、20、24℃温度下平均日增长率均为0.18,种群最高密度变化在10.0×103~10.6×103 ind./L,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为12℃时种群密度持续增长,并达到最大值14.8×103 ind./L;夜光藻密度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γ =-18.424x3+1 055x2-19 822x+132 606(R2 =0.999 4);夜光藻在盐度为18~42时均能存活,盐度为18~26时种群密度较高,尤其在盐度为26时密度最高可达25.8×103ind./L,盐度为30、34条件下次之,而在高盐度38、42时生长缓慢,最高密度值仅为3.8×103、3.0x103ind./L,二者间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光藻密度与盐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86 3x5+12.641x4-717.19x3+19 600x2-257 671x+105(R2 = 0.875 6).研究表明,夜光藻在低温低盐度条件下生长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夜光藻赤潮的发生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湘中地区黄桃果园杂草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中地区黄桃果园杂草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杂草22科54属72种,一或二年生杂草占62.3%,多年生杂草占37.7%,优势科为菊科(14种)和禾本科(9种),重要杂草有猪殃殃、蒌蒿、水苦荬、看麦娘、大野豌豆、窃衣等;介绍了生态防除、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等杂草防治技术,为黄桃田间杂草综合防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瑞丽市柠檬园的杂草群落进行调查,比较覆膜和露地柠檬园杂草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柠檬园RG样地(覆膜种植,不使用除草剂)杂草有9目9科18种,柠檬园RH样地(露地种植,每年使用除草剂5次)杂草有8目8科23种,柠檬园RI样地(覆膜种植,每年使用除草剂3次)杂草有9目9科23种。3种类型柠檬园杂草的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杂草密度有显著差异,RH样地的杂草密度显著高于RG和RI样地。覆膜柠檬园中的白茅草(Imperatacylindrica)、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及双穗雀稗(Paspalumdistichum)等在露地柠檬园中未发现,覆膜柠檬园的杂草总密度显著降低。RG样地的优势种为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鬼针草(Bidenspilosa)及阔叶丰花草(Borrerialatifolia);RH样地的优势种为铁线草(Cynodondactylon)及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I样地的优势种为马唐及藿香蓟。覆膜柠檬园水蜈蚣和铁线草的密度显著低于露地柠檬园。RG样地的指示物种为鬼针草和阔叶丰花草;RH样地的指示物种为铁线草和水蜈蚣;RI样地的指示物种为藿香蓟。覆膜种植对柠檬园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使园内杂草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果园不同的内覆盖模式对杂草的影响,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笔者采用小区试验,5种生草刈割覆盖、黑膜和除草剂3种处理方式,以清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的覆盖模式对杂草种类、密度、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覆盖模式下杂草种类、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S)和种群多样性(H)均小于对照,在杂草优势集中性(C)上,除草剂处理组以及紫花苜蓿处理组均小于对照,在杂草均匀度(J)上,平托落花生和柱花草处理均小于对照。表明生草残株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杂草的发生,同时降低田间杂草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选择40头5月龄左右荷斯坦公犊,依据体重和类型随机分为4组,H、M和L组分别补饲不同水平的精料,即:H组1.8kg/头.d、M组1.4kg/头.d和L组1.0kg/头.d,D组不补饲精料。试验结果表明:3种补饲水平下日增重分别为1.069 9kg、1.138 7kg和1.021 5kg,都明显高于D组(0.6161kg),差异显著(p<0.05),M组补饲水平效果明显,增重和日增重都明显高于H和L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显著高于D组,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经济效益相当明显,H、M和L组的增重价值、育肥收入和日均收入都明显高于对照D组,差异显著(p<0.05);补饲效果和经济效益以M组最为明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田间阔叶杂草生物学特性及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调查了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地区旱田、水田和蔬菜田阔叶杂草的发生情况、杂草种类、杂草密度和主要优势杂草,掌握了不同作物田间阔叶杂草群落分布概况。结果表明,旱田(玉米,大豆,小麦)主要阔叶杂草有12科20种;水田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为主且危害较重,阔叶杂草种类虽多但危害不大,共有10科12种;蔬菜田7科8种。各作物田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不同作物田杂草群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烟草—水稻轮作农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季节和空间垂直分布规律。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烟稻轮作田免耕、翻耕2种耕作模式下烟草—水稻农田0~15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2017—2018年试验统计结果表明,免耕烟稻轮作田共有杂草13科27种,翻耕烟稻轮作田共有杂草13科25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烟稻轮作田均有分布。有5种杂草只在免耕田出现,有3种杂草只在翻耕田出现。在试验中发现7种主要杂草种子,其中,马唐、无芒稗和狗尾草是不同季节杂草种子库的共同优势物种。免耕处理下杂草总密度大于翻耕处理下杂草总密度,翻耕处理中优势物种在种子库种子中所占比例高于免耕处理。春季和秋季是杂草种子库杂草种子发生的高峰期。免耕对杂草种子库的垂直分布影响明显,免耕杂草种子主要集中于土壤上层(0~5 cm),翻耕处理对杂草种子库的垂直分布影响很小,翻耕处理下杂草种子库密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季节分布和垂直变化规律,为今后杂草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对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繁殖和种群动态的影响,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t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4种不同饵料(生物量均为7.5 mg/L),以及1.0×10~4、5.0×10~4、10.0×10~4、50.0×10~4、100.0×10~4 cells/mL 5种不同密度的蛋白核小球藻,分别培养北京密云水库透明溞,研究透明溞的寿命、生长、繁殖和种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蛋白核小球藻、双对栅藻、四尾栅藻和沙角衣藻培养的透明溞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310 2±0.025 0)、(0.292 3±0.030 6)、(0.292 9±0.031 7)、(0.252 1±0.018 9)ind./d,前3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溞的寿命以双对栅藻最长,为(38.48±1.88)d,且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前发育期以小球藻最短,为(6.80±0.74)d,各试验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总量以四尾栅藻最高,为(70.27±5.34)ind.,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密度试验中,透明溞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均随蛋白核小球藻饵料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357 6±0.015 6)ind./d,净生殖率最大为(83.54±8.80) ind.;而寿命随饵料密度升高先略有增加,之后快速减少;产前发育期随饵料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本试验结果可为透明溞规模化培养利用中,饵料藻类的选取和藻类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