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快椰子产业园区建设,抱团做大海南文昌品牌产业,这是2015年9月4日海南文昌市在东郊镇召开的椰子产业发展规划座谈会给出的答案。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在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的主持下,该市召开了此次座谈会,众多专家、企业、种植户共同围绕文昌椰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此事的缘由还得从《海南日报》报道说起。8月22-23日《海南日报》就海南椰子产业如何破局连续  相似文献   

2.
生漆的采割和利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在人类科学史上也是一枝灿烂的花朵。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距今七千年的原始社会遗址,1978年从第三文化层发掘出一个木胎漆碗,证明我国采割和利用生漆已有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记载有:“季春之月……脂胶丹漆无或不良”。《庄子》一书中记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由此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采割和利用生漆早已成为常见的生产活动。《古今注》记载:“漆树,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管中,即成漆也。”《南越志》记载:“刻漆尝上树端,鸡鸣日出之始便刻之,则有所得。过此时,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畜禽阉割术亦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公元前2700—2357年的轩辕黄帝时期,董仲先就发明了火骟法,到了商代我国开始有文字记载(约公元前16—11世纪),在殷墟的甲骨文卜辞中(公元前1520—1030年)就已有了公猪阉割术的记载,将去势了的猪记为“(?)”,将宫刑记为“(?)”。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初期的《周礼·夏官司马》及《夏小正》等古籍中记有“颁马攻特”和“攻驹”之说,“驹”、“特”均指幼龄马,即所谓“二岁曰驹”、“三岁曰特”,“攻”就是阉割或去势之意”。在春秋前  相似文献   

4.
虫草考证     
虫草,又称冬虫夏草,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特产,早已驰名中外,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三大补品。奥秘所在对于虫草的认识,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西周至公元前221—前207年的秦朝,从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以虫草作图案的玉雕装饰品。我国是最早记载虫草的国家。早在公元1756年,清朝赵学敏首先记述:“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脰以上绝类蚕”(《本草纲目拾遗》),“冬虫夏草”之称由此而来。清朝吴仪洛在《本草从新》(公元1757年,清雍正、乾隆年间)上更进一步说:“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植物重花这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在我国古代的史书和地方志中,就有大量关于植物在秋天或冬天重新开花甚至结果的记载。根据《汉书·五行志》等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有植物重花的记录。1983年,我们将这些历史记录整理成《中国植物秋、冬重花历史年表》。最近,又作了些补充。初步调查统计表明,从公元前639年(周鲁僖公二十一年)到公元1945年的二千五百八十四年当中,发生植物重花现象的年份有314年共有记录资料696条之多。通常人们认为,植物出现重花现象可能与冬天温度上升有关。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其实即使处在寒冷的年份,也会有植物重花现象出现。出现植物重花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6.
<正>鸽属于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鸽属。可分为野鸽和家鸽两类。鸽在中国驯化至少有4 000年的历史。先民们根据不同用途对鸽进行驯养,古籍中对鸽的多种用途已经有记载。关于养鸽供食用的记载如清《南越笔记》中介绍广东有"地白"鸽,体大、不能高飞,专供肉用。关于鸽的品种,明《山堂肆考》乃至清《花镜》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而以明末张万钟的《鸽经》叙述最详。野鸽主要分岩栖和树栖两类。分布于世界各地,有林鸽、岩鸽、旅行鸽、雪鸽等多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文化宝库中现已查到的有关大麦文字记载,最早在公元前14~12世纪的殷商甲骨文中就已有“麦”、 “耒”的记载,在 《夏小正》、《诗经》、《本草原始》等古书中有大麦的分布和栽培的记载。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任地篇》中记有:“孟夏之昔,杂三叶而获大麦”,开始有大麦这一名称。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的 《齐民要术》和南  相似文献   

8.
六: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了年(秦)t气象】 分元前221年一公元前177年△出现《天文气象杂占)),书中绘有各种云气图,这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云气图象。 《考古学和科技史》:“湖南一氏沙马王堆三号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绘有各种彗星 和云气图形。”(1页)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内容简述》:“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种以 星、彗、云、气等占验吉凶的书。··一帛书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开头的一段,无论标明是 云的,和大部份没有标明是什么的,看来都是云。画的那些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器物, 都是代表云的形状的。……书中称所有…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2014,(7):42-43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  相似文献   

10.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的落叶藤本植物,我国原产。《诗经》(公元前11—前6世纪)、和《尔雅》(公元206—55年)都有记载。唐代诗人岑参曾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是我国关于猕猴桃人工栽培的最早记载。其后,《本草拾遗》、《开宝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国药提要》、《日用本草》……等不少文献对其医疗效用和其他多种用途,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可见猕猴桃在我国早已被人们所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冰制冷驱温能使鱼类保持鲜度,这一技术早在古人已有所认识,并加以实际应用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冰来冷藏鱼类的国家,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很多记载。如早在周代就有专司其事的官职,如“凌人”。一、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据《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  相似文献   

12.
蒌蒿别名芦蒿、水蒿,是一种野生蔬菜,以嫩叶及地下根状茎作为蔬菜供食用。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以及我国东北、华北等省,生长在山坡、荒滩、河边。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蒌蒿的记载,在那时人们就以它为蔬菜,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古老的蔬菜了。在明朝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时,人们每年在清明节将它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可后来除在饥荒年代,人们当野菜采食它,平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近年来,这种野菜又焕发了青春,开始被人们作为“家菜”栽培,开始走上了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说枣     
枣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就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史记》、《战国策》等都有文字记载,在《齐民要术》中已有了枣的分类和栽培经验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枣被正式定为木本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是世界产枣主要国家,占世界总产的90%以上。1.枣的生物学特性。枣树的适应性很强,它耐旱、耐荒、耐盐碱,是向荒山、荒滩进军的优良树种。在盐碱荒滩和干旱荒山坡甚至难以造林的石缝中,酸枣都能生长良好,只要通过嫁接就能生长良好,并能有效地改造所在地的不良生态环境。所以人们说:“酸枣接大枣,满山都是宝。”它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  相似文献   

14.
一 茶之传播 茶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提神饮料,其性温和,有提神、解渴、消怠、和胃、利尿等作用。它不但是一种安全而有用的兴奋剂,而且饮茶也是一种调节精神的优美享受。 茶源出我国。相传早在神农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茶的药用价值。公元前59年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的记述,可见西汉时期茶已成为商品。以  相似文献   

15.
一、初始阶段 :汉成帝河平三年 ,命刘向等人整理、校订图书 ,为了揭示图书内容 ,刘向在校书时撰写了叙录 ,是按当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编写而成 ,内容包括著录书名、篇名、校勘经过、著者简介 ,说明书名含义、著书性质、原委 ,辨别书的真伪 ,评论、剖析及确认书的价值。“别集众录 ,谓之《别录》。”是刘向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的汇编本。刘歆于公元前 6年编成的《七略》记载了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 ,也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所谓“七略” ,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除辑略分 6略 3…  相似文献   

16.
无花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700年无花果是埃及人的重要食物。公元前2400~2200年,古代埃及第12王朝时代的墓碑上刻有关于无花果的记载。 我国大约在唐代(618~906年)或唐代以前就有传入,栽培历史也有1000多年。唐代段成式(860年)《酉阳杂俎》中曾描述过:无花果“生长繁茂,无花而实,一月而熟”的特性。明  相似文献   

17.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6,(4):F0004-F000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椰子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与努力,先后在椰子品种收集与保存、生产技术研究、椰子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取得多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通过从国外引进椰子优良品种进行试种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椰子产量;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菌种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微  杨江华  李川 《农技服务》2009,26(7):161-162
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真菌,中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的《列子》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食用菌的美味;以后的《齐民要术》、《菌谱》、《广菌谱》、《本草纲要》等都有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记载。中国也是食用菌栽培最早的国家,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多数起源于中国。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进行总结。主要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菇木分离法和培养料分离法4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复种轮作,多熟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复种制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三世纪)。《管子·治国》中所说的:“四种而五获”;《荀子·富国》中所说的“一岁而再获”;《吕氏春秋·任地》中所说的:“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等,说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创始了四年五熟和二年三熟的种植制度。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官府大力推广冬麦种植,促进了复种轮作和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水产生产的面貌。我国水产业,源远流长,它经历了古代的、近代的和现代的三个发展时期,水产文献,大体也经历了这三个发展时期。下面将这三个时期的文献情况,进行分别叙述。一、古代水产文献(公元前11世纪—公元1911年) 我国古代水产文献,可分两类,一类是有关水产生物、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的专书,另一类是有水产内容的古籍。我国的最早水产文献,可从《诗经》算起。《诗经》是一本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很多篇记有当时捕捞的鱼类,使用的渔具、渔法,以及人工养鱼等。《诗经》中记载的渔业生产活动虽分散,但在渔业史上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