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甜菜新品种吉甜204是由3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二倍体甜菜品种。该品种根产量稳定。含糖率较高,抗褐斑病能力较强。吉林省区域试验结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范育1号提高10.37%、0.56度、14.1%。吉甜204属标准偏高糖型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单粒型甜菜杂交种吉洮单30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洮单301为单粒雄性不育杂交种,较丰产、高糖、高抗甜菜褐斑病,较耐甜菜根腐病和丛根病。在1995~1997年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HYB-13提高-2.71%、1.7度和8.34%;生产试验3项指标分别比HYB-13提高-2.03%、1.7度和9.01%,与国产单粒对照种吉甜单一比,则分别提高16.61%、1.3度和26.10%。在1997年国内外甜菜单粒种全国  相似文献   

3.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呼育302为多倍体多粒型杂交种,其母本为四倍体双丰1号,父本为二倍体内三71-1.呼育302品种属于标准型(N)品种,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抗病性(褐斑病、黄化毒病)较强,适应性广。在1987~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工农4号(CK)提高11.0%、0.3度和13.9%,在1990年的生产示范中,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8.2%、0.9度和28.7%。  相似文献   

4.
活力素是一种新型综合体的活性态营养剂。甜菜施用活力素试验结果表明: 出苗率平均比对照提高7.6 个百分点;褐斑病罹病率平均比对照低1 .5 个百分点;根产量平均较对照提高13 .8 % ;含糖率与产糖量平均较对照分别提高0.24 度、15 .5% 。活力素浸种、生育期两次叶喷可显著增加甜菜植株抗逆性,提高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吉洮201是以自育二倍体雄性不育系JTM一01A为母本,848S5一3315抗病系为父本配制的甜菜二倍体雄性不育条交种(原代号洮3315MSC).该品种在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991~1993年),平均块根产量、合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8%、1.36度、21.2%;生产试验中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0%、1.08度、26.5%,且褐斑病病级低于对照1级,属抗病标准偏高糖型品种,适宜在吉林省西部、中部及内蒙古东部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甜菜遗传单粒型多倍体杂交种──新甜(单)8号系以二倍体遗传单粒雄性不育系TDM102为母本,以多粒四倍体品系T412和多粒二倍体品系T217的4:1机混群体为父本,按母父本3:1自然杂交,母系收获利用。该品种在新疆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991~1993年),18,点次根产量平均超过对照新甜6号11.49%,含糖率超过对照0.58度;生产示范中(1992~1993年)8点次平均根产超过对照15.26%,含糖率超过对照0.77度。该品种抗褐斑病,适于机械精量点播和应用纸筒育苗技术,适宜在新疆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甜菜高品质杂交种吉洮20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洮202(原代号HRC2)以相到全姊妹轮回选择第2轮改良群体HQD2和HRS2按3:1比例自然杂交而成,正反交种子混收。该品种在吉林省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1996~1997),平均根产量、含糖率、原汁纯度分别为36771.0kg/hm^2、18.67度、91.24%,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4.9%、1.09度、3.39%。此外,该品种稳定性好,抗褐斑病,耐根腐病,适宜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及其它气  相似文献   

8.
优质丰产抗病甜菜新品种ZD204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D204为德国KWS公司和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甜菜二倍体多胚杂交种。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突出,块根含糖率较高,属标准偏丰产型品种;抗褐斑病,耐丛根病和根腐病;糖汁纯度高,块根品质好,2000-2001年参加国家甜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三大甜菜产区32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53724.3kg/hm^2,比对照增产27.9%;平均含糖率15.6%,比对照低0.4度,平均产糖量8263.5kg/hm^2,比对照提高26.8%,平均褐斑病病情为1.2级,发病程度与对照相仿;平均根腐病罹病率为0.5%,根腐病发病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在丛根病发病地区,ZD204发病率为1.0-7.7%,对照品种发病率为1.5%-76.6%,发病程度明显低于对照。适宜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甜菜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包育301是由四倍体B401与二倍体BS79-1杂交而成的。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定、含糖率高、抗褐斑病、抗黄化毒病和丛根病,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统一对照品种工农5号提高5%、1.0度和13.4%,属于标准型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5种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高效杀菌剂,2012年在海伦地区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进行了甜菜褐斑病田间防治研究.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达70%以上,并且可显著增加产量,吡唑醚菌酯较对照区增产23.6%,苯醚甲环唑较对照增产11.8%.两种杀菌剂对块根含糖率影响不大,可提高含糖率约1度.这两种杀菌剂在甜菜生育期只需喷施2次,7月中下旬田间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间隔约10天进行第二次喷药.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甜菜叶片生长旺盛.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为当地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11.
浅议甜菜品种抗褐斑病研究进展及随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beticolaSacc.)是甜菜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含糖率。本文从甜菜褐斑病菌的致病力、甜菜褐斑病抗性资源、抗性机理、鉴定指标与技术及甜菜抗褐斑病品种的选育出发,对我国甜菜品种抗褐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概述了未来甜菜抗褐斑病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适宜种植甜菜的生态区,通过选择甜菜丸粒化单粒种,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依据不同栽培管理阶段特点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甜菜单产97.5~105.0t/hm2、含糖率15%以上的目标,从而构建甜菜丸粒化单粒种高密高产高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甜菜褐斑病抗性分析及早期鉴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病圃和自然病田同步进行抗褐斑病性鉴定筛选,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品种的含糖率随着抗病性的增强而明显提高,凡抗褐斑病品系材料,综合性状表现也较好。通过3期播种试验,植株生长至2~4对真叶期接种鉴定抗褐斑病性与田间成株鉴定结果相同,可以作为田间鉴定育种新材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玛纳斯人工接种的最佳时间7月中下旬接种效果较理想,这为解决干旱地区抗病品种筛选鉴定提供了一条途径。利用甜菜褐斑病尾孢毒素粗提液对甜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鉴定不同品种的抗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品种抗性结果与人工接种及自然病田抗性鉴定结果有一致性。试验表明采用早期鉴定方法,方法准确,可行性高,可以提高育种效率,有效缩短抗褐斑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甜—甘糖五号是高产糖量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丰产性好,含糖稳定,较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和静、宁夏银川、甘肃武威4 点达到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 平均块根产量较对照提高22.9 % , 含糖率较对照提高0 .62 度,产糖量较对照提高29 .2 % 。  相似文献   

15.
OpusTop是一种高效、广谱型杀菌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OpusTop乳油每次用量800mL/hm^2,稀释1000倍使用,喷施2次,可以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与对照相比,褐斑病发病程度降低1.0级,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提高了25.59%,1.62度,40.0%。对于易感褐斑病的甜菜品种,其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夏甜菜喷施“天达2116”增产剂对提高产质量具有一定效果。本试验该增产剂以500倍液喷施效果最佳,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较对照提高8%、1.1度和15.2%。  相似文献   

17.
德国KWS甜菜品种在新疆焉耆糖区的产质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推广德国KWS公司的甜菜品种,焉耆糖区甜菜产量上升很快,近几年都稳定在67.5t/hm^2以上.前几年焉耆糖区甜菜主栽品种是KWS5075,近两年又引进推广了KWS9419、KWS0143、KWS2409等高产偏高糖的品种.这些品种表现出非常大的丰产优势,含糖上升到14.5%~16.5%,抗病性和抗逆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