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岩心和铸体薄片等进行观察,结合测井数据分析,对其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孔渗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63油层组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的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孔渗特征表现为中低孔特低渗;中-细粒长石砂岩物性相对较好;粘土矿物和千枚岩岩屑含量增高,碎屑组分稳定成分降低,基质含量增高,孔隙不发育,导致物性变差;各成岩作用中,溶解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测录井、岩石薄片、物性测试等资料的整理分析,深入研究了宁县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长6油层组碎屑岩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物性相对较差,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亚段东西部储层储集性能差异明显,造成环江地区东西部油藏富集规律不同。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对比、岩石薄片鉴定以及压汞曲线分析等方法,厘清了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亚段东西部储层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研究区储层致密成因和东西部储层差异主控因素。结果显示:(1)环江地区长81亚段东西部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粒度西部粗于东部,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长石溶孔次之,填隙物含量较高;(2)东西部物性差异明显,西部山城-罗山川地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0.71%、6.44 mD,发育低孔-特低渗储层,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能达到中孔低渗,东部大巴咀-涝池口至洪德以东地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5.63%、0.13 mD,基本为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3)物源供给、沉积作用和古地形是研究区西部储层物性好于东部的先天地质因素,其中沉积作用和古地形控制着储层砂体厚度和空间展布等宏观特征,物源供给影响储层沉积岩石粒度大小分布和填隙物分布等微观特征。成岩作用是降低研究区东西部储层整体...  相似文献   

4.
针对镇287井区部分油井含水上升、产能递减较快以及单井产能不稳定的问题,从地质方面着手,应用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长81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孔喉及其非均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1油层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孔喉组合类型属于小孔隙、微细喉道类型;储层控制因素主要为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通过计算得出,长81油层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8,表明其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即Ⅰ类为优质储层,Ⅱ类为较好储层,Ⅲ类为一般储层。  相似文献   

5.
长2油层组为下寺湾油田川道区块的主力产层之一。通过铸体薄片和压汞资料等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以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其中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具低孔、超低渗的特点;按孔隙结构类型将研究区储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种类型(Ⅰ类储层是好储层,Ⅱ类储层是较好储层),且主要以Ⅱ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6.
以储层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理论为基础,对合水-正宁地区长72油层的岩心、测井及物性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均较低,属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由下至上、由南西至北东有逐渐变好的趋势;储集空间类型以长石溶孔和粒间孔为主;孔隙度、渗透率与分选系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类型、碎屑组合特征及填隙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孔渗、压汞、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孔喉特征、孔隙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该区东营组储层从低孔低渗到低孔特低渗储层到高孔高渗储层均发育;纵向上,储层物性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储层总体上较好,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常见,主要为粒间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因素,而受成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X-衍射等测试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G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表明,区内葡萄花油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结构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孔隙;依据岩石结构、孔隙类型及埋藏深度将储层划分为4类;碎屑粒度、填隙物、压实作用及沉积相带为区内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沉积相研究,阐述了笔架岭油田东三段和沙一段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河街组沙一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东营组东三段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该研究区的储层属于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中,断裂是控制沉积微相及储层性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控制砂体储层性质,成岩作用影响砂体储层性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湖凹陷平北区平湖组储层主控因素不明的现状,采取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与地质统计等手段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镜下鉴定表明平北斜坡带(图1)平湖组(E2p)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和磨圆度较好;孔隙主要以粒间溶孔为主,并保存一定量的原生孔隙;储层物性在中深层以中孔中渗储层为主,在深层、超深层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但仍发育大量的优质储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原始储集条件,厚层潮道和河口坝物性较好,薄层砂坪和混合坪物性较差;溶蚀作用有助于形成次生孔隙,是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超压与烃类充注降低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是研究区深层仍然保存有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河盆地J16块地区勘探开发前景,为寻找有利油气储层,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对取心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16块于楼油层为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好;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总体具有中高孔、高渗的特征;其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晶间孔及裂缝为主;沉积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岩石类型、沉积微相等方面来控制体现的;经过强烈的压实、压溶和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改造,储层物性明显降低,而埋藏期长石颗粒的溶蚀使得储集空间变好;构造活动中裂缝的发育有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对形成有利储层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华庆地区长6储层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个主力油气产层。通过岩石学、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研究方法了解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等;综合分析其成岩阶段位于中成岩阶段A期。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度降低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砂岩的物性,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储层物性研究方法,对安塞油田长63砂层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长64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储集物性较差,总体上为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备小层中似集物性最好的是63^1砂层1小层,其次是长63^2砂层2小层。  相似文献   

14.
华庆地区长6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利用不同成岩相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了微观水驱油试验,对不同成岩相的微观渗流特征以及残余油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岩相的微观渗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流体进入孔道的启动压力、波及面积、驱替方式以及残余油的赋存状态等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成岩相的物性和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的不同,结合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试验驱油效率的估算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水云母胶结一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相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成岩相,也是油气富集的最主要相带之一,长石溶蚀+绿泥石膜胶结一残余粒间孔相次之。长石溶蚀+水云母胶结一残余粒间孔相和水云母胶结+长石溶蚀相是主要的残余油赋存的成岩相,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加大对这类成岩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致密砂岩油藏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台盆区志留系柯下段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套海相碎屑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储层为典型致密砂岩。依合2A井是新钻探的一口重要的区域探井,该井在志留系柯下段获良好油气显示,通过该井系统取心、取样分析,使深入研究这套致密储层特征成为可能。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岩石薄片、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黏土矿物等系统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柯下段致密含油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细粒、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为特低—超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等微孔隙,次为粒间孔;孔喉结构为细孔 —微孔微细喉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特点可分为4类。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解作用,使得孔隙不发育,同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孔隙空间和结构进一步变差,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并具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岩心、薄片、测井以及孔渗试验数据,分析了塔北隆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储层特征,探讨了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底砂岩段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依据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最好,Ⅲ类储层物性最差。底砂岩段4个砂组储层物性差别较大,3砂组物性最好,以发育Ⅰ类储层为主,1砂组储层物性最差,以发育Ⅲ类储层为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储层物性明显优于滩坝砂岩;压实作用对储层破坏较小,硬石膏胶结是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与原生孔隙发育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Tb)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储集岩类主要为砂砾岩、砂质砾岩,其次为细砂岩;岩石的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总体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Tb成岩作用较强,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A期,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隙与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影响Tb储层的关键因素为沉积作用,而成岩作用则是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该储层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的分析,可为致密砂砾岩优质储层的评价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镰刀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的中部,开发时间长、剩余油面积大,但产量较低,究其原因,主要为储层特征研究不系统,评价体系不明确.以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利用镜下观察、物性分析、压汞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镰刀湾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具近物源沉积特征;区内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常见粒间孔、溶蚀孔、微裂隙等,其中粒间孔相对发育,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平均为9.95%,渗透率平均为0.85mD,高孔渗区在研究区内呈土豆状零星分布;主要发育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结合主要类型参数将区内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Ⅱ类储层储集性能介于Ⅰ类与Ⅲ类之间,为主要类型,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9.
以岩心、薄片、压汞、测井等测试资料为依据,在福山油田永安地区流沙港组一段沉积微相、成岩相、构造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储层的4种岩石物理相类型:有利沉积相带粒间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有利沉积相带粒内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不利沉积相带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不利沉积相带自生矿物充填致密成岩相。研究发现,各类岩石物理相具有不同的孔、渗关系和不同的岩电参数特征,因此在岩石物理相识别基础上分类建立了物性模型和饱和度模型,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很好地解决了永安地区储层横向变化快导致的测井解释符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等综合分析,对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长石溶蚀特征、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长石溶蚀的增孔、提高渗透性作用显著,面孔率平均增加了1.32%,渗透率平均增加了0.22mD。通过长石溶孔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相关性研究,优选出了储集性能好(面孔率大于4%)、渗透率较高(大于0.6mD)的相对高孔、高渗区,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