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对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西咪替丁治疗,研究组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肌肉注射,并联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及支持对症处理;对照组除不应用人免疫球蛋白外,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5.014,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减缓输液速度及予抗组胺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苍苓止泻口服液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蒙脱石治疗),治疗3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如呕吐、退热及腹泻的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脱水改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1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63例急性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分1~2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并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以退热时间为主要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3.95±0.68)(、4.03±0.62)、(4.76±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5.
张丽霞 《长江大学学报》2010,(1):141-141,147
目的:观察去乳糖奶粉喂养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肠炎19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患儿行去乳糖奶粉喂养,对照组继续母乳或牛乳喂养,两组均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乳糖奶粉喂养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疗效优于母乳或牛乳喂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治疗前后及组间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PCT、平均住院日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PCT、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白细胞总数、PCT、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住院日与治疗后组间中性粒细胞比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可以协助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白细胞总数、CRP与P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联合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诊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各80例,西医治疗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宣肺涤痰汤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药物治疗总疗效、用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改善的时间差异。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儿药物治疗总疗效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短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疗效,促进临床表现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易坦静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6例随机被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易坦静,对照组口服氨溴索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的73.58%,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易坦静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桂万弟  李怡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128-1131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增效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128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对照组为美罗培南组,试验组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组,两组各6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温、咳嗽、咳痰)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恢复时间、细菌学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温、咳嗽、咳痰)及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改善时间比较,试验组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细菌学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肛周脓肿的非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仙桃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小儿肛周脓肿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鱼石脂组)和对照组(莫匹罗星组),随访2~8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鱼石脂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莫匹罗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鱼石脂软膏加高锰酸钾外用片坐浴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调查2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优,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之相当。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加快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小儿腹泻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一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腹泻治疗效果;腹泻停止时间、其他伴发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和免疫球蛋白、外周细胞CD4、CD8;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小儿腹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其他伴发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和免疫球蛋白、外周细胞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和免疫球蛋白、外周细胞CD4、CD8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腹泻,改善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恢复期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75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5例,给予其常规内科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5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ADL、NIHS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提高中风恢复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但临床需谨慎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58例6个月~2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吸氧、吸痰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病程长短。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外周血CD4+CD29+T细胞表达及其与治疗关系.方法 69例RV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抗RV免疫球蛋白及常规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IL-12水平变化,粪便内RV-RNA含量及腹泻天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CD29+T细胞、IL-2及粪便内RV-R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IL-12水平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腹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粪便内RV-RNA、腹泻天数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0.05),而与IL-12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升高及IL-12水平降低是RV肠炎的细胞免疫特征,且与病毒数量及腹泻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VMC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ESR、CK-MB、AST及AS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627,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VMC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ATP方案与盐酸普罗帕酮复律方案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ATP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普罗帕酮复律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3.33%,恶心、呕吐1例,头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恶心、呕吐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头昏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2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方案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3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5.11±0.90)mmol/L和(6.23±1.00)mmol/L,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73±0.49)mmol/L和(2.42±0.51)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0.78±0.06)mmol/L和(0.56±0.05)mmol/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DNS评分分别为(8.7±3.3)分和(16.4±2.4)分,ADL评分分别为(74.1±7.4)分和(56.8±7.6)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留守儿童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组,A组口服健胃消食片联合葡萄糖酸锌颗粒,B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联合健胃消食片,C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联合葡萄糖酸锌颗粒,各组均连续应用14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食欲、食量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各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93.75%及97.22%。B、C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C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A组(P<0.05)。(2)跟踪随访:C组复发结局率最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对儿童厌食症疗效确切,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流行性腮腺炎7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静滴喜炎平10mg/(kg·d)4~8 d;对照组以病毒唑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唑剂量为10 mg/(kg·d),静滴,干扰素剂量为5万u/(kg·d),皮下注射,两药均用4~8 d。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Hc=7.4937,P<0.01)。治疗后退热时间治疗组为(1.5±1.0)d,对照组为(4.4±1.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腮腺肿大消失时间治疗组为(2.0±1.4)d,对照组为(3.7±2.0)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明显优于以病毒唑联合干扰素治疗,退热及腮腺肿大消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