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麦高产栽培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 kg/667 m2、氧化钾3 kg/667 m2为最佳施肥量,比农户习惯施肥增产15.4%,纯收入增加95.6元/667 m2,达到5%的显著水平与缺氮、缺磷处理相比,达到1%的显著水平,与氮钾处理相比效果不显著。当纯氮用量超过10 kg/667 m2时,产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杂交油菜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杂交油菜宁杂11号的适宜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进行了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二因子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两个施肥水平间及种植密度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农艺性状表现上,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构成因素均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宁杂11号适宜施肥量为22.5 kg/667m2(纯氮量)左右,直播密度宜控制在12 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化肥施肥量,在早稻田进行化肥不同施肥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氮7kg,产量最高,平均667m2产720.6kg;每667m2施纯氮13.6kg,产量最低,平均667m2产625.0kg,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随之递减。在前茬冬种番茄,采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每667m2施7~9kg纯氮量,效果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氮肥与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渝单8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100 kg/hm2、200 kg/hm2、300 kg/hm2和400 kg/hm2 4个氮肥(纯氮)水平及1 hm260 000 株、75 000 株、 90 000 株、105 000 株和120 000 株 5个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熟期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果穗率在施氮量适中时即200 kg/hm2和300 kg/hm2时大于处理100 kg/hm2和400 kg/hm2.地上部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密度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在氮肥水平300 kg/hm2和1 hm290 000 株时最大.地上部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降低,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综合氮肥与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施纯氮300 kg/hm2、密度1 hm290 000 株为南京地区渝单8号青贮栽培利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审定的紧凑型玉米黔单10号,在每穴施等量基肥的条件下,于2000~2001年进行了栽培密度、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夏播黔单10号的产量随密度和追N量(尿素)的增加而提高,反之则低.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密度间、肥料间、年份间、密度×年份的产量差异均达1%极显著水平.每667m2最佳密度3 500~4 000株和追N量(尿素)40 kg,平均产量为810.64~910.83 kg/667m2,较3 000株/667m2和追氮量20 kg/667m2(CK)的增产18.59%~19.9%.  相似文献   

6.
“3414”肥料效应试验在东滩小麦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崇明东滩盐碱土上小麦的最佳施肥量,2012年在上海上实农业园区进行了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的基础产量最低,为95.06kg/667m2。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当纯氮用量为22.88kg/667m2时,最佳产量是341.85kg/667m2;P2O5用量为4.76kg/667m2时,最佳产量为323.31kg/667m2;K2O用量为5.2kg/667m2时,最佳产量为325.16kg/667m2。  相似文献   

7.
地膜玉米是渭北主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开展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确定渭北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和陕单609两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完善玉米等行密植种植技术模式,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增加密度对春玉米的物候期以及植株性状均无明显影响,随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均出现显著增产效果,当密度为5 000株·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继续增加密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试验表明在渭北地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合理密度范围应在每667 m24 500株到5 000株。对增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适宜贵州省独山县晒红烟品种小包耳的栽培技术,通过开展4个施肥水平即氮肥用量5.5、6.5、7.5、8.5 kg/667 m2和3个种植密度1 050、1 350、1 550株/667 m2水平产量产值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2因素7个水平产量、产值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667 m2施纯氮8.5 kg和种植密度为1 550株的小区,667 m2施纯氮5.5 kg和种植密度1 050株的小区产量最低;产值最高的是667 m2施纯氮6.5 kg和种植密度为1 550株的小区,667 m2施纯氮8.5 kg和种植密度1 050株的小区产值最低。由此得出,影响产量与产值最大的因素是密度,施肥量次之;在合理密度下(1 550株/667 m2),施肥量为6.5 kg/667 m2时所取得的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上海市宝山区机械条播模式下小麦的氮肥施用技术参数,开展了机械条播小麦氮肥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小麦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但氮肥用量过高会增加每穗小花退化数,降低籽粒千粒重,并引起倒伏,从而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0~21 kg时,机械条播小麦产量随纯氮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4~21 kg时,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30%以上;若继续提高纯氮施用量,氮肥利用率开始降低,氮肥浪费较多,且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宝山区机械条播模式下小麦生产中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以24 kg为宜。  相似文献   

10.
于2012年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大田生产条件下,以参试的玉米品种中单90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9种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11 000、12 000株),记为处理M4~M12,分析中单909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潜力和高产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处理M4~M12生育期为134~136 d,每667 m2产量为1 128.04~1 250.91 kg,其中每667 m2种植密度为6 000株的产量最高,每667 m2达到1 250.91 kg;种植密度为4 000株和9 000株的产量最低,每667 m2分别为1 128.04kg和1 129.81 kg.每667 m2产量潜力最大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