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发酵工艺对甜高粱秸秆酒糟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甜高粱秸秆可以作为高能源料用来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其副产物为酒糟,试验对不同发酵工艺所得酒糟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为0.25%、菌种活化2h、发酵5d所得到的酒糟粗蛋白含量最高,而其他基本成分与反刍动物所用的粗饲料基本营养成分相类似。因此,对甜高粱秸秆酒糟进行一定的改造加工后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使用,可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青贮甜高粱秸秆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甜高粱秸秆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组成的日粮饲喂肉牛。[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组日采食量分别为7.03kg、6.28kg,试验组较对照组相对提高11.94%;日增重分别为0.862kg、0.766kg,比对照组相对提高12.47%;每增重1kg体重,精饲料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消耗15.47%,粗饲料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消耗4.63%,每千克增重收益相对Ⅱ组提高1.25%,[结论]用青贮甜高粱饲喂肉牛增重效果较好,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秸秆作为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与之转化为牲畜可利用的饲料。秸杆微贮技术就是在农作物秸杆中加入微生物发酵剂,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杆变成带有酸、香味,家畜喜欢食用的粗饲料。微生物处理法具有提高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绿色无污染、能耗低等优点,是当前最具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秸秆饲料生产技术。1 秸秆微贮的意义秸秆饲料主要是指以甜高粱、玉米、芦苇、棉花等秸秆粉碎加工而成的纤维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及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以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为发酵初筛菌种,探索单一菌种及双菌组合对甜高粱秸秆酒糟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数据可知,单一菌种和双菌组合均能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含量。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质含量为18.79%;粗纤维含量为34.68%,较未接菌降低了16.38%,且较单一菌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降低了8.15%、7.01%。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处理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饲料中蛋白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为主要的发酵原料,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对热带假丝酵母SG-1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热带假丝酵母SG-1产单细胞蛋白的较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甜高粱秸秆汁220 mL/L、工业葡萄糖37.5 g/L、工业蛋白胨37.5 g/L、MgSO4.7H2O 3.75 g/L、KH2PO43.75 g/L。该优化条件下单细胞蛋白产量达15.38 g/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甜高粱秸秆汁120 mL/L、工业葡萄糖20 g/L、工业蛋白胨20 g/L、MgSO4.7H2O 2.0 g/L、KH2PO42.0 g/L)单细胞蛋白产量(10.77 g/L)提高了42.80%。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配制羊草、秸秆日粮的利用率和促进秸秆类粗饲料的推广应用,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对精补颗粒料、羊草、玉米秸秆等体外发酵的产气规律及影响瘤胃发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点(2,4,8,12,18,24,36,48小时)的产气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48 h内,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产气量的平均值逐渐增加;48 h以后平均产气量的增加逐渐平缓(P>0.05),并与体内消化试验结果相似。说明应针对低质粗饲料营养特性适当补饲易发酵、高蛋白牧草,以提高粗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饲用型甜高粱秸秆青贮与玉米秸秆青贮喂羊对比试验,通过日采食量、日增重的测定对比,进一步探讨了饲用型甜高粱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对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养管理和基础日粮相同的前提下,日采食量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73kg、1.44kg,Ⅰ组较Ⅱ组相对提高20.14%。日增重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45.11g、103.33g,比Ⅱ组相对提高40.43%,每增重1kg体重,精饲料Ⅰ组比Ⅱ组降低消耗29.92%,粗饲料Ⅰ组比Ⅱ组降低消耗18.77%。因此,青贮饲用型甜高粱秸秆育肥肉羊,增重快、饲料转化利用率高、育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采食不同NDF含量的粗饲料对双峰驼营养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三峰1.5岁左右,体重140±10kg的内蒙古双峰驼,分三期进行消化实验。每一期分别以冰草、发酵柠条、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其NDF含量分别为55.24%、64.88%、71.35%。结果表明:双峰驼采食NDF水平不同的三种粗饲料,除GEI外,发酵柠条的其他各营养物质采食量最高,并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除GE消化率外,各营养物质消化率高低顺序:发酵柠条﹥冰草﹥玉米秸秆。可见,低质灌木-柠条经过发酵其采食量和消化率明显高于冰草和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9.
利用酵母菌发酵粗饲料可有效改善其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节约饲料成本。试验选取4株分离自传统发酵面粉中的酵母菌J1、J2、J3、J4,分别发酵处理不同粗饲料样品。结果表明,J1和J3菌种可有效改善葵头粉、玉米秸秆、葵头粉和玉米秸秆组合饲料中粗蛋白(CP)含量,CP含量提高6.85%~29.87%,但对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作用相对较低;J2、J4菌株发酵上述3组粗饲料,对改善CP含量作用甚微;J2菌株发酵葵头粉,其NDF降解率比对照组提高9.26%,发酵玉米秸秆,其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比对照组提高10.80%。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相关研究综述了粗饲料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缺陷,指出单一或单独用微生物体外发酵降解粗饲料特别是秸秆粉等物料,效果较差,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饲草在肉牛养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牛体增重对比不同饲草及其配比喂养西门塔尔肉牛效果,以确定较优的青贮甜高粱和全株饲用玉米的配比.[方法]在冬季温室养殖条件下,设计5组配比的青贮甜高粱和全株饲用玉米饲喂西门塔尔肉牛,定期称量牛体增重,并分析各试验组养殖效益.[结果]试验结果显示,青贮甜高粱和全株玉米喂养西门塔尔...  相似文献   

12.
甜高粱青贮品质及对山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青贮品质及其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供试6个甜高梁品种青贮品质特性测定显示:甜高梁青贮发酵品质均良好,但品种间青贮营养品质存在较大差异。以甜高梁青贮+400g精料、甜高梁青贮+200g精料及玉米(Zea maysL)青贮+400g精料(对照)3种日粮方式进行山羊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甜高粱青贮+400g精料组的山羊采食量、增重效果显著高于甜高粱青贮+200g精料组和玉米青贮+400g精料组。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在各生育时期下均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甜高粱饲草与葡萄籽饲喂小尾寒羊的生产性能和血常规,为甜高粱饲草和葡萄籽安全高效的饲喂绵羊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甘肃省定西市的小尾寒羊28只(17.30±1.20) k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饲喂甜高粱青贮+精补料(SN组)、甜高粱青贮+6%葡萄籽精补料(SY组)、甜高粱干草+精补料(DN组)、甜高粱干草+6%葡萄籽精补料(DY组)。分别在饲养试验的第1、30、60和100天晨饲前称重;第20、50和100天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常规。结果表明:甜高粱饲草与葡萄籽的添加对小尾寒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SY组比DN组平均日增重增加30%以上,终体重增加15.4%。葡萄籽的添加对小尾寒羊血液生理参数影响不显著(P>0.05)。甜高粱青贮组(SN+SY)小尾寒羊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高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5)。甜高粱青贮组(SN+S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极显著低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1)。试验第20和100天甜高粱青贮组(SN+SY)小尾寒羊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低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5)。试验动物血液生理参数均在安全生产范围内,但饲喂甜高粱青贮对小尾寒羊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指标更有利,且甜高粱青贮和葡萄籽结合饲喂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有改善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奶牛存栏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类奶制品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进一步带动了以奶牛业为核心的畜牧业发展。目前一些大型畜牧场将玉米(Zea mays)饲草作为畜禽的主要饲料,远不能解决畜牧业快速发展导致的饲草不足问题。甜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仅次于青贮玉米的优良饲草作物,耐干旱,耐贫瘠,生物产量高,籽粒可以用作配合饲料,茎叶和秸秆可进行青饲、青贮等。本文从甜高粱的刈割、甜高粱不同预处理方式及甜高粱的多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综述,对甜高粱饲喂奶牛的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并提出饲用应注意事项等,旨在为今后使用甜高粱饲喂奶牛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绵羊常用粗饲料营养价值和粗饲料质量等级进行科学评价,采用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家卢德勋提出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值)评定指数,对该地区的粗饲料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饲草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绵羊粗饲料GI值分级结果为:禾本科牧草中,披碱草3级、燕麦3级、赖草4级、无芒隐子草4级、狗尾草4级、高丹草4级、黑麦草4级、湖南稷子5级、甜高粱5级、戈壁针茅4级、稗草5级、冰草5级、画眉草5级、羊草5级、大麦5级、谷草5级;秸秆饲料中,葵花秸秆5级、葵花盘2级、高粱秆5级、玉米秸秆5级、麦秸5级、玉米芯5级;青贮饲料中,玉米全株青贮5级、葵花秸玉米秸混合青贮5级、番茄渣麦秸混合青贮4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出适宜在半干旱区种植的饲用植物,选取饲用玉米(Zea mays)、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3种饲用作物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2种牧草为研究对象,在无灌溉和施肥的管理条件下,比较分析其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结果表明,高粱(引自日本)的株高最高(289.25 cm),比甜高粱和玉米高约10%,苏丹草SP20(引自美国)株高最低(172.80 cm);甜高粱干物质产量最高(17.38 kg·m–2),其次为高粱(12.35 kg·m–2),均显著高于玉米(P<0.05)。苏丹草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相对较低,甜高粱与饲用玉米NDF和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苏丹草和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RFV)值较高(135~143),其次是饲用玉米和甜高粱(107~109),高粱和老芒麦最低(95~102)。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种植甜高粱具有与饲用玉米同等的饲用价值,但甜高粱具有更高的产量,因此在半干旱区种植甜高粱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Moench’)和玉米(Zea mays ‘Linn’)在青海不同海拔生态区及甜高粱不同刈割次数的植株养分含量,以3个甜高粱和1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整株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3个海拔生态区甜高粱的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糖含量均高于玉米,而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低于玉米;海拔1850~1990 m甜高粱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磷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P < 0.01)。刈割次数对甜高粱养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 < 0.01)。第1次刈割甜高粱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和钙含量最高;对照(不刈割)无氮浸出物、磷和糖含量最高。表明甜高粱是优质饲料作物,应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长期定位施肥方式,研究CK、NK、NP、PK、NPK、M(有机肥)、NPKM、1.5NPKM 8个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生长规律、含糖锤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生长的最佳施肥方式。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甜高粱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秸秆含糖锤度及产量均有影响。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秸秆含糖锤度和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有差异。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株高、茎粗和茎秆含糖锤度差异较大、叶片数差异不大,其中NPKM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含糖锤度分别为224.33 cm、21.47 mm、18.41%,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比CK极显著增高了13.86%、39.60%、23.47%。施肥有利于秸秆含糖锤度的积累,在抽穗后第28天时达到最高值,此时,NPKM处理达到18.57%,但抽穗期到成熟期不同茎节含糖锤度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浆期时达到最大值,其中NPKM处理叶绿素达到44.62 SPAD。所有施肥处理的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比CK极显著地增加,其中NPKM处理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90.80、4.01、94.81 t·hm-2,均高于其他处理。施肥有利于增加甜高粱的产量、含糖锤度及经济效益,利用不同施肥方式来缓解高粱连作障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取不同的肥料配比。综合来看,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NPKM)是促进干旱区连作高粱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