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劳动者的行为称为“炒鱿鱼”。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后,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期限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解除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在此,笔者提醒打工的朋友们注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只有具备下列法定情形并由用人单位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才能单方面炒鱿鱼”,即解除劳动合同,否则,“炒鱿鱼”的行为就是非法的。1.劳动者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法定情形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②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  相似文献   

2.
1.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未解除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就跳槽到其他单位,是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劳动法》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3.
1.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未解除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就跳槽到其他单位,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劳动法》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2.支付相关费用。《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应赔偿的损失包括: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3.承担保密义务…  相似文献   

4.
文生 《农技服务》2006,(4):76-76
《劳动法》及《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赔偿标准:(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劳动  相似文献   

5.
何明顺 《中国农垦》2007,(10):39-40
历经四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是继《劳动法》之后,我国劳动立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特别是对于保护当前处于劳动关系中相对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06,(10):69-69
根据《劳动法》及《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7.
胡农 《湖南农业》2003,(11):37-37
长期以来,很多打工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劳动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不需要有任何理由,均有权随时与对方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一种对试用期的错误理解,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的确有这样的权利,但用人单位却没有。因为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只有在试用期间证明劳动不符合其录用条件以后,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法》第24条、第26条至28条对应当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形作了明确的规定,归纳起来:一是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二是非过失性辞退劳动的,它包括三种情况:(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三是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  相似文献   

9.
<正> 打工者与用人单位或个体老板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根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因此,签订合同时切莫马虎按照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劳动保障法观念淡薄,与《劳动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违反《劳动法》的行为相当严重。本文就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用人单位应在签定合同、试用期、变更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续订劳动合同等方面加强管理,并阐述了如何管理,旨在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f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农民朋友们进城就业时,往  相似文献   

12.
宜工 《农技服务》2006,(5):76-76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分为三类:(1)有固定期限:即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效力期间,期限可长可短.长到几年、十几年,短到一年或者几个月。(2)无固定期限:即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起始日期,没有约定具体终止日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依法约定终止劳动合同条件.在履行中只要不出现约定的终止条件或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一般不能解除或终止合同。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劳动法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该依照下列规定和条件,有序地进行。第一种类型属于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随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百姓》2001,(1)
高某等12人系某建筑工程公司(国有企业)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于1981年和1983年先后到该单位工作,并且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去年6月份,该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要求每个员工入股1万元。由于高某等人未能如期交纳股金,该公司遂依据《劳动法》第26条第三款关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宏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之规定,提前30日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瑕疵劳动合同的效力均没有明确规定 ,本文按瑕疵劳动合同的类型 ,对已全部履行或部分履行的瑕疵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瑕疵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范围进行了探讨 ,并就完善我国劳动立法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对订立劳动合同问题作了如下规定: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法》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中,对在"三期"内的女职工,给予了特殊保护,即:对"三期"内的女工,企业不得因自身原因或在女工无主观过错的情况下,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的执法和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三种.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是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2)工作内容.(3)劳动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上述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秋 《湖南农业》2007,(10):28-28
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付给经济补偿:①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②务工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③务工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经过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④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来的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⑤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自由约定违约责任。一些用人单位借此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支付明显过高的违约金.从而实际上剥夺了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酬、自主择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