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碎的爱情     
张国举 《新农村》2008,(11):41-41
听一位朋友讲她父母的爱情故事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多少年过去了,这个故事还一直深深地感动着我。 他的脾气很坏,很倔,坏得动不动就发作一气,倔得就像一头拉不回的牛。年轻时,她试图改变他,但是她失败了。按说,她会为他感到绝望。因为,在一个人的压制下忍气吞声地过一辈子,这是很悲哀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和感到不平,她仍像初识时那样爱着他。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我喜欢平静,喜欢在一些松散的夜晚,家人们坐在一起听着平静在我们之间走来走去。平静走得很轻也很软,平静穿着软底鞋,操着生命的软语凝视着我和我的家人,那情形让我感动。就像我喜欢植物而不怎么喜欢动物一样,我喜欢植物的那种安静从容的成长,喜欢植物的不动声色,喜欢植物的绿。甚至喜欢植物的被轻视。 有些人生怕被别人轻视了,偶然轻视了一下就感到不自然。而我大概被别人轻视得习惯了,偶尔被人重视一下也会感到不自然。这次到济南龙山文化节搞了一个签名售书,人们拿着我的书请我签名时,他们的热情使我对自己不满起来,觉得自己的创作过于匆忙和急燥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过于简单和草率了。  相似文献   

3.
正编辑同志:冬季里我的手指经常会长"倒刺",不仅影响美观,还很痛。听人说长"倒刺"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锌、硒等微量元素造成的。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请问是真的吗?读者:邓文礼邓文礼读者:缺乏维生素的确会引起皮肤问题,如脂溢性皮炎、毛囊过度角化、皮肤干裂等,但是手指长"倒刺"大多数和缺乏维生素无关,而是与皮肤干燥、全身代谢等问题有关。长了"倒刺",不少人会不由自主  相似文献   

4.
今天你偷菜了吗?你抢了我的车位!你的房子涨价了吗?最近年轻人中传播的这些词语,不熟悉的人一听,还以为是家常唠嗑,实际上却是IT白领们常玩的社区工具。在电脑前面就可以种菜,当一回菜民,确实新鲜。而网上的抢车位,宝马、奔驰随  相似文献   

5.
忆父亲     
<正>和老妈说好周日回家过清明节。我妈是个急性子。现在她年纪渐大,性子缓和了些,但清明扫墓这样的重要大事,她半个多月前就开始绸缪计划了。周日这天老公临时有事,我开车带孩子回娘家。我开车行驶在再熟悉不过的回娘家的高速公路上,天阴阴的,微微的风,到处是树上新发叶子的嫩绿和油菜花层层叠叠的金黄。广播里播放着毛阿敏的《天之大》。所听所见,让人的心情沉入思念。  相似文献   

6.
苏颜是北京一家公司行政部的员工,第一天上班,老员工刘梅就偷偷地叹息道:"你怎么到这个公司工作呢?工作量大,并且还没有车补和饭补!算了,不和你多说了,你以后就知道这公司是不是人待的地方了!"听刘梅这么说,兴致勃勃来上班的苏颜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沮丧,感觉自己好像一不小心进入了一家"黑"公司。有个星期,因为堵车的缘故,苏颜连续迟到了两次。部门经理批评道:"北京上班  相似文献   

7.
晓白 《百姓》2002,(9):50
十年以前听罗大佑的歌,大家说我很前卫;十年以后再听罗大佑的歌,大家说,哦,原来你是个这么怀旧的人啊。罗大佑是谁?——邻居家小妹问我。十年以前别人的笑话常常让我捧腹大笑;十年以后只有老板的笑话才能让我捧腹大笑——即使已经听他说过八遍了。十年以前我以为我的生活至少会有500种可能;十年以后我知道我的生活只有2种可能——晚上回家吃饭和晚上不回家吃饭。十年以前别人总是对我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不良少年一样;十年以后我总是对别人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良好少年一样。  相似文献   

8.
罗娜 《中国农垦》2006,(10):78-78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每天清晨,耳畔总是回荡着《解放军军歌》那熟悉的旋律。我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爸爸是随解放新疆的大部队进疆的军人,妈妈是1954年支边进疆的山东女兵,我是标准的军垦第二代。听奶奶说,我差一点就出生在大荒原上。因为没有经验,也因为好强,妈妈直到我即将出生的时候还奋战在垦荒第一线上。我的小名就叫“荒儿”。小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名字,长大之后才知道我的小名是这样来的。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乐于倾听却不善于诉说。我的疼与痛,只告诉最爱我的那个人,因为我明白,有些话,只能说给疼爱我的那个人听。  相似文献   

10.
透视每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害人多是以辛酸、苦闷和无奈而叹息不止。这些案件的受害人不仅承受着伤痛以及失去亲人的精神创伤,而且还有长期拿不到赔偿款的无言结局。车祸已经发生了,及时得到来自情感上、生活上和经济上的救助,对被害人或许可以聊以慰藉,或许可以免除一些精神痛  相似文献   

11.
果的坚持     
<正>一开始我没在意那箱苹果。我是那种"物以稀为贵"的人,对缺乏悬念和新奇的东西通常无动于衷。尽管这些苹果一个个看上去如同少女初成,新鲜得全身都是原野的气息,我还是很快把它们忘到了脑后。人在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自我,比如我,每天叹息着人生苦短,却忘了纸箱中的苹果也有它们短短的一生。那箱苹果就一直待在角落里。它们默默无语,也可能是厚厚的纸箱遮挡了它们的心事,总之我完全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百姓》2004,(9)
我父亲一生很平凡,可他有许多事总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事事处处平凡。在我还是少年时代时,父亲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在三十岁前,人到三十,就如走到了桥中间,无论向桥哪边走,都是一个“下”字了,当时我正忙着吃早饭,收拾东西去学校上学,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以后,这话他再也没说过,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遍,这句话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我耳边,今天,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当想起父亲在我少年时教育我的这句话,我就很揪心,因为我早已离开那桥中央,今天几乎已到桥梢了,却一点名堂也没闹出,我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不跟我们讲什么故事的,今天已记不清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引发了父亲的感慨,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听,  相似文献   

13.
<正>"活着怎么这么累",这句话我们听着越发熟悉,不只是我们自己不经意随口在说,周围的人也在默契着说,俨然成了一句交流时的常用语。从语法上看,这好像是个问句,但现实赋予了这句话更多痛彻心扉的含义。关于这句话的答案,恐怕一千人里面会有一千个答案,在这个步伐越来越快的时代,甚至我们根本就追不上这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老家种的棉花很少,开得也是零零星星。听人说兵团的棉花很白很多,冬天的夜晚躺在厚重湿冷的被窝里,我不止一次看见那像白云一样闪亮温暖的棉花。随老公来到兵团后,我和一群人去地里摘棉花。我拿了个小袋子,以为能装满就不错了。哪知走到地里一看,我的天呀!一朵朵棉花开得热烈奔  相似文献   

15.
《百姓》2003,(8)
小村的本名就叫小村,这使得没有过小村也不了解小村的人很容易产生歧义。小村其实并不算小,至少与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子相比是这样的。我听很多人讲起过小村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一部小村的历史。当我记录这些故事的时候,常常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正母亲节前夕,给远在山东的三哥打了个电话,非常凑巧,母亲就在他身边,于是把电话给了母亲,我和母亲聊了一些家里的事情。放下电话后不禁心绪难平。给母亲打电话是件特别纠结的事情。不听听老人的声音感觉不放心,但是母亲耳聋,一句话我总是要反复说,母亲也是反复问,往往有时答非所问,让人啼笑皆非。母亲已经83岁了,头脑特别清醒,她知道自己接听电话不方便,所以也就问问我工作和孩子的事情,再就说家里一切都好,说着就想挂  相似文献   

17.
重回母亲河     
<正>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叫漳河,是全国知名的人工水库之一。它不仅担负着与河相邻四县市人畜和农业用水,还风景如画,是闻名遐迩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虽然离开漳河已有十年,但是漳河仍然是我心中的人间天堂。漳河那清凌凌的河水一直在我的心中流淌,时不时地就会在我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让我的思念随着河水一起荡漾。再次回到我思念已久的漳河,熟悉而又亲切。水,还是那么的清,清得让人忍不住想掬水就喝;水,还是那么的柔,柔得让人想抚水而歌;水,还是那么的美,美得让人想踏浪起舞。船后翻滚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很感谢生活赠予我的三次演讲经历,而最难忘的是我第二次演讲。那是刚工作不久,单位组织国庆节演讲活动,领导觉得我普通话不错,就把任务交给了我。我自认为普通话没问题,但心里却五味杂陈。想起上学时参加一次演讲,当时因为过度紧张忘词,彻底砸了锅,觉得好没面子。我一直很想有机会再演讲一次,看见自己更好的样子。为了确保不出娄子,我一拿到演讲稿,就开始琢磨每个语句表达的含义,有需要停顿和语气加强的地方,就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注出来。我每天对  相似文献   

19.
幽默     
《农家致富》2012,(17):63
少一人一日,阿呆跟5位好友在饭馆喝酒,大醉而归,对老婆说:"今天有点怪。6个人喝酒,敬我酒的只有5人,不知道得罪了哪个?"老婆又气又好笑,说:"那个人很可能是阿呆。"阿呆点点头道:"这个人名听起来熟得很,应该就是他!"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家乡在东北。我家的"二月二",是从父亲的敲房梁声中开始的。二月二一大早,天还蒙蒙亮,我和哥哥就会被一阵"梆梆梆"的敲打声吵醒,不用问,一定是父亲在敲房梁。穿上衣服,出去一看,父亲果然正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在敲打房梁,一边敲一边还有板有眼地念叨着:"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蜈蚣不下房……"母亲见我俩起来了,有时也会给我们一人一根小木棍,让我们去敲打墙壁和墙角。哥哥学着父亲的样子,边敲边念念有词:"二月二,敲墙壁,大虫小虫无处藏。"母亲听了,满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