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育种对策浅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隋启君 《中国马铃薯》2001,15(5):259-264
简要回顾国内外马铃薯育种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指出我国马铃薯育种领域正处于激烈变动时期 ,僵化的体制、机制正在被打破 ,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面对中国加入WTO和产业结构调整 ,马铃薯还将继续发展的新形势 ,尽快确立我国马铃薯育种新体制和新机制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在西北、华北、西南各建立一个中国马铃薯育种分中心 ,在云南建立中国马铃薯资源创新中心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系统开展马铃薯野生种利用研究。在育种方法上 ,仍以常规育种为主 ,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利用研究 ,通过基因图谱和分子标记等技术 ,使依靠表现型选择转为直接选择基因型 ,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5个生产用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茎切段在正常磷及低磷培养基中生长30 d时幼苗的磷营养效率差异,为筛选出适宜于生产用的磷高效马铃薯品种奠定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5个马铃薯品种幼苗在正常磷和低磷胁迫下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利用各品种幼苗的磷效率指标(植株干重、鲜重、吸磷量、磷利用效率)的相对指标(低磷处理的结果/正常磷处理的结果×100)进行聚类分析(类平均法)的结果表明,大白和I-1035属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中农Ⅷ是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凉薯97和疫不加则属于中间类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的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之一,磷在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磷素缺乏是中国马铃薯生产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提高马铃薯的磷效率是马铃薯生产中应对磷胁迫的最佳方法。从不同马铃薯基因型磷效率差异以及相关生理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提高马铃薯磷效率研究方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磷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加工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表现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为研究马铃薯干物质、淀粉等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在不同纬度和土壤类型的变异,选用6个马铃薯品种,在8个生态点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纬度、气候因子和土壤类型下马铃薯主要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马铃薯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和粗蛋白的生态点(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在8个生态试验点,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试验点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高、吉林省公主岭市试验点最低;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吉林省通榆县试验点最高、吉林省公主岭市试验点最低。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重和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达0.01水平显著,单株结薯数和产量的环境效应0.01水平显著。综上,马铃薯加工品质和产量性状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试验结果对于高蛋白、高干物质和高淀粉马铃薯区域化种植和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因型与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0种马铃薯基因型进行茎尖诱导,研究基因型类型和不同激素配比对茎尖培养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间茎尖苗诱导率差异明显,诱导率最高的达到了50%,最低的仅有4.2%,研究还发现,不同基因型对培养基的激素配比要求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创制优异的加工型马铃薯基因型和新品种,试验对98份马铃薯种质的块茎品质(淀粉、还原糖含量)进行检测,鉴定筛选出20份高淀粉(淀粉含量≥18.0%)种质材料,39份低还原糖(还原糖含量≤0.20%)种质材料。根据种质的亲缘关系和主要特性进行杂交亲本的选配,配制“高淀粉×低还原糖”类型的杂交亲本组合,筛选出后代F1单株表现优异的炸片高淀粉加工型组合“天薯10号×克新17号”。对组合“天薯10号×克新17号”后代239份F1群体的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炸片色泽进行检测与分析,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优良基因型的马铃薯种质材料:83份基因型淀粉含量≥18.0%,56份基因型还原糖含量≤0.20%,85份基因型炸片色泽值≤3.0。这些优异的基因型可作为高淀粉和低还原糖马铃薯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明确现有马铃薯品种或育种材料含有的晚疫病抗病基因,对于抗病育种和合理利用不同抗病基因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马铃薯无毒基因与抗病基因产物互作会产生典型过敏反应(HR)。理论上利用病原菌无毒基因可以鉴定马铃薯是否含有相应抗病基因。本研究尝试利用农杆菌注射技术,在马铃薯叶片中瞬时表达晚疫病菌无毒基因(Avr),根据过敏反应发生情况,进而推断马铃薯品种/育种材料所含相应抗病基因(R)。研究结果显示:适合马铃薯瞬时表达的农杆菌浓度为0.5(OD600),马铃薯材料农杆菌瞬时表达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和叶龄依赖性,充分展开的幼嫩叶片适合农杆菌瞬时表达。Avr1,Avr2,Avr3a和Avr4在含有相应抗病基因的马铃薯鉴别寄主上瞬时表达能够产生HR,表明无毒基因注射鉴定结果是可靠的。无毒基因注射鉴定结果与抗病基因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在不同基因型材料上有时并不一致,反映了这两种方法各有局限性,若能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则会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3个品种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多因素多重复试验设计 ,分析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 :对于试管薯单瓶块茎数和单瓶块茎重量 ,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基因型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互作不明显。试管薯单个块茎重量的变异系数在基因型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间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选用春薯3号、克新12、春薯4号、普兹内依兹、良4AL-204等6份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18(61×3)2混合水平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马铃薯淀粉产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产量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普兹内衣兹、春薯3号2份材料、每公顷施用1 049.8 kg复合肥和株距25 cm配置,是理想的田间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种薯生产工艺和种性得到极大提高,但我们在推广过程中.仍发现不少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从技术、信息、人文、制度方面分析了甘肃省脱毒种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革新技术、培育农民、畅通信息、促进监督”的对策。以优化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链条.为甘肃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二倍体马铃薯群体青枯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郜刚  屈冬玉 《马铃薯杂志》1998,12(4):212-217
将含有青枯病抗性基因的马铃薯二倍体solanum phureja和s.vernei的原始材料E与另外两种材料C、D杂交获得F1和BC1两个群体。对其中140个基因型做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青枯病的群体抗性分离变异范围较大,抗病性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阻止病苗入侵,推迟始发病时间,延长潜伏期,减缓发病速度和降低死亡率等5个方面。对抗病性相关参数分析表明,马铃薯青枯病抗性是受隐性多基因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低温贮藏造成还原糖积累是影响块茎加工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有关低温糖化机理一直是马铃薯品质改良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马铃薯基因型、环境因子、ABA和生物膜组成变化对还原糖积累的影响,重点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了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路径变化与还原糖积累的关系,为抑制还原糖含量改良块茎品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脱毒试管薯打破休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 3个优良品种为不同基因型材料 ,采用 7个处理 3次重复试验设计 ,进行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脱毒试管薯打破休眠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处理内不同基因型试管薯的发芽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 7个处理中 ,以GA3 浸泡 30min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AMMI模型评价马铃薯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AMMI模型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区试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型回归分析的条件不具备时,AMMI模型可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通过AMM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可以比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大小,进而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两个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王罡  季静 《中国马铃薯》2006,20(6):326-328
以Favorita和东农303两个马铃薯基因型的幼叶、茎段、微型薯和种薯的块茎为外植体,在6种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试验中观察到马铃薯的分化率在不同外植体间差异较大,ZT有可能是诱导马铃薯芽分化的理想激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叶中的α-茄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茎叶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但马铃薯茎叶中α-茄碱(龙葵素)含量高,适口性差,不易青贮,是影响马铃薯茎叶利用的主要因素。研究马铃薯茎叶中龙葵素的含量变化可为其利用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将马铃薯茎叶收获后风干粉碎,用乙醇-乙酸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混合样品中的α-茄碱含量,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叶中α-茄碱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费乌瑞它’、‘克新2号’、‘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5个马铃薯品种茎叶样品中α-茄碱的含量分别为0.138,0.171,0.159,0.185和0.199 mg/g。茎叶中α-茄碱的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探索了高山特殊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下低成本马铃薯原种繁育的关键技术措施.初步解决了当前马铃薯原种网棚扩繁成本过高、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上升缓慢等问题.填补了高纬度、高海拔露地马铃薯原种繁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调查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山区马铃薯瓢虫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措施。马铃薯瓢虫在豫西山区1年发生1~2代,主要以成虫越冬,根据确定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L=2.67%,求得防治指标为越冬代成虫3.6头/丛,1代的虫2.5头/丛.防治方法为:①消灭越冬虫源;②及时处理马铃薯残株,清除附近茄科杂草;③采用化学药剂5%来福灵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准确测定马铃薯中的总多酚。对影响Folin—Ciocaheus法测定马铃薯中总多酚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1.0mL样品提取液或标液中依次加入5.0mL水、1.0mL显色剂和3.0mL7.5%碳酸钠溶液,摇匀,显色2h后在765nm测定吸光度的最佳检测条件,并对马铃薯样品进行了测定,精密度为7.7%,回收率为100%。108%。本方法适用于常规实验室马铃薯总多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概述了现有研究中影响马铃薯供给和需求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马铃薯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与局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当前马铃薯市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问题对策和走势预测方面;供求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供给方面,消费需求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较少,且鲜有关于市场供求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市场预测预警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多定性分析,模型建立较为单一。未来马铃薯市场研究,应不断创新研究视角,从马铃薯市场的微观视角、具体问题切入研究;拓展研究内容,加强对马铃薯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预测预警研究;改进研究方法,构建同时包含供给和需求的系统模型对马铃薯市场供求展开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