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L 9(34)正交试验开展基质、温度及乙烯利浸种对滇青冈种子发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滇青冈种子发芽延续期98 d,处理组合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分别为48.7%~76.2%、4.9%~16.4%、2.1~3.7粒·d-1和92~105 d,处理组合间4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基质是影响以上4个指标的主导因子,其中,森林土∶炭渣为60%∶40%的配比极显著地提高滇青冈种子发芽相关指标,35℃温度处理显著地提高滇青冈种子的发芽速度。发芽率和发芽势理论优水平组合为1.2%的乙烯利浸种置于25℃烘箱恒温处理3 h,播种于森林土∶炭渣为60%∶40%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1,(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柴胡种子发芽的影响,测定分析种子发芽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差异,为柴胡种子萌发调控及提高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方法,采用0 mg·L~(-1)、50 mg·L~(-1)、100 mg·L~(-1)、150 mg·L~(-1)和200 mg·L~(-1)的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柴胡种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种子发芽过程中ABA、GA_3、IAA和ZR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的柴胡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差异显著,150 mg·L~(-1)浸种的发芽势(30.1%)和发芽率(64.5%)均最高。与对照相比,其他浸种处理种子发芽过程中的ABA、IAA含量均显著降低,GA_3、ZR含量均显著增加。种子发芽过程中,各浸种的IAA+GA_3+ZR/ABA比值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且其他浸种的该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150 mg·L~(-1)浸种的最高。研究表明,柴胡种子发芽过程中ABA、GA_3、IAA、ZR的含量呈现不同变化,赤霉素浸种可通过调节IAA+GA_3+ZR/ABA比值上升,进而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3.
采用U12*(1210)均匀试验设计对滇青冈种子进行微波辐射与外源激素GA3、IBA和IAA浸种的试验,了解不同因素的水平组合及其水平对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种子发芽与幼苗地径和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和外源激素的不同水平组合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P发芽率=0.042<0.05、P地径=0.030<0.05和P苗高=8.41 E-05<0.01),其平均发芽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39.67%~62.67%、1.95~2.16 mm和11.84~15.85 cm.因素的水平间仅IAA的4个水平在90%的置信度条件下对苗高呈显著的差异影响(pD=0.054<0.1);IAA是影响滇青冈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因子;10 s的微波辐射、0.04 g/L的IAA和高浓度(≥1.0 g/L)的GA3有利于滇青冈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杨锋利  汪茜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26-129
为了探索美人蕉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笔者研究了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3种不同植物激素及其不同浓度,以及浸种时间和温度因素对美人蕉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制约美人蕉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其最适的发芽温度为25℃。用0.02%的NAA浸种24 h,在25℃时的发芽率最高,达73.3%。硫酸处理之后,低浓度的IAA、NAA或者GA3浸种12 h就可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其中以0.02%的NAA浸种24 h后,在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为73.3%。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H2O2浸种对吸胀冷害下花生种子萌发和生理代谢的影响,选择豫花9326和豫花37为材料,用50mmol/L H2O2进行低温(5℃)浸种,以灭菌水低温浸种为对照,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后豫花9326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31.25%、18.52%、50.53%,豫花37分别提高了14.58%、3.64%、36.13%,种子电导率分别显著降低了47.67%和23.67%,其中豫花9326发芽相关指标增长比例高于豫花37。与对照相比,用H2O2处理的豫花9326在萌发的第0、4、6天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0.22%、7.05%和32.5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27%、53.42%和52.2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9.66%、13.04%和43.76%,脱落酸(AB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赤霉素(GA)含量和GA/ABA比值均呈显著增长的趋势。H2O2浸种可能是通过维持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可溶性物质含量以及调控内源激素含量,来提高花生种子对吸胀冷害的抗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本研究可为花生萌芽期耐寒性的调控技术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对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赤霉素对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上海同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75%的赤霉素结晶粉对猕猴桃种子进行处理,在猕猴桃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尤其是发芽势明显增强,两次实验4次重复平均发芽数在播后第20天(发芽势记载日期)比对照高38.3%~80.1%,在播后第19天高67.2%~140.4%,同时萌发的时间缩短,比对照早2~4d;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也有增效作用,浓度越大,发芽率越高,在播后第19天的发芽率在39.3%~56.5%之间,第24天的发芽率在94.3%~99%之间.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种子发芽对温度和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GA3、IBA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L9 (34)正交设计进行外源激素浸种后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6.0%~86.0%、14.0%~29.3%、7.9~11.7 d和3.3~5.6粒/d,处理组合间此4项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导因子,19.6℃提高种子发芽率.温度和GA3的不同水平对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影响,0.10 g/L的GA3溶液浸种促进种子发芽.GA3、IBA和温度的两两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标影响较为复杂,特定条件下对发芽指标的交互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华重楼种子最佳预处理方法,为生产上及早破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提供指导.方法:新鲜的华重楼种子经不同去皮方式、不同层积基质及不同浸种药剂处理后,于18℃层积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每周观察并记录,比较分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与带皮种子相比,冷冻去皮可显著缩短种子平均发芽天数,而砂搓、纱布、手剥去皮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显著降低;与壤土基质相比,细砂、蛭石、木屑层积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有显著提高,且蛭石基质层积可显著缩短平均发芽天数;NaN3、H2O2、KNO3浸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结论:华重楼生产上宜采用冷冻法去除种子外种皮,使用0.001%浓度的H2 O2浸种14 h后于18℃蛭石中层积.  相似文献   

9.
外源激素处理对线叶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线叶唇柱苣苔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用不同浓度的GA3、NAA、IAA和6-BA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叶唇柱苣苔种子为光敏性种子,发芽适温为20℃;GA,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线叶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以200 mg/L的GA3浸种处理效果最佳.NAA、IAA...  相似文献   

10.
发芽环境、微波辐射和激素浸泡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了解发芽环境、微波辐射和激素浸种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共同影响云南松种子的发芽。其中,发芽环境是影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主要因子,夜间无光照的温度相对较低环境适宜云南松种子的发芽,但与全天光照且温度相对较高环境的差异并不显著。微波辐射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比激素浸种小,2个因素均显著地影响云南松种子的发芽率,但都对发芽势的影响不显著。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佳的组合分别为A3B1C1和A3B2C1,即无微波辐射、清水浸种置于夜间无光照环境下的种子,和微波辐射15 s、清水浸种置于夜间无光照环境的种子,其2个指标分别达83.0%和48.8%。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平铺白珠的繁殖效率,以采集的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为供试材料,测量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特性;并通过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统计不同GA3处理和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将无菌萌发所获幼苗与常规播种苗长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属小粒种子(千粒重(0.2995±0.0111) g),种子种皮薄且透水性良好。GA3浸种时间、GA3浸种浓度和温度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GA3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浓度为1000 mg/L的GA3溶液浸泡种子12~24 h,环境温度为白天25℃、夜晚15℃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64.67%)。无菌苗长势要优于常规播种苗,无菌萌发1500 mg/L GA3预处理种苗的平均株高(12.17 mm)和平均根长(18.15 mm)均高于常规播种苗的株高(9.65 mm)和根长(13.31 mm),培养基配方为WPM+2.0 mg/L 6-BA+0.1 mg/L ...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温度与盐和干旱交互胁迫的条件下,褪黑素对扁茎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6个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溶液对扁茎黄芪种子进行浸种处理,NaCl和PEG溶液分别模拟盐和干旱环境为实验组,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处理过的种子分别置于4个温度下(15、20、25、30℃),萌发实验结束后进行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扁茎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降低(P<0.05);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各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同一温度下,胚根长和子叶随着盐胁迫和干旱胁迫渗透势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渗透势胁迫下,胚根长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30℃下胁迫为-0.7 MPa时,扁茎黄芪在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干旱胁迫下某些处理组种子未发芽。25℃和20℃分别是本实验中适合扁茎黄芪在盐和干旱条件下萌发与生长的最适温度;在相同温度下其耐盐性大于耐旱性,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其生长受到抑制;褪黑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胁迫对扁茎黄芪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高腐烂(Ⅲ、Ⅳ、Ⅴ)等级的长苞铁杉倒木作为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的基质和覆盖物,探讨倒木基质对长苞铁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长苞铁杉的更新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研究中选择直径>20 cm、Ⅲ~Ⅴ腐烂等级的长苞铁杉倒木为试验材料,分不同等级倒木与黄壤土按质量比例2:8、5:5、8:2、1:0、CK(对照,只有黄壤土)探讨倒木作为基质对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不同等级倒木按照覆盖住种子的不同覆盖厚度2.5、5、7.5、10 mm、CK(对照,只覆盖绵沙)研究倒木覆盖对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倒木基质对长苞铁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第Ⅲ等级和第Ⅴ等级的倒木在木:土=5:5处理下种子发芽率与幼苗根长均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2)第Ⅳ等级的倒木在木:土=8:2时长苞铁杉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在木:土=5:5处理显著影响长苞铁杉幼苗的根长和叶长;各腐烂等级(Ⅲ、Ⅳ、Ⅴ)的倒木在木:土=1:0处理下,长苞铁杉幼苗CAT活性、PPO活性、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第Ⅴ等级倒木对长苞铁杉幼苗POD活性影响显著。(3)第Ⅲ等级倒木覆盖7.5 mm处理下,长苞铁杉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K),覆盖5 mm处理下幼苗根长显著高于对照组(CK);不同腐烂等级(Ⅲ、Ⅳ、Ⅴ)倒木覆盖5 mm处理对长苞铁杉幼苗的叶长有显著影响;第Ⅲ等级倒木覆盖处理下长苞铁杉种子发芽率优于其他等级,但与对照组(CK)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5.
研究壮瑶药植物野甘草种子萌发特性,为野甘草育种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野甘草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及聚乙二醇(PEG-6000)、赤霉素(GA)、硝酸钾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野甘草种子在20℃和35℃恒温条件下不萌发,25℃、30℃、15/25℃变温、20/30℃变温和25/35℃变温条件的发芽率分别为78%、43%、73%、94%和75%;(2)野甘草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不萌发,由黑暗转入光照后,种子正常萌发;(3)浓度为1%~5% PEG-6000、1~100 mg/L GA和1~5 mmol/L KNO3浸种后,野甘草种子发芽率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处理,分别为86%~90%、93%~95%和87%~88%。野甘草种子为需光性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0/30℃变温,PEG-6000(1%~5%)、GA(1~100 mg/L)和KNO3(0.01~5 mg/L)浸种可促进野甘草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轻玉米种传真菌病害的发生,需探索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以降低带菌率。以‘郑58’为试材,用PDA平板培养和滤纸发芽试验方法,测得不同温度处理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和发芽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30℃~50℃处理的种子均能带菌,带菌率在3.3%~23.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真菌种类也随之减少。40℃和45℃(10~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10%~13.5%,显著低于对照(P<0.05),45℃(30 min)和50℃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最低,为3.3%~6.7%。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0℃无影响,35℃和40℃(10~20 min)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40℃(30 min)使发芽率下降,45℃~50℃显著降低了各发芽指标(P<0.05)。40℃处理10~20 min,能有效降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33.5%~50.0%,促进种子发芽,可用于播前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浓度的GA3、6-BA和IAA浸种24 h,通过比较浸种后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金荞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150 mg/L的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鲜重、平均株高、平均根长、叶绿素含量、POD活力分别提高37.7%、39.6%、68.3%、75.6%、17.7%、20.5%、18.7%、68%.而用0.1 mg/L 6-BA和25 mg/L IAA浸种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比较表明,150 mg/L的GA3对金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作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外源激素对刺槐和红花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几种外源激素处理对刺槐和红花槐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以刺槐两个无性系及红花槐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4种外源激素对刺槐和红花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起始萌发时间、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 mg/L-50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大,GA、6-BA和IBA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增大,而IAA处理的种子先增大后减小;当浓度为40 mg/L时,IAA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大。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3种材料都表现出起始萌发时间缩短,萌发时间延长。红花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低,低浓度的激素处理对红花槐种子的萌发效果不明显,有些低浓度激素还会有抑制作用,但高浓度的激素可以明显加快红花槐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不同化学试剂对桔梗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为桔梗种子的人工栽培、种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6种常用种子处理试剂即0.1% HgCl2、10% H2O2、0.5%KMnO4、75% C2H5OH、2.0%NaClO和0.16%HCHO分别浸种5,10,20 min处理,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进行测定.[结果]用0.1%HgCl2处理5 min效果较好;用10% H2O2浸种10 min效果较好;用0.5% KMnO4浸种10 min效果较好;用75%C2 H5 OH浸种5 min效果较好;桔梗种子采用2.0% NaClO处理20 min效果较好;用0.16% HCHO处理10 min效果较好.综合分析表明,用2.0%NaClO浸种20 min后,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均达到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因此,2.0% NaClO浸种20 min为桔梗的最佳处理方法.[结论]筛选出桔梗种子萌发的适宜浸种试剂和浸种时间,对桔梗种子育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