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地质灾害通过人类的力量是无法阻止和避免其不发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寻找地质灾害发生同地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防范体系,可提前对地质灾害做出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地质灾害通过人类的力量是无法阻止和避免其不发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寻找地质灾害发生同地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防范体系,可提前对地质灾害做出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充分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和勘查测绘为工作手段,完成的汉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类型、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地震等形成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认为汉台区地质灾害是各种形成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每类地质灾害形成或发生,其主导条件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对于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掌握其发育规律以及减灾、防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分支。矿山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高强度不科学的矿业开发活动是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矿山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高强度不科学的矿业开发活动,是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针对矿山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关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大关县主要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暴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且近年来该县地质灾害的暴发处在一个活跃期。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依赖于多目标决策的模糊综合评判(fuzzy comprehensive judgement),即通过设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评价因子建立决策评价集(decision evaluation set)和因子权重集(factor weight set),再根据评价矩阵计算地质灾害活动程度。但是,在建立评价矩阵时,由于决策者很难掌握客观的标准,加之各评价因子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最终处理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地理、水文、地质、气候环境复杂,由于复原辽阔,海拔绝对差大,气温跨度明显,东西、南北差异极大。从而形成分布广、危害大、种类多的地质灾害特点。由于各种因素,近几年我国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地质灾害的防范措地相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悲剧的酿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因素、类型以及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地及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种经济活动不断的频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果环境地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状况,从而也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址灾害和地质环境是息息相关,相生相应的,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它的发生受到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相反地,地质灾害又对地质环境具有破坏作用,制约其经济发展。所以,防治地质灾害势在必行,保护好地质环境任重而道远。本文中,将从地址灾害发生的原因着手,以及保护地质环境的方法措施,阐明保护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植被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植被资源概况,西南岩溶地区主要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当地特殊的地质(如岩溶发育、山地、河谷等)、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灌丛、灌-草丛和草丛(草甸)等成为现状植被的主要类型.在人为干扰条件下,灌草丛和草丛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火铺矿矿区地质灾害,主要由于时矿产资源的长期开发,加之大矿和小矿交叉重叠开采的相互影响,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地表沉陷和开裂,诱发山体滑坡,岩体崩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矿区地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一方面矿井生产形成的尾矿,矸石堆积,排放的废水、废渣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受矿区地形条件、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企业和地方政府齐心协力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现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俊  康馨予 《山东饲料》2014,(12):194+2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土地等都大面积地遭到了破坏,导致我国的地质灾害越频繁发生,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并探讨了当前我国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避免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预防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强制执行的工程建设工作程序之一。文章在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并对其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建议,以便为业主选地征地申报和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环境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随着边坡的演变,坡内岩土体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位移。坡体在本身自重、降雨、震动以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常常失稳而发生滑坡或崩塌,并可进一步造成地质灾害。在四川省某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存在高边坡问题,边坡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建设及其运营。本文通过对该边坡进行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解该边坡的形式、结构等,并对其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热害等。本文阐述了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以及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它的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本文分析了山区地质灾害与防治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鹤壁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构造发育,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大。随着鹤壁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增大、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通过对鹤壁市西部山丘区岩溶地下水进行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和资源评价,寻找富水地段做为鹤壁市后备水源地,评价水资源量并计算可开采量,同时指导鹤壁市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证鹤壁市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析矿山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历史久远"矿山工程活动量大"环境和矿山地质构造复杂等原因引发了较多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通过分析和评价浅析矿山的不科学开采所造成的问题,其中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将拟定一些方案,实施一些治理工程。治理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浅析矿山地质环境,从而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降雨诱发和地震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而地质灾害的重点集中在农村地区。通过针对当地自然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调查,希望就如何增强农村地区预防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的教育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在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本文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