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生长锥样木法对山西境内林龄最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和生长过程分析,其结果表明,现实人工林虽已达46年,介于仍未达数量成熟龄。森林生长过程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如不采取管理措施,则不能简单认为相同 地条件下人工林比天然林能显著缩短轮伐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自然稀疏模型、编制了不同初始密度、立地条件的生长过程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环境人工林的生长分析,阐述了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栽培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的成套栽培技术,分析人工林的生长情况表明,人工林初期生长缓慢,至7年生以后加快,至39年材积连年生长和平均生长两条曲线还未相交,还未达数量成熟。在立地条件好,人工施肥等条件下,年生长量可达9.2615m^3/hm^2。其木材是珍贵红木家俱材,皮枝含抗癌物质紫杉醇,是一个具有高效益,大有发展前途的珍稀树种。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科技》2015,(3):81-84
对福建省福鼎后坪国有林场不同海拔(300、500、800 m)、不同立地条件(Ⅰ类地、Ⅱ类地、Ⅲ类地)的7年生柳杉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总体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立地条件较好的Ⅰ类地和Ⅱ类地的生长表现较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立地条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进一步显示,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类地与Ⅱ类地间差异不显着,但均与Ⅲ类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柳杉比较适合在高海拔地区、Ⅱ类地以上的立地条件生长。  相似文献   

6.
依据河北承德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 335块 ,从中选取立地条件、测树因子符合条件的标准地 314块 ,建立各测树因子的生长方程 ,编制油松人工林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并对树高、蓄积等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承德地区 469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中 ,选立地条件、测树因子符合条件的标准地 334块 ,建立各测树因子的生长方程 ,编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并对树高、蓄积等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吉首市桤木人工林的管理及生长情况调查,提出了目前种植桤木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吉首市较好的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06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3.2cm,平均树高达11m,平均蓄积量达10.522m^3/667m^2;造林密度为167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2.7cm,平均树高达11.3m,平均蓄积量达15.554m^3/667m^2;造林密度为205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胸径达11.3cm,树高达12.0m,蓄积量达15.806m^2/667m^2。营造桤木速生林基地宜选择肥沃、湿润、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山冲或缓坡,以退耕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渭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量大林木的树干解析和年轮分析,描述了分两株最大林木的树高、直径和材积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好”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油松林分最大林木高生长优于“差”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林木,高生长达到峰值的年龄在“好”的立地条件下是20-24年,在“差”的立地条件下是8-16年。胸径在造林后16年内生长迅速,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波动较大。干扰强度大的林分其最大林木年轮宽度灵敏度指数高。年轮增长对生长间伐引起的空间改变反映敏感。最大林木的平均材积生长量至今均未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南部五个林业局各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松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选择林龄在60年生以下的36块标准地的优势平均木编制了沙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通过立地指数表,能充分了解各种立地条件下沙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预测未来沙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实现沙松人工林科学管理与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山地带日本落叶松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生产力与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等因子的关系,选取21个样地,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方法对其人工林的蓄积量、生产力以及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四川盆地中山地带生长良好,林分生产力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经营管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的成套栽培技术 ,分析人工林的生长情况表明 ,人工林初期生长缓慢 ,至 7年生以后加快 ,至 39年生材积连年生长和平均生长两条曲线还未相交 ,还未达数量成熟。在立地条件好 ,人工施肥等条件下 ,年生长量可达9.2 615m3/hm2 。其木材是珍贵红木家俱用材 ,皮枝含抗癌物质紫杉醇 ,是一个具有高效益 ,大有发展前途的珍稀树种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尾松生长迅速、耐瘠薄,是我省低山丘陵、黄土岗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建国后营造面积达512万亩,占全省造林总面积的47.5%,为杉木造林面积的1.6倍。这些马尾松人工林现多属中、近熟林,且分布极广,林地立地条件差别较大。为探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确定的适宜间伐技术,我们对我省的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人工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我省大部分山地适宜福建柏生长,除少数I类立地条件下福建柏林分生长量次于杉木外,其余地类的林分生长量均超过杉木;就福建柏林分而言,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好,混交林比纯林生长好。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人工林总面积53.54万hm2,有人工林植被类型32种,其中乔灌林16种,竹林11种,农业栽培植被5种。简单介绍了各个类型生长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和用途。  相似文献   

17.
在齐齐哈尔市各县区小黑杨人工林带中设置了67块标准地,49株平均解析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小黑杨人工林带平均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各种生长因子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方兰 《热带林业》2005,33(3):23-27
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海南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除了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到其它主导因子的影响,特别是人为因素占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好的立地条件以及集约型管理的情况下种植桉树,气候因子成为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1999年开始引种巨桉,目前栽植面积达2000hm2;但由于林地土壤条件不同,多为种子繁殖苗木造林,加之经营措施粗放,林分生长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对成都地区引种栽培的巨桉人工林生长情况及立地条件调查,提出了影响巨桉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土壤酸减性、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成都发展巨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应选择在平原区,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并且土层厚度在40cm以上的酸性至中性土壤立地条件。在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缓、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造林株行距可采用2m×4m。对个体分化严重的人工林,应从抚育间伐、去劣留优和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等方面改良群体结构和生长环境,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各生境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及同一立地条件下其他主要针叶树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表现出樟子松耐干旱、瘠薄、抗性强,生长较快等特点,是荒山造林和次生林改造的主要目的树种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