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都望江楼公园是集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遗迹、清代古建筑群和各类奇珍异竹于一体的川西古典园林精品,1999年被录入中国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重点阐述了望江楼公园竹文化艺术展的发展渊源、竹文化精品展览及其艺术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存叶 《森林与人类》2001,21(12):34-35
九一年入四川大学,与望江楼公园作了四年邻居,如今旧地重游,站在挂满银杏果的古银杏树下,欣赏着像一团团粉红色的云朵随风飘移的紫薇花,心中不由涌出对故园的许多美好回忆。面积达170余亩的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一处颇具规模的名园胜迹,坐落在成都秀丽如画的锦江河畔,因园中遍植竹子而得“都市竹海”之美誉。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望江楼因其既丽且崇的建筑风格而给游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与薛涛有关的许多人文景观如流杯池、薛涛井、吟诗楼、清婉室等以及点染其间的匾额、楹联、书法题刻则为名园注入了历史文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对望江楼公园植竹缘起、竹造景史、竹造景资源和竹造景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望江楼公园竹造景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竹种资源,而且代表了不同年代造园者对竹造景的理解,再现了竹造景及竹园意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这些承载着历史原真性的造园信息,将为解读以望江楼公园为代表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和造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芳 《绿色科技》2013,(3):121-122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特征与哲学寓意,从建筑、叠石、理水、植物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阐述了其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5.
历史公园具有历史意义与纪念价值,其发展是城市园林历程的写照。八一公园是南昌历史最为悠久的公园之一,是反映南昌公园发展演变历程最为典型案例。通过史料搜集、复原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梳理八一公园变迁过程,将其分为人文景观逐步形成时期、公园初步建设时期、公园建设曲折发展时期和公园建设接续发展时期4个阶段,指出公园发展受城水互动、政治教化、社会探索、生态实践4个因素推动,呈现古典园林风格到中西融合的风格转变,再到古典园林风格回归的变迁特征。最后总结了城市历史公园景观演变发展动因共性和变迁特征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指导河北省的园林绿化,针对河北省植被及园林树种比较丰富的植物园、公园、大中城市现有的主要道路、广场、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公共绿地,在彩色植物种类、引种适应性、园林应用程度、栽植方式、配置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河北省常见的彩色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并比较其造景特色,对彩色植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彩色植物在园林中的配植原则和配植形式等作了理论性探讨,为更好地指导河北省的园林绿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进勇 《广东园林》2021,43(1):31-35
中山公园和人民公园分别代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园林建设成就,在中国近现代园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数百座中山公园和人民公园的建设发展历程,总结出两者在历史、地理和园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建设方式和分布格局等,并对历史关联性较强的14座中山公园(人民公园)进行了分析.还对中山公园和人民公园的今后发...  相似文献   

8.
李丹丹 《绿色科技》2022,(5):83-85,150
锦程公园是北方少有的浸润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公园.分析了锦程公园的造园手法,从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及意境营造四方面进行了研究解析,提供在北方打造江南特色园林的新思路.在总体空间布局上形成以水面为中心,建筑湖石进行围合的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上用地域性景观材料打造江南特色景观,造景手法上要多样打造曲折自然之势,意境上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北疗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追求形式美与意境美的有机结合。近代则实现了传统园林向公园的转型,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居住与休闲分开。当代园林也基本上以公园性质为主。然而当代园林的建造,许多只注重仿景缩景,诸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之类,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梅花种质资源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梅花种质资源丰富,在整个梅自然分布范围内,形成总体连续和局部间断格局。川、黔、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梅花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类型在韵、姿、色、香等方面具有独特自然美和丰富的多样性特征,使之成为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与园林要素结合,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幽雅景观。  相似文献   

11.
立足海南文化史迹园的研究体系,以东坡贬谪文化为大背景,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的方法,从东坡书院的空间特征、造景手法以及园林形态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海南书院园林特色的造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东坡书院的现存问题,从景观设施、植物配置和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提出了优化建议,重点提出要完善并整合书院的道路体系和基础设施,调整植物群落创造良好的透景线以及活化劝耕园和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12.
广东寺观园林艺术特征与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  胡峰 《广东园林》2020,42(1):60-64
广东寺观园林有着灿烂的历史,遵循了中国古典园林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广东寺观园林为研究对象,扎基于史料,通过以史论证、横向对比、平立面几何解构等方法,分析了古代园林"折中""世俗""兼容"的艺术风格和"以小见大"的造园特点,厘清了传统寺观园林的发展脉络及新时代下"三宫两楼"格局的新变化,并结合城市建设方向提出了园林设计的新趋势。研究表明广东寺观园林既保留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又能与时俱进,为适应新环境而不断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13.
竹子以其独有的材质魅力和高贵品格吸引着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重要组成。我国西周时期就有记载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到了元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取得了较高的世界地位。梳理、学习中国古代造园中竹景观的应用对于打造现代竹景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渗透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发展与升华,竹文化造景也应运而生并盛行至今。竹景观是植物造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对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竹文化及竹景的营造与配置为切入点,从竹文化的内涵、传统竹文化的内容、竹景的营造与配置、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发展趋势4个方面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在园林造景中竹文化表达方式的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需求的变迁而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高需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标准在不断地提高。从园林建设在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几个方面对当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以及养护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名园——古猗园植竹近70种,为园林竹景之典范。文章分析了古猗园的历史沿革和园林格局,从造景要素出发,将竹景营造的核心要领总结为竹园之旷、竹水之韵、竹石之美、竹径之幽和竹筑之雅,旨在研究竹景技巧、弘扬竹文化,为竹景营造的相关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