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市场和生产发展的需要,近10年来,我们先后育成多个杂种一代薹用蔬菜品种,尤其以白杂二号、白杂三号2个品种最为突出,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于下,供经销商和生产者参考。1特征特性1.1白杂二号(1305)为早熟菜心和早熟白菜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品种。早熟,播后40天左右开始采收,可延续采收  相似文献   

2.
一、浙粉杂3号浙粉杂3号为自封顶早熟杂交一代品种,株高50~70厘米,主茎7叶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多为1叶,三穗花序封顶;叶色深绿,生长势中等。该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围绕早熟梨品种选育,以‘华梨2号’为母本,‘二宫白’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选育出砂梨新品系1-24-6,经初选、复选、区域试验,生产中试,2013年12月通过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金蜜’(鄂S-SV-PP-008-2013),适宜在湖北等砂梨产区发展。1选育经过1990年杂交。1991年培育杂交苗,获得杂交苗48株,1995年杂  相似文献   

4.
豫西瓜7号(原名开杂9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杂交1代新品种,中产一般为3000~3500kg/667m2,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抗枯萎病和炭疽病。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5.
郑杂5号西瓜,它以早熟、丰产、品质好而闻名全国。是当前早熟型西瓜最佳品种之一,荣获1989年全国早熟西瓜品种一等奖。深受广大瓜农及消费者的欢迎。郑杂5号,为杂交一代种,株势生长强健,抗病力较强。瓜形椭圆,果皮绿色,上有深绿色条带,与“早花”相似,产量比早花高20%~24%极易座果,而且整齐。从开花到成熟28天左  相似文献   

6.
“常杂一号”系常州市蔬菜研究所于1979年将在本地种植多年表现为早熟、丰产、优质的上海“杨行”黄瓜与北方早熟、抗病、高产的“长春密刺”杂交配制而成。经1981、1982、1983年三年品比试验,产量均在参试品种前列。1984年又进行多点生产试验。结果:“常杂一号”比“杨行”每亩平均增产27.3%,其中早期产量增加36.7%。1984年通过了常州市政府科委技术鉴定。1988年~1990年又参加了江苏省春黄瓜区域试验,结果:“常杂一号”平均产  相似文献   

7.
 ‘陇红杂2号’是以991216为母本,991735为父本组配的中晚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高抗病毒病,抗叶霉病,耐早疫病。果实大红色,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93.3 g,总产量95.4 t · 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2%,番茄红素含量140.0 mg · kg-1,适宜甘肃、内蒙、新疆等加工番茄主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津杂黄瓜,是指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原蔬菜所黄瓜室)培育的适宜于春保护地栽培的黄瓜杂交良种津杂一号和津杂二号。1984年正式引入北京郊区试种,经几年区试和生产示范后,可以看出,津杂黄瓜在春保护地栽培,具有明显的抗霜霉、白粉、枯萎病以及早熟丰产的特性,生产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推广面积迅速增加,1987年春,在京郊种植面积达到1200  相似文献   

9.
从法国和前苏联引进的番茄品种中分别筛选出极早熟母本991719与早熟父本991478,组配成极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陇红杂1号。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55d(天)左右,植株2~3穗果自然封顶,第1花序着生于第5~6节,花序间隔1~2节,单花序,株高61.3cm,开展度50.9cm,茎粗1.31cm,节间长3.32cm,叶量适中,长势中等。果实鲜红色,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0.2g,果面光滑,无果肩,畸形果少,果实硬度0.54kg·cm-2,果皮厚,果肉较硬,耐贮运。平均每667m2产量5600k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7%,对病毒病、叶霉病抗性较强,耐早疫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加工番茄主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涪杂2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丰产茎瘤芥(榨菜)杂交一代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2002~2004年对其制种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配套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出综合性状超过春雪的优良早熟桃品种,泰山果树试验农场2001年以早熟桃品种Rich May为母本,中熟品种Snowbrite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杂交实生苗560株。2004年部分杂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农科所从1986年开始,采用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了大果型早熟桃的育种工作。现已从上海水蜜桃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了一个果型特大的早熟品系,定名为青研桃1号。该品种是我国用杂交育种方法首次培育出来的果型特大的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3.
荔枝、龙眼属间远缘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荔枝品种紫娘喜为父本,龙眼品种石硖、早熟龙眼、古山二号为母本,以及以紫娘喜为母本,石硖龙眼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通过混合授粉和多组合杂交的方式,改善了属间杂交组合的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紫娘喜×石硖、石硖×紫娘喜、早熟龙眼×紫娘喜以及古山二号×紫娘喜4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交苗35株,经SRAP-PCR分析,在紫娘喜×石硖组合中鉴定出2株真杂种苗,杂种苗生长健壮,叶片宽大。研究的形态学和分子标记分析均显示获得了荔枝和龙眼的属间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14.
刘铮  于玲 《蔬菜》1989,(6):22-23
甜杂二号是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甜椒杂种一代,其父本是早熟品系(128—1—1—1—2),母本是早熟自交系(13—3—1—2—1)。1987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了迅速推广这项科研成果,1987年我们在密云县原种场首先试制了这个新杂交种,除在塑料大棚内扩大繁殖亲本外,还人工杂交了0.27亩,制杂种一代4.3公斤,折合亩产15.95公斤。1988年在本场扩大制种4.19亩,其中塑料棚2.54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种植茎瘤芥(榨菜)杂交新品种涪杂7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2009年和2010年重庆市茎瘤芥(榨菜)新品种区试资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均值一变异系数法”和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涪杂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涪杂7号属丰产、稳产型茎瘤芥(榨菜)杂交种,适宜于重庆市海拔600-800rn作早熟鲜食栽培和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16.
早杂一号肉丝瓜是湖北省咸宁市蔬菜科技中心选育的杂交一代肉丝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特点,已在我市东西湖、洪山、江夏等区大面积推广,于4月中旬上市,使武汉市的丝瓜上市时间提前了20天以上.根据早杂一号肉丝瓜的特征特性,菜农也总结出一套早熟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平优一号是浙江省平湖县西瓜豆类研究所以2858×克仑生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品种。1985年定型,1986~1987年参加浙江省西瓜品种区域试验和大田对比,抗性、产量、品质都超过浙蜜1号、新澄1号、中育1号、1987年在上海和杭州均被评为优质西瓜。具有优质、抗病、早熟和稳产等特点。通过省内专家审定。该品种适应性广,耐肥耐  相似文献   

18.
早熟西瓜新品种开杂1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杂14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早熟西瓜新品种,2005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生产中表现出易坐果、畸形瓜少、耐病毒病、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郭树达 《蔬菜》2003,(9):19-19
锦杂七号黄瓜是为适应北方保护地黄瓜生产而选育的,该品种在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种植,表现良好,深受广大菜农欢迎。锦杂七号母本90-3A是从1990年收集的当地农家早熟品种中选出的。1991年后经系统多代选育,发现90-1A、90-2A、90-3A表现早熟、节成性好、整齐度高。又经过一段抗病性、瓜条性状、颜色选择与试配,1997年确定2~3叶见瓜,绿心室、柄短、瓜形好、瓜码密、抗病、颜色深的90-3A为母本。父本选择南韩新春青长与B丰黄瓜杂交选育的93-1B黄瓜,其瓜柄短、绿心室、结瓜部位较低、抗病性好。锦杂七号采用隔离与扎花相结合的方法制种。…  相似文献   

20.
极早熟优良茄子品种龙杂茄二号龙杂茄二号是黑龙江省园艺所北方茄子研究中心,1987年配制的早熟茄子一代杂种.原代号“88—37”,1992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龙杂茄二号.该品种表现极早熟、抗病、丰产、质优.其突出特点是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