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品种间杂交选育成的甘蓝型无花瓣品系及其有花瓣的近等基因系列初步研究表明,无花瓣品系的花器组成明显比有花瓣品质增大,除一次有效分枝和一次有效角果略多外,农艺性状较差,有待继续提高,幼蕾蛋白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无花瓣品系花蕾较有花瓣品系多一种蛋白,其他几种蛋白含量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的抗(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模清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对菌核病的抗(耐)性,以育成的无花瓣油菜与有花瓣油菜采用病圃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圃条件下,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受侵染率明显低于有瓣品种,成熟期无花瓣品系菌核病危害程度均比目前公认的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轻或相当,比抗性较差的杂交油菜品种油研七号危害更轻;但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无瓣品系的病斑扩展速度均较抗性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快。可见,即使无瓣品系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抗(耐)病性,在花瓣消失后,其形态避病作用亦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抗(耐)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油菜开花期间,病菌子囊孢子能传播到花器官的各个部分,在脱落飘散的花器官中,花萼带菌的几率最高,有花瓣油菜花萼带菌平均为99.3%,雄蕊和花瓣次之,分别为92.0%和92.3%。无花瓣油菜花萼带菌也高于雄蕊。在花朵数相等的条件下,无花瓣品系花器官带菌几率的总和比四瓣油菜相对减少33.0~36.4%,平均为34.1%。与对照种相比,盛花后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接受侵率明显低于对照种,成熟前植株间接受侵率相对减轻32.0~47.1%。植株间接受侵率(x)与病指(y)(y含直接和间接受侵)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287),表明病情严重度随着植株间接受侵率提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甘蓝型无花瓣黄子高油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以显性黄子油菜品系06H440为母本,与自育黑子无花瓣品系AP1进行杂交、回交和连续多代自交,不同回交世代群体隔离种植,以无花瓣和黄子性状为选择标记,采用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品质筛选和抗病鉴定相结合,选育出一系列甘蓝型无花瓣黄子油菜品系.这些品系表现出完全无花瓣、黄色种皮、品质符合低芥酸和低硫甙指标、舍油量高、抗菌核病能力较强及可作为亲本配制高产高油杂交油菜品种等多项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的生长发育特性,对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无瓣油菜品系与有瓣油菜进行了对比观察鉴定与分析。结果显示:1)无花瓣油菜的花器官除没有花瓣外,其他各部分(花萼、雄蕊、雌蕊及蜜腺)与其有瓣近等基因系无明显差异。2)有瓣油菜品种每朵单花花瓣发育所需的干物质为3.98g,占花器官总重的34.22%,花瓣消失后如果这些节省的能量全部流向籽粒,则理论上可获15.92%的增产,这尚不包括开花后花瓣强烈呼吸所消耗的部分。3)不论是哪一胞质类型的无瓣油菜在初花后其节能减耗的优势都有不同程度体现,具体表现在干物质积累速率均明显超过正常有瓣油菜,但由于白菜型和埃塞俄比亚芥两类胞质无瓣系的生长势从苗期起就一直普遍较弱,其总生物产量还是未赶上有瓣品种且差异较大,而只有甘蓝型胞质无瓣系的总生物产量明显超过有瓣品种。4)无瓣油菜普遍表现有效分枝位显著降低,分枝数明显增多;总开花数明显增加及有效角数增多;角粒数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无花瓣与有花瓣油菜在盛花期的田间生态环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甘蓝型无花瓣优质油菜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对甘蓝型无花瓣与有花瓣油菜在盛花期的田间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有花瓣油菜群体内的温度随层高的降低而下降明显,无花瓣油菜则下降较缓慢。相对湿度有花瓣油菜随群体层高的下降而升高显著,无花瓣油菜群体随层高的下降,相对湿度的上升则比较缓慢。有花瓣油菜随群体层高的下降,相对光强下降显著,无花瓣油菜群体随层高的下降,相对光强的下降则比较缓慢。表明,无花瓣油菜群体在揭开黄色花瓣层后其群体内的小生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在西藏干旱区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种间有性杂交方法创制西藏芥甘种间后代,基于抗旱性筛选,研究2个抗旱差异品系在花期干旱下油菜植株表型变化及其干旱复水后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参试油菜品系干旱处理植株较对照均有矮小和萎蔫现象,且伴有明显的落花和死蕾现象;不抗旱品系299较抗旱品系290的花瓣较小具有明...  相似文献   

8.
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多胚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一籽多胚性状的关系.以9个韭菜品系为试材,鉴定各品系的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发生频率;蕾期去雄后用0.6%DMSO和失活花粉进行处理,诱导获得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结果表明:通过对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材料的继代选择,提高了多胚苗发生频率和无融合生殖的诱导率;2次继代选择后使多胚苗发生率和无融合生殖诱导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与原品系相比,无融合生殖后代的多胚苗发生率有明显提高.可见,多胚苗及无融合生殖的可诱导性是可以遗传的,多胚苗特性与无融合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树寒害调查结果表明 :苦丁茶品系之间的抗寒力有差异 ,初步看出逐卜、上龙和霞秀三个品系抗寒力较强 ,次为大新和高平 (越南 )两个品系 ;同一品系的扦插无性苗与种子实生苗之间的抗寒力差异不明显 ;种植较疏的苦丁茶较易受寒害。因此 ,在种植苦丁茶时 ,必须选用抗寒良种、注意防寒及宜林地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的缺陷及克服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摸清无瓣油菜生长势较差,冬季低温心叶严重缺绿的缺陷及找到相应的克服途径,以育成的甘蓝型、白菜型和埃芥胞质的甘蓝型无花瓣油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除甘蓝型胞质的甘蓝型无瓣油菜材料外,白菜型胞质和埃芥胞质的甘蓝型无瓣油菜均有大量品系生长势较差,冬季低温心叶严重缺绿的重大缺陷。不同胞质的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品系无瓣性状的稳定性以埃芥胞质无瓣系最好,甘蓝型次之,白菜型较差,但相同胞质的不同材料间存在差异。全部胞质的无瓣材料均存在有瓣花朵从花序基部由下至上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开花后期上部花序开放的有瓣花明显增多。其中,又以白菜型胞质的无瓣系最明显,甘蓝型胞质稍次,埃芥胞质再次。无瓣隐性核不育系和正常有瓣的隐性核不育系都存在花序基部特别是主序基部死蕾现象,其死蕾花率基本相近,但不同年度有明显差异。闭蕾现象却只有无瓣核不育系存在,且较重,其比例高达28.6%~33.4%。无瓣隐性核不育系的不育株结荚结实均很差,较正常有瓣隐性核不育系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1.
喷施赤霉素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突变系AM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无花瓣突变系(AMS)叶面喷施赤霉素(GA3)可明显改变AMS的开花性状,提高柱头外露率、花蕾质量、雌蕊长度和雌蕊质量;明显提高AMS植株生长速率,促进抽薹开花,使主花序的角果数明显增加;不同喷施浓度的试验表明在蕾薹期喷施1 700 mg/kg,2 200 mg/kg的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喷施浓度和时期的交互试验表明:喷施浓度和时期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同浓度处理在蕾薹期的喷施效果优于显蕾期,在同一时期内喷施2 200 mg/kg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浓度处理,综合比较在蕾薹期喷施2 200 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Opaque-2基因对不同玉米种质胚乳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opaque-2(o2)基因内SSR分子标记技术与表型分析,对目前育种上运用广泛的马齿型玉米自交系Z58和硬粒型C72回交转育成的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QZ58和QC72家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Z58和QC72家系含有o2 o2纯合基因型,2个自交系家系胚乳硬质度发生了不同的变化。QZ58家系仅有3种表现型,而QC72家系却出现了6种类型,呈现出连续性变异。这说明o2基因对不同种质玉米胚乳影响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水稻灌浆期耐热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广泛搜集、耐热性筛选与鉴定的基础上.从大量的品种资源中选择对灌浆期高温胁迫耐性很强的早籼纯系品种“BG33-2”作供体亲本,灌浆期耐热性敏感的早籼纯系品种“赣早籼38号”为轮回亲本.经过9年11个世代的杂交、连续单株鉴定选择与回交、花药培养、连续自交.育成了一套赣早籼38号近等基因系。33个特征特性的鉴定及性状测定值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育成的G38HT、G38MT、G38HS其性状均已纯合稳定,灌浆期耐热性分别为高抗、中抗、敏感,这3个纯系是灌浆期耐热性有显著差异的赣早籼38号近等基因系。这套近等基因系可为进一步深人系统地探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生理机制和遗传机理.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抗感变异及配合力变化特点。[结果]对照黄早四发病率46%,入选的25个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发病率均小于10%,入选率为92.6%;多数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与对照黄早四之间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而M135、M140等几个自交系所配制的杂交种产量突出,超过对照郑单958,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结论]试验所得抗玉米丝黒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和配合力都已经非常接近黄早四,而其抗玉米丝黑穗病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黄早四不抗玉米丝黑穗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油菜双重不育系花蕾中糖和蛋白质代谢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CMS)和细胞核不育(GMS)为对照,对油菜双重不育系(CCDMS)品系 GCDA - 2 花蕾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CDA - 2 与 CMS 和 GMS 相似,比其相应的保持系都有较高的糖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表明花粉败育的同时,营养代谢也发生了紊乱。CMS 与 GMS 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GCDA 群体则介于二者之间,核不育株 GCDA - 2HA 与 GMS 在糖和蛋白质的表达上是一致的,而与 CMS 有一定差异;GCDA 中质不育株 GCDA- 2BA 与 CMS 相似,而与 GMS 的保持系完全不同;说明在 GCDA 中,当双隐性核不育基因呈杂合状态时,细胞质不育核基因对糖、氮代谢起作用当两套不育系统的核基因都起作用时,代谢倾向于细胞核不育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线"在插花艺术造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在插花艺术造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线在插花艺术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本文从线条本身的审美价值和线在插花创作中的几种作用加以论述,并指出插花设计者一定要掌握线的变化和线的和谐组合规律,并加以利用才能设计出好的插花造型。  相似文献   

17.
18.
百日草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日草品系选育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百日草的雄性不育类型:没有花药,仅有花丝,属花药退化类型,不育性状表现稳定,杂交结果显示其属于核不育类型,通过测交、连续回交和自交的方法,选育雄性不育系和两用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