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疆四十五团棉铃虫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中 《中国棉花》2001,28(4):37-38
1越冬代蛹的预测预报1 .1 越冬调查。冬前选择不同寄主作物类型 (未耕翻 )和棉铃虫发生轻重不同的 3~ 5块条田进行随机取样 ,每个寄主作物挖蛹面积不少于3 0 m2 ,深度 1 0 cm左右 ,调查棉铃虫的越冬基数。挖蛹时间在当年秋季1 1月 5日左右 ,对蛹进行滞育率分析和发生量预报。1 .2 滞育蛹的鉴别和滞育率的计算。 ( 1 )滞育棉铃虫蛹的鉴别。把所有挖到的棉铃虫蛹放在 2 5~ 2 6℃的温度条件下 1~ 2天 ,如果 2天后棉铃虫蛹的复眼眼点逐渐消失就是非滞育蛹。在新疆滞育是棉铃虫越冬的唯一特性 ,滞育蛹能正常越冬 ,非滞育蛹不能正常越冬。( 2…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在本省常年发生四代 ,近年发生了不完整的第五代。摸清棉铃虫越冬蛹在不同作物田的分布数量以及在年生活史中最薄弱的阶段 ,结合农事操作 ,消灭大量越冬蛹 ,减少发生基数 ,降低发生程度上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措施之一。为此 ,从 1 994年开始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表明春季耕翻可显著减少棉铃虫越冬蛹的数量。1 越冬蛹在棉田内外寄主作物上的分布数量1 994~ 1 998年调查结果表明 ,年度之间棉铃虫越冬蛹在棉田与其它作物田数量差异较大 ,棉田越冬蛹量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田的蛹量 ,棉田平均每公顷越冬蛹量为 1 443.4~ 3378头 ,其它作物田为40 …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原因分析1.越冬基数高。1991年第四代棉铃虫发生重,使越冬虫源充足,加之9月份气候温暖、湿润(月平均气温21.6℃、相对湿度80%),适宜第四代棉铃虫生长发育和入土化蛹。1991年9月下旬调查四代残虫,平均每  相似文献   

4.
据 1 997~ 1 999年 ,各试验团场采取定点和普查进行挖土剖查 ,结合室内外化蛹试验结果表明 ,一代棉铃虫化蛹盛期在 6月 7~ 2 4日 ,化蛹多集中在冬麦地、菜地和苜蓿田等 ;二代棉铃虫在棉田的化蛹量占其它作物的 83% ,盛蛹期在 7月 1 6~ 2 8日 ;三代化蛹主要在棉田、复播玉米地、绿肥油葵及油料油葵 ,盛蛹期在 8月 1 2~ 2 6日 ;四代盛蛹期在9月 2 5日~ 1 0月 4日 ,以滞育蛹越冬。一代至二代、二代至三代、三代至四代盛蛹期间隔分别为 38~ 39天、2 7~ 2 8天、34~ 36天。据观察 ,垦区二代棉铃虫始见少量滞育蛹 ,8月下旬后 (三代 )大量出…  相似文献   

5.
罗玻军 《中国棉花》2003,30(4):44-45
棉铃虫是农一师十团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 ,1 997年第三代棉铃虫百株幼虫 3~ 6头 ,平均蛀铃率 4.1 8%,个别棉铃虫发生严重的条田蛀铃率达1 0 %。通过 5年的综合防治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第三代棉铃虫的蛀铃率均小于 0 .5 %,棉铃虫蛹的越冬基数也由 1 997年的 0 .37头· m-2 下降到 0 .1 6~0 .1 8头· m-2 。其主要原因是 :1加强农业防治1 .1更换品种。 1 997年农一师十团主栽品种是石远32 1和中棉所 1 2 ,生育期 1 4 6~ 1 5 1天 ,由于中后期长势旺 ,为第三代棉铃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 ,顶部棉铃极易受到第三代棉铃虫的危害。1 999年试…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前 ,当地棉铃虫的主害代是三、四代 ,近年来已逐渐扩大到五代 ,发生程度也越来越重。2 0 0 0年各代大发生 ,全年百株累计卵量 3.7万粒 ,是有史记载大暴发年 1 972年的 1 0倍。1  2 0 0 0年棉铃虫暴发特点1 .1 发生期早、发生量大 ,来势猛 ,为害重。二代棉铃虫在当地由秋冬播作物和早春作物转移进入棉田 ,始盛日是 6月 5日 ,比 1 972年提早 7天。发生量除二代略低于 1 972年和 1 999年外 ,其它各代均大大超过历年 ,且为害程度也达到历年之最。全区因虫灾损失子棉 50 %以上 ,2 0 0公顷棉田绝收。1 .2 卵高峰持续时间长 ,世代重叠严…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在伊犁地区为常发性害虫 ,但没有对除棉花以外其它作物造成为害的记录。进入 90年代 ,尤其是 1 995~ 1 999年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 ,为害逐年加重。 1 998年棉田偏重发生 ,百株 3龄以上幼虫 6~ 1 5头 ,最高达 58头。 1 999年大暴发 ,全区发生面积 3万公顷 ,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 80 0 0公顷 (棉花面积 ) ,占全区棉花面积的 85%。据 7月 2 1~ 2 5日田间调查 ,棉花百株虫量达 1 0 0~30 0头 ,并且对玉米、高粱、油葵等也造成不同程度为害 ,为害株率达 70 %以上。1 发生情况 棉铃虫在本区 1年发生三代 ,主要以二代幼…  相似文献   

8.
新疆八十三团棉铃虫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宗清 《中国棉花》2000,27(1):35-36
棉铃虫近几年成为八十三团棉花主要害虫 ,为害较重的棉田产量损失在 3%~ 5%以上。为此 ,本团病虫测报站开展了棉铃虫预测预报工作。1 预测方法1 .1 越冬调查。冬前选择不同寄主作物类型 (未耕翻 )和棉铃虫发生轻重不同的 3~ 5块条田进行随机取样 ,每个寄主作物挖蛹面积不少于30 m2 ,深度 1 0 cm左右 ,调查棉铃虫的越冬基数。挖蛹时间在当年秋季1 0月 2 5日前后 ,对蛹进行滞育率分析和发生量的预报。1 .2 滞育蛹的鉴别和滞育率的计算。 ( 1 )滞育棉铃虫蛹的鉴别。把所有挖到的棉铃虫蛹放在 2 5~ 2 6℃的温度条件下 1~ 2天 ,棉铃虫蛹复…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中后期 ,由于棉花实施早育早栽、地膜覆盖栽培后 ,棉铃虫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1 996年棉铃虫在当地大发生 ,由于防治不及时 ,给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近几年来 ,笔者对当地棉铃虫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防治。1 棉铃虫发生代数的分析据有关资料介绍 ,棉铃虫在四川 1年发生 4~ 5代 ,当地到底是 4代还是 5代 ,据近 3年观察与分析 ,结论是应为不完整的 5代。据资料介绍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春天当气温回升到 1 5℃以上时 ,越冬蛹开始羽化。日平均气温达 2 0℃以上时 ,适于成虫产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南疆棉铃虫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健康  王安源 《中国棉花》2001,28(10):40-41
90年代中期以来 ,棉铃虫在南疆连年暴发为害 ,尤其是二、三代棉铃虫的特大暴发。据调查百株幼虫最高达 80头以上。通过近几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 ,分析了南疆棉铃虫的发生规律 ,全年发生 3个完整世代和 1个不完整世代。年际间发生量、发生时间有差异。而棉铃虫暴发主要是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不正确的防治方法。通过分析研究 ,诣在为科学有效的防治棉铃虫提供依据。1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1 .1 棉铃虫发生规律。南疆巴楚植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 3~ 4代 ,全年发生 3个完整世代和 1个不完整世代。越冬代棉铃虫蛹羽化在 4月底至 5月上旬。一代棉铃…  相似文献   

11.
酒泉市棉田大面积发生棉铃虫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危害 ,而甘肃酒泉地区在 2 0世纪 5 0年代虽有分布记载 ,但一直未见危害棉花的报道 ,进入 90年代虽然在棉田零星发现棉铃虫危害 ,但危害程度很低。自 2 0 0 0年以来 ,棉铃虫开始危害棉田并呈逐年加重趋势。据本站 2 0 0 0年在敦煌市杨家桥中渠村调查 ,棉铃虫危害率 6.6% ,百株虫量 1 .7头。 2 0 0 1年敦煌市有 9个乡 (镇 ) 45 33hm2棉田受棉铃虫危害 ,其中七里镇、杨家桥、肃州等乡镇 1 33hm2 棉田受害较重 ,百株虫量高达 94头 ,棉铃平均被蛀率 7.2 % ,最高达2 0 .4% ,花、蕾平均被蛀率 1 3.8% ,最高达 31 .6%。2…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在本省常年发生四代,近年发生了不完整的第五代.摸清棉铃虫越冬蛹在不同作物田的分布数量以及在年生活史中最薄弱的除阶段,结合农事操作,消灭大量越冬蛹,减少发生基数,降低发生程度上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措施之一.为此,从1994年开始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表明春季耕翻可显著减少棉铃虫越冬蛹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全年二、三、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落卵量1671粒,属大发生年,其中,二代棉铃虫平均百株累计落卵336粒,属一般偏重发生年,三代百株累计落卵量759粒,属大发生年,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落卵量为576粒,属大发生年。二代棉铃虫死亡率达100%,而且...  相似文献   

14.
1 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 .1 冬后基数逐年增大。近年冬季气候变暖 ,连续1 0年的暖冬 ,棉铃虫冬后基数逐年增大 ,1 990年667平方米平均有活蛹 6头 ,1 997年上升到 2 0头 ,2 0 0 0年达到 1 2 5头。 1 0年内 ,冬后活涌数增加了1 9.8倍 ,导致今年二代卵量超过历年 ,形成了累计效应。1 .2 内禀增长力强。经过本站系统调查与统计分析 ,二代棉铃虫田间繁殖系数 (下代棉铃虫的卵与上代残留虫量的比值 )为 1 8.6倍 ,三代为 46.9倍 ,四代为 42 .4倍。棉铃虫的繁殖系数年际间略有差异 ,其差异主要是由于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2 0 0 0年棉花生育期早 ,则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摸清推广抗虫棉后的自然生态变化规律 ,对种植抗虫棉棉田的棉铃虫防治策略和方法进行调整。 2 0 0 2年进行了以中棉所 2 9为代表的抗虫棉田间抗棉铃虫效果的观察。1试验方法选择一块中棉所 2 9纯作棉田 ,在三代棉铃虫产卵盛期 ,设百株虫量为 0、2 0、40、80、1 60、32 0头 6个处理 ,在 4代棉虫产卵盛期 ,设百株虫量 0、5 0、l0 0、2 0 0、40 0、80 0头 6个处理。随机排列 ,3次重复 ,4行区 ,选择中间 2行接虫 ,并定 2 0株进行调查。接虫方法为接虫前清除天敌及其他害虫 ;接虫时选择晴好天气 ,对处理株接入室内孵化已开始取食一天的…  相似文献   

16.
2003-2004年滨州市棉区二代棉铃虫发生较轻,2005年二代棉铃虫在棉田全面反弹,发生面积11.31万hm2,占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86%,产量损失达819.1t,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前两年,给棉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其反弹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发生特点2005年滨州市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为发生略偏晚,但卵和幼虫量多,为害重。据调查,截止7月5日,全市平均累计百株卵量914.4粒,较近几年同期明显偏高,为大发生程度,其中惠民最高,百株卵量2147粒,博兴次之,百株卵量1481.5粒。全市最早于6月5日见卵,较常年晚1天,当日百株卵…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8月,在2代、3代和4棉铃虫发生期调查了冀鲁豫18个监测点棉田的21个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并对统一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东场的相同品种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Bt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梁山监测点2代棉铃虫田间百株残虫量为15头(达到了防治指标百株13头),其余品种及3代和4代棉铃虫发生期田间百株残虫量均在防治指标以下。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冀鲁豫三省检测品种对2代、3代、4代棉铃虫抗性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1%、39.1%、36.8%。Bt外源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冀鲁豫各省苗期此蛋白含量分别为307.1、312.7、272.0ng·g,其余时期和器官均低于苗期。此外,调查发现黄萎病的发病株率6—8月最高值分别为8.3%、10oA和6.7%。  相似文献   

18.
陆承志 《中国棉花》2005,32(1):24-25
新疆南疆棉花播种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 60 %~ 80 %,近年来 ,南疆地区因棉铃虫为害造成减产达 1 0 %~ 30 %。据观察 ,第一代棉铃虫为害陆地棉与为害长绒棉有所不同 ,为此 ,近几年对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和防治指标及防治技术作了初步探讨。1南疆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和产卵规律1 .1羽化。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始期 -高峰期 -盛末期依次为 :4月 1 8- 2 2日 ,5月 1 9- 2 8日 ,6月上旬。1 .2产卵。越冬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盛期 5月 2 8日 -6月 3日。2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2 .1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第一代棉…  相似文献   

19.
1 发生规律川中地区棉铃虫 1年发生完整 4代 ,个别年份发生不完整 5代。棉铃虫以蛹在棉花、玉米、辣椒、番茄等寄主作物田以及田埂、路边杂草地的 3.3~9.9cm深的土中越冬。越冬蛹于 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在小麦、葱子、番茄和麻类、豌豆上产卵为害 ,5月下旬入土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一代不为害棉花 ,二代一般在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大量为害早发棉花的花蕾或嫩尖。三代一般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产卵 ,为害蕾、花和幼铃。四代一般在 8月下旬到 9月初产卵 ,为害蕾、花及幼铃 ,以迟发棉田发生为害较重。但各代…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邹平县良种棉加工厂试验、示范种植鲁棉研 1 8号 6.7hm2 ,全部种于多年连作 ,黄、枯萎病发病较重的棉田 ,虽然遇到了严重的旱灾 ,仍然表现突出 ,公顷皮棉产量达 1 5 34.5 kg,比当前大面积推广的 99B增产 1 1 .4%。1种植表现1 .1高抗棉铃虫。二代棉铃虫基本不用防治。据调查 ,二代百株累计卵量达 1 .1万粒 ,棉株断头率为0 ,表明该品种对棉铃虫抗性极强 ,而同期 99B的断头率为 2 .1 %。三、四代棉铃虫仅治虫 1~ 2次 ,就不会造成危害 ,全生育期可节省棉铃虫防治费用 70 %~ 80 %。1 .2高抗黄、枯萎病。鲁棉研 1 8号抗黄、枯萎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