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承玉系列玉米育种模式及今后的选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学 《玉米科学》2006,14(Z1):11-14
通过对2001~2005年期间审定的承玉系列玉米品种分析,结果表明,品种资源狭窄,组配模式较少,品种类型单一。为适应生产需求,要加强对早熟、耐密、高产、优质类型玉米的品种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三种类型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类型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显著高于早熟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占全生育期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相比早熟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论玉米高产开发中品种类型特性与生态条件的相互适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文结合育种实践论述了玉米高产开发中品种类型特性与生态条件的相互适应性。应遵循品种类型特性与生态条件相互适应的原则,在强调株型紧凑耐密植的基础上,更要求大穗大粒早熟多抗广适。  相似文献   

4.
超甜玉米金菲于2004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农品审玉米2004第005号)。该品种属早熟类型.上海地区春播生育期83d左右,秋播70d左右.较对照粤甜3号早熟4~5d、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早熟高产玉米育种目标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6-1999年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早熟组材料汇总结果分析,提出河南省早熟玉米高产育种目标:玉米产量目标应达到7500kg/hm^2以上;穗行数14-15行;行粒数35-37粒;千粒重290-310g;出籽率86%-88%。先育出品质优,抗逆性较好,株高为240-255cm的早熟优良玉米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6.
玉米材料早熟性鉴定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幼苗和成株的形态解剖性状。但此法在育种材料栽植于田间之前还不能揭示未知类型,而且费用高,工作效率也低。因此作者的研究目的是,利用种子分析研究鉴定玉米早熟类型的方法。以Morris等(1988)的研究为本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玉米极早熟品种的产量低和抗逆性差,如何提高其产量和抗逆性一直是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早熟玉米自交系kl3的成功选育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现状。介绍了早熟玉米自交系kl3的选育过程、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利用错期播种法,在晚熟区选育的早熟材料,更接近相应早熟区的选育目标,有利于玉米品种选育.由于播期的不同,选育材料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水肥不同,直接影响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试验表明,株高、穗位、……、百粒重等性状随着播期的不同,呈抛物线变化,其相对最大值即接近相应早熟区种植表现,最大值对应的播期是晚熟区选育相应早熟材料的最佳播种时间.随着品种生育期变化,此最大值也在变化,所以选择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要在不同时间播种.在通辽地区,选中晚熟品种,按正常播4月25日到5月5日,选中早熟品种应在5月5日到5月15日播种。  相似文献   

9.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树林 《玉米科学》1994,2(2):006-00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东北地区早熟组玉米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参试的9个品种.该方法可避免局限于以前的对产量的方差分析或稳定性分析.以前分析方法主要以产量性状为品种评审分析基础.决定品种优劣除产量性状外,还有其它性状,如早熟性、抗病性、抗倒性、稳产性、品质和经济产量等.因此,评估玉米新品种应客观综合诸因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可避免对品种评估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来源于黄河流域三类熟性类型的8个棉花品种,在江西九江以春季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比较其生长发育表现。结果表明:一是各个品种的生育期有以130 d为中心的"趋中"趋势;二是在营养生长速度方面,三类熟性品种表现为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在生殖生长速度方面,前中期表现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中早熟品种,但在中后期中早熟品种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最终超过其他两类型熟性品种;三是中早熟品种产量最高,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产量相当;四是在目前的春季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中早熟品种更适合赣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20年间吉林省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吉林省1987~2007年审(认)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晚熟、中晚熟玉米品种审定最多,占总数的59%;早熟和中早熟审定最少。相关分析显示,吉林省玉米产量与生育期、单穗粒重、株高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与百粒重和穗位高达到显著中度相关,与穗长和穗行数无显著相关。20年间玉米的产量、生育期、单穗粒重、百粒重、株高和穗位高发生变化,且不同熟期变化不同,穗长和穗行数则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20个玉米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抗病型占10.1%,中抗型占12.6%,感病型占62%,高感型占20.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中抗-高抗型中晚熟和青饲玉米较多,分别占37.1%和23.3%;早熟、夏播、特早熟玉米居中,分别占18.5%、17.3%、16.7%;糯、甜玉米较少,占8.6%和5.4%。经抗病鉴定,通过审定的160个品种有4个高抗、11个抗病、19个中抗。  相似文献   

13.
中早熟玉米淀粉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黑龙江省东部淀粉加工企业常用的4个高淀粉中早熟玉米品种,分析其授粉后18~63d时淀粉含量的差异和淀粉积累速率,挖掘玉米淀粉含量的最大潜力,为提高和稳定玉米淀粉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优质蛋白玉米陕单17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6年用高赖氨酸自交系Y77QPM为母本,高赖氮酸自选自交系Y76QPM为父本杂交育成.赖氨酸含量0.46%,蛋白质含量11.53%,较对照农大108早熟6 d,综合抗性好,产量与普通玉米对照接近,具子粒饲用和粮饲兼用等特点.适宜在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春播地区推广种植.它的子粒品质是本届区试中惟一达到国家普通玉米一等、食用玉米一等、饲用玉米一等、优质蛋白玉米二等的品种,黄淮海夏播区新一代优质蛋白玉米接班品种,该品种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  相似文献   

15.
早熟春玉米杂交种龙单20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单20(黑334)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交系HR25为母本,龙抗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早熟春玉米品种.1996~2002年在各级各类试验及生产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好等特点,产量在8 500~9 000k/hm2,适宜在早熟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65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是玉米增产最重要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甘肃省选育推广的适宜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中晚熟玉米品种较多,而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早熟玉米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7.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原单22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原单22(原名LYD9901)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于1996年选育的中早熟玉米杂交种,组合为鲁原476×C9-331,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中早熟等突出优点,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选取早熟品种郑单1002和中迟熟品种蠡玉6号,开展春夏秋三季玉米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天数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灌浆期天数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籽粒脱水速率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百粒重和容重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产量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春夏两季玉米灌浆期(7~8月)受到高温胁迫严重,其中夏玉米受高温胁迫程度远高于春玉米。秋玉米灌浆期(10~11月)主要受低温胁迫影响。早熟品种在春秋两季应对温度胁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当提早播种有利于春夏秋三季玉米产量形成。本区域春秋两季适宜的玉米播种时间分别为3月10日左右和7月15日左右,可合理避开灌浆期温度胁迫,且有利于籽粒脱水。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小麦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小麦的早熟品种中,存在着不同的发育类型,不同发育类型的早熟品种,早熟性的主要生育阶段不同。早熟性是复杂的遗传特性,除受控制春化与光照阶段发育快慢、时间长短的基因制约外,还受拔节到抽穗开花、抽穗开花到成熟这两大生育阶段的早熟的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杂交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以及晚熟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分析种子活力与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地区早熟玉米品种在授粉后45~48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29.1%~34.3%时收获可获较得高活力种子;晚熟品种在授粉后54~57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34.7%~38.1%时收获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