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的丰产树体结构与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烟台地区果农对苹果丰产园有句评语:“树满园,枝满冠”。这不但形象地说明了丰产树体结构和丰产群体结构的主要特点,而且也深刻地揭示了丰产树体结构与丰产群体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枝满冠”是丰产树体结构的主要特征,“树满园”是丰产群体结构的主要特征。“枝满冠”是“树满园”的基础,“树满园”是单位面积上实现高产的条件。现就苹果丰产树体结构与群体结构的有关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枣树速生丰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生、丰产是当今果树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苹果、梨等速生丰产的典范不断出现,而枣树生长慢、低产的状况依旧未变,因而影响了枣树的发展。为弄清枣树生长慢、产量低的原因,找出一套枣树速生丰产的方法,我们进行了枣树速生丰产试验。六年的实践证明,枣树速生丰产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刘海超  李伟元 《果农之友》2013,(8):14-14,21
薄壳核桃以壳薄、出仁率高、早实、丰产而受到广大果农的喜爱,薄壳核桃矮化丰产栽培具有成形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适宜推广。现将薄壳核桃矮化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适宜丰产早果的品种进行密植栽培,丰产树种树冠紧凑,矮小,易成花,结果早,有利于密植丰产。生产中选用的早实优良品种主  相似文献   

4.
2007~2015年,对燕光2399板栗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丰产栽培技术,是获得燕光2399丰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文铎  李水豪 《落叶果树》1991,(4):44-45,48
一.丰产实绩 据1990年统计。浙江省约有李树43837亩,杭州市有15696亩,其中桐庐县有5757亩,分别占全省及杭州市面积的7.6%及36.7%。杭州市绝大部分是‘七·五’期间栽培的幼年树,且80%以上为浙江省著名的丰产品种‘红心李’。为提高幼龄李的产量,巩固和扩大现有李园,增加果农收益。我们于1986年冬定植红心李1年生苗21亩,进行丰产技术开发,1988年开始结果,其历年丰产量如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来丰产国的产量超过全县产量13%至390%,达到了早期丰产日的。 二.丰产技术总结与分析 (一)密植与提高授粉能力 丰产园定植株行距为3×4m,亩植55.5…  相似文献   

6.
1早结果、早丰产 密植核桃园栽培密度较大,要求所选品种必须具有早实性,一般应于栽后1~3年开花结果。密植核桃园的丰产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单位面积上的栽植密度,另一个是所栽品种的丰产性能。这里的丰产性,不仅仅是指产量高,而且还要求早期丰产性好。因为只有当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大,所栽品种早期丰产性好时,密植园才能见效快,收益高。早期丰产性好的品种特点是:分枝力强,一般2~3年生已开始大量分枝,多呈短枝型,结果枝比例可占总枝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7.
浅谈杉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丰产栽培技术对实现杉木丰产有这重要帮助,本文对杉木选种到杉木的抚育管等杉木栽培的多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叙述了丰产栽培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柚属乔木,在生产中柚树修剪与丰产性能成正比。根据多年的实践证明,矮干紧凑丰产冠幅,指树体矮干(实际高度在1.5~2.0m)骨架结构合理。树干紧凑开张,内膛枝叶稀疏适中,利于通风透光的丰产树形,矮干紧凑丰产树冠的培育,有利  相似文献   

9.
水涨龙眼丰产园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同安水涨龙眼丰产园系福建龙眼高产稳产的典型之一。本研究在总结其丰产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探明该丰产园土壤及叶片的营养状况;并阐明水涨龙眼丰产园的营养水平,可供完善龙眼园土壤良好熟化指标以及建立龙眼秋梢结果母枝叶片营养诊断指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柑桔生产上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发动柑桔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际,为桔农服务,提高全县桔果栽培技术水平,增进桔果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我市柑桔大面积丰收。 黄岩市拟在全市八个区镇的二万亩桔园开展柑桔丰收活动。在澄江、城关、头陀、院桥等四个区、镇建立500亩面积以上的丰产方各一个;在澄江、城关、头陀、院桥、金清建立100亩以上面积的丰产片各一个;各乡建立一亩以上丰产园各一个,计33块丰产园,均列入台州地区柑桔丰收活动。 列入地区丰收计划的产量指标亩产要求达到2000公斤,丰产方按实际面积要求达到每亩2000公斤,丰产片亩产为2500公斤;丰产园亩产为4000公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研究安义杨梅洲4号枇杷早结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其丰产栽培的技术模式,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安义县园艺场1992年栽植的9.6hm2杨梅洲4号株系丰产园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有关丰产栽培技术处理,通过科学施肥、合理修剪及病虫防治等措施,使杨梅洲4号枇杷树势生长旺盛,已构成了丰产的树形骨架,基本达到了3年投产,5年后丰产的目的。栽后第3年平均每666.7m2产量246kg,第4年298.7kg,第5年411.6kg。现将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丰产园概况试验园土质属沙质壤土,土层深厚,pH值…  相似文献   

12.
包承志 《花卉》2016,(12):86-87
本文主要对宁国市香榧产业发展前景进行简单分析,并研究香榧丰产改造栽培,主要分为丰产栽培技术以及低产林改造技术,通过对香榧丰产改造栽培以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从而为宁国市香榧的产业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2017年对辽宁10号核桃进行了引种及丰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辽宁10号核桃结果早、丰产、稳产、坚果个大、品质优良、丰产性状稳定,经济效益高,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核桃栽培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选用改良丰产剂2号与在薄皮甜瓜上常用的防落素、吡效隆以及丰产剂2号进行比较试验,测定薄皮甜瓜的坐果率、产量、畸形果发生率及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薄皮甜瓜坐果率、前期产量、总产量和平均单果重方面,改良丰产剂2号不仅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而且高于防落素、吡效隆和丰产剂2号;在畸形果发生率方面,改良丰产剂2号低于吡效隆和防落素,高于对照和丰产剂2号;在品质方面,改良丰产剂2号处理的薄皮甜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处理,维生素C含量高于防落素、吡效隆和对照,有机酸含量高于吡效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5.
苹果早期丰产、稳产的基础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苹果早期丰产、稳产的基础,以及幼、旺苹果树和成龄苹果树丰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梨树密植丰产栽培的技术途径,以适应城市郊区“人多地少”的特点,为建立梨树丰产栽培的新体系提供依据,我们从1977年开始,利用晚熟,丰产、耐贮的晚三吉梨,进行了幼树密植丰产栽培试验,迄今巳历三年。试验园面积1.2亩,1978年(二年生)获得总产186.4斤,平均亩产155.3斤。1979年(三年生)获得了较高的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既是一种新型栽培制度,更是一项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现代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全世界苹果主产国都在全面推行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栽培的必然选择。1 苹果矮化密植园优点1.1 早结果、早丰产 苹果乔砧稀植一般6~7年开始结果,10年丰产,而矮化密植2~3年开始结果,6~7年丰产,具有明显的早果性、丰产性。表现早结果、早丰产,单位面积产量高。1.2 品  相似文献   

18.
杨梅为亚热带常绿果树 ,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果树。近年来 ,桂林引进了一些杨梅良种 ,经多年摸索 ,笔者认为要获杨梅丰产稳产必须抓好几条关键技术措施。1 良种壮苗与品种选优是获得丰产稳产的前提目前在桂林地区表现良好的品种有 :东魁杨梅、木洞杨梅、黑炭梅等 ,这些良种的共同特点是 :果实大 :单果平均重在 18— 2 5 g ;品质优良 :可食率 74— 96 % ;甜酸适中 ;丰产性好 :在良好的肥水管理条件下 ,能连年丰产 ,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2 抓好杨梅园基础质量是获丰产稳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杨梅丰产稳产的基础。对幼树的管理主要采取下列…  相似文献   

19.
1980年10月1-5日,由省地县有关单位对蓬莱县小柱大队的板栗丰产试验田和海阳县姜格庄大队的小砧木早期丰产园进行了实产验收。 小柱大队的丰产试验田,自1976年以来,连续四年亩产600斤以上,在此基础上,今年亩产918.8斤。为我国板栗稳产高产的典型。 姜格庄大队的小砧早期丰产试验田,于1977年直播,株行距为 1×1.5米, 78年嫁接,主栽品种为徐家1号和红光26号,在去年亩产151斤的基础上,今年创造了亩产417.4斤的新记录。 实践证明,板栗不是晚实、低产树种;只要路径、措施得当,既能稳产高产,也能早期丰产。板栗丰产栽培会讯…  相似文献   

20.
甘肃天水甜樱桃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甘肃省天水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甜樱桃科研和生产,目前天水市甜樱桃栽植面积为1 000 hm2,为了促进甜樱桃早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8-2002年进行了甜樱桃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在全市建立甜樱桃丰产园667 hm2,通过试验总结提出适宜天水自然条件的甜樱桃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该项试验2002年获天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