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皖杂40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棉强优势组合,1998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定名为“皖棉13号”。1997~1998年连续两年在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进行小区试验和示范试验,表现非常突出,现将皖杂40在该区的表现及其栽培技...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技术措施柴卫东(河北沧州市农林科学院061001)在河北黑龙港生态区,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0~47万2,其中盐碱地棉面积较大。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棉区2010年气候与棉花生长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2010年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明显,据湖南省供销社主任陈德礼9月21日(长沙)介绍,全省3大棉花主产区种植面积约190 000 hm^2,比2009年增长12%左右。  相似文献   

4.
海盐县地处浙北杭州湾北岸,属长江下游棉区,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单产水平较高。20世纪80年代初,棉花种植面积为历史最高,达到了4000hm^2,并于1984年创下皮棉产量1515kg/hm^2的历史纪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海盐县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植棉面积仍保持在1300-2000hm^2,21世纪初在700hm^2上下徘徊。作者于2012年3月抽取了海盐县三个棉花主产乡镇(街道)、15个村(社区)具有代表性农户共112户进行调查,以了解2012年海盐县棉农对棉花的种植意向,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为棉花生产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以稳定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意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山 《中国棉花》2012,39(3):42-42
为初步掌握棉花种植意向情况,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2011年11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展开201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意询调查。样本取自15个省(自治区)、89个植棉县(市、团场)、4493个定点植棉信息联系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植棉意向面积7294.1万亩,同比减少647.6万亩,减幅8.2%。  相似文献   

6.
棉花育种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所40年来育成棉花品种36个、杂交种2个。有14个品种年种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中棉所10号、中棉所12、16、17、19等5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达66.67万公顷以上。90年代以来,中字号棉花品种年种植面积均在266.67万公顷以上,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将近50%。棉花育种的基本经验是:紧密结合棉花生产实际确定育种目标;紧扣育种目标不断改进育种方法;加强生态鉴定选育适应性广的棉花品种;重视品种的配套技术研究和良繁推广工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美国花生种植面积将减少估计1996/1997年度美国花生种植面积为59.13万公顷,而1995/1996年度为62.37万公顷。这一种植面积的削减预计将使花生产量比上年度产量下降10%。(本刊摘编)美国花生种植面积将减少...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生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78—2011年相关数据,首先对我国棉花的生产能力概况进行简单描述,然后对影响我国棉花生产能力的因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波动较大,整体呈减少趋势;棉花总产量和单产增加趋势较为一致,总产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产水平的提高;棉花生产安全程度不高,自给率较低,供求矛盾突出,缺口较大;我国棉花实际产量与种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种子量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则表明了我国棉花实际产量与种植面积、成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短期误差修正机制。  相似文献   

9.
永修县是江西省棉花种植大县,常年种植棉花面积为6.7 khm^2,5-6月棉花移栽后棉农大多习惯使用草甘膦除草剂进行棉田除草,因此,也是棉花受草甘膦除草剂伤害发生的高峰期,一般发生伤害面积为200 hm^2,最高发生伤害面积为533.3 hm^2,为了棉花免受除草剂伤害,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研究制定了棉花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标准[1],同时,该所筛选出棉花受草甘膦除草剂伤害后有解伤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0.1%氯吡脲、0.004%芸苔素内酯(由四川省农科院兰月科技开发公司生产)可在伤害后补救[2]。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西北地区的产棉大省之一 ,也是该地区轻纺工业的中心。70年代我省棉花面积为26.7万公顷 ,在农作物中占有一席之地。80年代由于棉花供求关系的变化 ,以及自然灾害、棉花种植面积陡降 ,逐渐稳定到13.3万公顷左右。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6年以后 ,由于纺织工业进行结构调整 ,棉铃虫的危害暴发 ,棉花单产降低、比较效益下降等 ,致使棉花面积大幅度减少 ,全省皮棉产量下降 ,到目前为止全省棉田面积仅3.3万公顷左右。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 ,虽然我省棉花科技工作者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作了大量的工作 ,但目前的产量水平远远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合黄河流域的棉花种植模式,设常规种植模式(4.5万株·hm-2、常规整枝)和轻简化种植模式(9.0万株·hm-2、简化整枝)2种种植模式,以20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棉花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对棉花株高、单株果枝数、衣分、铃重、单株结铃数、单位面积铃数、籽棉产量和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和长度整齐度指数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常规种植模式可以提高棉花的籽棉产量,轻简化种植模式下棉纤维马克隆值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皖杂40是由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于1993年配组试验育成,属人工去雄授粉的陆地棉品种(系)间杂交种,现已经过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擂台赛试验,1996年安徽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及安庆市品比试验。其F1、F2皮棉产量均居第一,与对照品种苏棉2号、泗棉3...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在安徽省沿江、江准和淮北三个棉区对4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了大田生产比较试验.以探讨新品种在安徽省主产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4个新品种(系)在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圩堆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优千对照品种皖棉13,适宜在安徽主产棉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夺取棉田油菜丰收刘新稳(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我省棉花种植面积已达133.3hm2(240万多亩),棉田套(间)种油菜约占70%,如何夺取棉田油菜丰收,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试验摸索和大田观察在此谈谈体会.1.选择良种培育壮苗为了不影响来年棉花生产,油菜籽...  相似文献   

15.
第二代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治理经验文绍贵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455112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尤其在北方冀、鲁、豫棉区暴发成灾,据统计在棉田猖獗发生为害面积竟达333万公顷,使棉花减产40%以上(1993年王武刚编著前言),用于防治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县麦套棉面积的逐年扩大,麦、油后棉面积明显上升,棉花迟发,贪青晚熟,致使一些秋桃不能正常吐絮,产量和品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经济效益不高。1995~1998年我们将克无踪应用于棉花催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在棠张镇,郑集镇试验示范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在麦后棉田进行,棉花品种泗棉3号、石远321。供试药剂,20%克无踪(英国产),40%乙稀利(上海产)。试验设每公顷用20%克无踪750ml、1125ml、1500ml,40%乙烯利3750ml各兑水600kg及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17.
以皖江经济带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结果证明: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有积极作用的是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方面,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化对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动较为敏感;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化肥使用量和国外棉花进口量则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动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和国外棉花进口量的变动比较敏感。综合研究结果及近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分别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提出扩大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棉花产业是新疆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中绒陆地棉目前仍是我区的主要种植品种。包括早熟陆地棉、早中熟陆地棉及少数杂交棉.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新疆棉花品质与国内外棉花品质对比.目前在纤维类型、内在品质、抗性、综合性状等方面仍有不足,培育推广早熟、高产、优质、抗(耐)病、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发展马铃薯生产黄新碧,陈朝庆(广东省农科院旱作所510640)1马铃薯生产情况广东种植马铃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年栽培面积40万亩左右,主要是在晚稻收获后(11月中旬前后)种植的冬种马铃薯,极少数地区种植晚秋薯,北部山区有少部分...  相似文献   

20.
黄杰  刘从九 《中国棉花》2018,45(11):1-5
以皖江经济带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结果证明: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有积极作用的是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方面,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化对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动较为敏感;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化肥使用量和国外棉花进口量则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动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和国外棉花进口量的变动比较敏感。综合研究结果及近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分别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提出扩大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