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地区番茄病毒病种群鉴定及TMV株系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2份番茄病毒病样本的鉴定,明确了成都地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群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CMV占样本数的59.0%,TMV占23.0%,两者混合侵染类型占13.1%,初步鉴定出番茄TMV分化为0、1两株系,以0株系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1发生规律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南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病毒随多年生宿根植株和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由种子带毒越冬。病毒主要通过通过种子、汁液摩擦、传毒媒介昆虫及田间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进行多次再侵染。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病症表现期为成株结果期,发病潜育期15~25天。西安地区设施病毒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有番茄花叶病毒(To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和苜蓿花叶病毒(AMV),分别占样本的65.2%、30.1%、6.8%、2.5%、1.3%和1.2%。保护地及春露地番茄生长前期主要受ToMV的侵染,5月底以后CMV的为害显著加重,甚至造成夏番茄绝产。番茄上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轻花叶株系、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及黄化株系。分别占分离物的23.5%、64.7%、5.9%和5.9%。  相似文献   

4.
用番茄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坏死条斑症状的315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这3种病毒的检测侵染率很高,分别为69.3 %、66.7 %和75.1 %,但其单一病毒的侵染率却很低,仅分别为1.5 %、2.4 %和8.5 %。表明这3种病毒是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上的主要病毒种类,其复合侵染极可能是造成田间大量病株呈现严重坏死条斑症状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田间自然发病的21个加工番茄品种的上述3种病毒带毒情况进行了ELISA检测,虽然供试品种体内带毒量都较高,但品种之间却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砧木(葫芦)种子干热灭菌消毒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砧木(葫芦)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干热处理,处理前后检测种子细菌性果腐病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带菌、带毒情况,同时检测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种子带菌、带毒量;同时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在种子水分恢复到4%时即可恢复至96%。  相似文献   

6.
黄瓜花叶病毒(CMV)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回顾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种质资源研究、抗病育种以及相关分子标记和数量遗传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展望了我国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格成  刘开银 《蔬菜》1999,(2):31-31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各番茄产区均有发病,其发病率轻者为30%左右,重病区高达70%-100%,严重时可使整个地区失收,成为威协夏秋露地和晚秋、早春大棚番茄的主要病害。番茄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单独或复台侵染所致。两者?..  相似文献   

8.
西葫芦病毒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 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和甜瓜花叶病毒。另外,南瓜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也可侵染西葫芦。  相似文献   

9.
番茄病毒病新农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仲生  杨玉茹 《蔬菜》1995,(2):27-28
番茄病毒病新农药防治试验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黄仲生,杨玉茹,朱晓丹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京郊番茄毒源经鉴定,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现将大田药效网提供的新农药-25%抗病毒可溶性粉剂试验的结果,汇总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到黄瓜花叶病毒在番茄上的发生,受高温、雨后骤晴等气象因子的影响,其病毒主要是通过有翅蚜飞迁传毒而迅速传播;蚜虫的飞迁适宜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55~80%。根据银灰色反光物有拒避蚜虫的作用,本试验在番茄上采取了银膜条上方拉网和银膜地面覆盖避蚜等措施。并明确了该措施对番茄上黄瓜花叶病毒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主要蔬菜病毒病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病毒病种类繁多,为害日趋严重,给蔬菜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如十字花科的蔬菜的TuMV(芜菁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茄科蔬菜的TMV(烟草花叶病毒),CMV,PVX(马铃薯X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葫芦科蔬菜的CMV,MMV(甜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CG-M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豆科蔬菜的CMV,BMV(菜豆花叶病毒),BYMV(菜豆黄花叶病毒)等,这些病毒的严重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植物病理学家和蔬菜栽培及育种学家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2.
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是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品种具有重要的科研及现实意义。从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的抗性机制、遗传规律、QTL分析、定位新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我国北方无论是露地或保护地均有发生,如防治不当,一般可使番茄减产10%-12%,若遇到病害大流行年份,甚至能导致大面积绝收。现将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生产上参考:1 症状1.1 花叶 叶片呈现花绿相间的花叶,果实呈花脸状。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侵染所致。1.2蕨叶 病株一般明显变矮,上部叶片及新生腋芽的叶肉组织退化,甚至仅存几根主脉,使叶片呈线状。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1.3 条斑坏死 植株的叶脉、叶柄、茎秆呈深褐色条斑坏死,果实上…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笔者对陕西省葫芦科蔬菜病毒病进行了大面积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西葫芦、南瓜、黄瓜和丝瓜。经查证,葫芦科蔬菜病毒病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和西瓜花叶病毒(WMV)。1调查和检测方法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方法,保证每个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梨产区主栽品种病毒种类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1988-1993年对梨树的病毒鉴定表明,我国北方梨产区15个主栽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86.3%,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4.3%、梨脉黄病毒61.8%、  矮化病毒11.5%、苹果茎沟病毒32.8%;国家梨种质资源圃(辽宁兴城)5个梨系统23个主要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60.9%,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1.3%、梨脉黄病毒54.4%、矮化病毒27.2%、苹果茎沟病毒38.0%。研究显示,上述4种病毒与指示植物的最佳组合为杂种/梨脉黄病毒、A20/梨环纹花叶病毒、  C7/1/矮化病毒、弗吉尼亚小苹果/苹果茎沟病毒。经鉴定证明,梨环纹花叶病毒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梨脉黄病毒与苹果茎痘病毒分别为同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16.
黄瓜抗病毒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病毒病是为害作物的主要病害,几乎所有作物都可发生病毒病。侵染瓜类作物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报道的从瓜类作物上分离和鉴定的病毒有28种,侵染黄瓜的主要有7种:CMV(黄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原WMV-2)、ZYMV(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FV(西葫芦黄斑病毒)、PRSV-W(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原WMV-1)、MWMV(摩洛哥西瓜花叶病毒)、CG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7.
中杂9号保护地露地兼用,无限生长类型,中熟,大果,粉红色,有绿果肩。畸形果和裂果率低,高抗番茄花叶病毒,中抗黄瓜花叶病毒,抗叶霉病,高抗枯萎病。产量可达75~112.5t/hm2。中杂8号保护地露地兼用,无限生长类型,中熟偏早。果实红色,有绿果肩。畸...  相似文献   

18.
《辣椒杂志》2009,(1):16-16
中椒107号,早熟、定植后30d左右开始采收。果实灯笼形,3~4个心室,平均单果重150~200克。果色绿,果实品质优良,果肉脆甜,果肉厚0.5cm左右。抗烟草花叶病毒,中抗黄瓜花叶病毒。亩产可达4000~5000kg。新一代品种在产量、抗病性、果实商品性方面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蔬菜》2009,1(17):18-20
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遗传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赵娟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中国蔬菜》2009(18)黄瓜花叶病毒(CMV)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通  相似文献   

20.
中晚熟甜椒新品种‘中椒8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椒8号为中晚熟甜椒一代杂种,适于走路地栽培,中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疫病,果实商品性好,商品果率高,产量可达600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