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2.
[目的]探明河北棉区脱叶催熟剂适宜用量,为棉花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3次重复,主因素为棉花品种,选用冀228和327品系,副因素为脱叶催熟剂用量,设置噻苯隆300g·hm~(-2)+乙烯利2 400g·hm~(-2)(T1)、噻苯隆600g·hm~(-2)+乙烯利2 400g·hm~(-2)(T2)、噻苯隆900g·hm~(-2)+乙烯利2 400g·hm~(-2)(T3)共3个用量梯度,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喷施10d、20d后调查脱叶率、吐絮率,收获期测定吐絮铃单铃重、衣分、纤维品质与籽棉产量。[结果]随脱叶剂噻苯隆用量增加,脱叶率显著提高(2018年327系除外),其中T2与T3喷施20d后脱叶率均超过90%(T2处理2017年冀228除外),达到机采要求;但噻苯隆不同用量对吐絮率、单铃重及籽棉产量等影响不显著。不同年份间脱叶催熟效果差异较大,迟发晚熟年份(2017年)脱叶效果较差,但催熟效果明显,冀228与327系棉花产量分别提高4.5%~11.0%和4.4%~12.4%,早发早熟年份(2018年)脱叶效果较好,但棉花产量有所降低;327系对脱叶催熟剂敏感性高于冀228,2年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脱叶催熟剂的用量需综合考虑喷施时棉花本身所处的生理状态,对于早熟品种、早发年份噻苯隆用量600g·hm~(-2),晚熟品种、晚发年份噻苯隆用量900g·hm~(-2),配合乙烯利2 400g·hm~(-2)使用,可达到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满足机采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脱叶剂喷施时间对棉花产量、品质以及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分析脱叶剂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脱叶效果及种子成熟度的影响。【结果】吐絮率50%时喷施脱叶剂,脱叶效果最佳,喷施脱叶剂后20 d,脱叶率达到92%。脱叶剂喷施过早,植株未老化,叶柄处离层不易形成,脱叶剂喷施过晚,后期的低温未能最大限度发挥药剂作用。【结论】脱叶剂喷施越晚,棉花衣分与单铃重越大,但喷施过晚,会导致棉铃在采收时无法吐絮,并且脱叶效果差,造成采收时含杂过大;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脂肪含量不足,种子不饱满,影响种子的生活力。新疆北疆种子棉在吐絮率达到50%时喷施脱叶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胡君霞 《农村科技》2013,(12):31-32
棉花化学脱叶技术是机采棉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化学脱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机采棉作业质量和效率。2013年,30团进行了脱叶剂不同使用次数试验。研究脱叶剂对机采棉品质的影响。探索使用脱叶剂的最佳次数.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机采棉脱叶技术的目的。为今后推广机采棉科学合理使用脱叶次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米根部分蘖、多芽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1.6%胺鲜酯水剂对棉花的调节作用和增产效果,对1.6%胺鲜酯水剂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麦后直播棉花熟期迟的问题,现通过喷用不同药剂对其脱叶催熟,使其提早成熟,便于采收。结果表明:试验的4种脱叶催熟剂均有脱叶催熟效果,其中乙烯催熟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2%吡草醚微乳剂棉田脱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机采棉模式已全面普及,85%以上面积已实现机采,随着机械采棉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与之相配套的脱叶催熟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对脱叶剂的选择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2%吡草醚微乳剂进行田间试验,了解其对棉花生长后期促进落叶、吐絮的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昌吉棉区适宜的脱叶剂和机采模式,以中棉M02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一膜六行宽窄行机采模式M1(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和一膜三行等行距机采模式M2(76 cm+76 cm+76 cm),5个脱叶剂处理:T1(脱吐隆+乙烯利)、T2(瑞娇+乙烯利)、T3(瑞脱龙+乙烯利)、T4(阔笑+乙烯利)、T5(赛得利+乙烯利),研究了不同脱叶剂对两种机采模式下棉花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脱叶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脱叶率和吐絮率,且不同脱叶剂对两种机采模式下棉花的脱叶效果一致;脱叶剂对同一机采模式下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单铃重和衣分等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M2机采模式下的脱叶率、吐絮率、平均单株铃数均显著高于M1机采模式,但产量却显著降低,说明供试品种在M2机采模式下虽然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得到一定的增加,但是不能弥补因密度降低对产量的影响,这可能与棉花品种和脱叶剂的使用技术相关。因此,M2机采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机采棉品质,但在昌吉棉区推广应用需充分考虑品种、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协同效应。综合考虑,T1、T2和T3更适宜在昌吉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置模式下机采棉脱叶催熟视觉症状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机采棉脱叶和吐絮视觉症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同脱叶剂在棉田的脱叶催熟规律,为脱叶剂在新疆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脱叶剂处理,在每个处理内外行选择长势均匀的棉株进行挂牌调查,分析取样叶和棉铃。【结果】叶片脱落的先后顺序是上层先掉小叶、新叶,后掉大叶、老叶、主茎叶,间隔3~5 d;中下层先掉主茎叶、大叶、老叶,后掉其他叶,间隔3~5 d;整体棉株主茎叶、铃对位叶先脱落,其他叶片,如铃上位叶、铃下位叶后脱落,间隔3~5 d。棉铃吐絮顺序是自下而上,内行快于外行1~2 d。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色4~5 d后变成褐红色再过3~4 d后变成黄色,形态上由正常4~5 d后形成斑点,4~5 d后斑点连片,再过4~5 d后整叶老化干枯。离层在喷药后3~5 d先从下部裂开,再过3~5 d后断裂,形成完整离层。叶片脱落和棉铃吐絮顺序受到棉花品种(生育期121~125 d)、配置(66 cm+10 cm或76 cm+76 cm)、施药时间(9月5~15日)、药剂浓度(225~525 mL/hm2)、药剂种类、温度(日均温>18℃,最低温度>12℃)、雨、风(>3级)、草害、病虫害、支撑点(>1)及外界碰撞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结论】喷药后3~5 d开始出现脱叶和吐絮加快症状,20 d后脱叶基本稳定,脱叶率83%~99%以上,吐絮率增加到81%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昌吉棉区适宜的脱叶剂和机采模式,以中棉M02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一膜六行宽窄行机采模式M1(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和一膜三行等行距机采模式M2(76 cm+76 cm+76 cm),5个脱叶剂处理:T1(脱吐隆+乙烯利)、T2(瑞娇+乙烯利)、T3(瑞脱龙+乙烯利)、T4(阔笑+乙烯利)、T5(赛得利+乙烯利),研究了不同脱叶剂对两种机采模式下棉花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脱叶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脱叶率和吐絮率,且不同脱叶剂对两种机采模式下棉花的脱叶效果一致;脱叶剂对同一机采模式下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单铃重和衣分等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M2机采模式下的脱叶率、吐絮率、平均单株铃数均显著高于M1机采模式,但产量却显著降低,说明供试品种在M2机采模式下虽然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得到一定的增加,但是不能弥补因密度降低对产量的影响,这可能与棉花品种和脱叶剂的使用技术相关。因此,M2机采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机采棉品质,但在昌吉棉区推广应用需充分考虑品种、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协同效应。综合考虑,T1、T2和T3更适宜在昌吉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催熟脱叶剂-瑞脱龙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脱叶催熟是机械采棉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使棉铃提早成熟、还能有效地减少机采棉花杂质含量.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脱叶剂和催熟剂容易受到气候条件和施药技术的影响,年度间效果差异较大,施药后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2007-2009年在新疆农一师十四团十连开展了几种脱叶催熟剂在棉田的应用效果小区试验,旨在为南疆棉田脱叶催熟剂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脱叶剂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及不同部位果枝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脱叶剂喷施时间,为增产保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北疆5个棉花主栽品种为材料,于吐絮期设置3个喷施处理,分别为吐絮率为10%~20%(T1)、吐絮率为30%~50%(T2)、吐絮率为70%~80%(T3),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脱叶剂处理后,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苗宝21号和新陆早37号在T3的脱叶效果最佳;农大1号、国新73号、C1在T2脱叶效果最佳;脱叶剂处理对苗宝21号和农大1号的吐絮率影响不大,吐絮率约85%;对国新73号、C1的吐絮率影响较大,苗宝21号T2显著高于T1;农大1号、国新73号、新陆早37号T1吐絮率高于其他处理;C1各处理间T3吐絮率最高。随着脱叶剂喷施时间,自然吐絮增加(T3>T2>T1),各品种各处理吐絮增量逐渐降低(T1>T2>T3);苗宝21号、农大1号T2时期,籽棉产量和皮棉显著增产,但衣分相对较低,CK衣分最高。C1衣分在T2时期显著高于T1。不同品种、处理、果枝位置对产量和衣分及铃重的影响,具有交互效应。【结论】苗宝21号、农大1号、国新73号、C1在T2脱叶效果较优,吐絮率较好,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相对较高,衣分较低;新陆早37号在T3脱叶最佳,吐絮率较高,产量最高,衣分和铃重最高。  相似文献   

13.
2%吡草醚微乳剂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2%吡草醚微乳剂棉花脱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吡草醚微乳剂棉花脱叶剂在棉花地使用是可行的,但要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掌握使用时间,在农八师142团8月底至9月初气温达到25~30℃用药效果较好,在棉铃吐絮率为40%~55%时,喷施2%吡草醚微乳剂300 mL/hm2+伴宝(助剂)300 mL/hm2+乙烯利1 050 mL/hm2;在棉铃吐絮率为61%~79%时,喷施2%吡草醚微乳剂300 mL/hm2+伴宝(助剂)750 mL/hm2+乙烯利1 050 mL/hm2,脱叶率和吐絮率都达到最高,但对单铃重、衣分、籽指、衣指、纤维长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通过几种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比较,分析脱叶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脱叶剂产品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二、试验条件1.供试作物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77号。2.试验地概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脱叶催熟剂欣噻利对棉花产量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本试验设计了2个播种密度、2个施用量,对棉花产量、脱叶率、开絮率、纤维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为112500株/hm2、用量2700 mL/hm2处理霜前皮棉、籽棉总产最高;密度为82500株/hm2、用量1800 mL/hm2处理衣分最高;欣噻利对各处理的子指、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无明显影响。脱叶方面,密度为82500株/hm2时,各处理脱叶效果较好,上部、中部叶片脱叶率达到100%;112500株/hm2各处理脱叶率92%以上。催熟方面,密度为82500株/hm2时,各处理的开絮率整体高于112500株/hm2。欣噻利对棉花纤维品质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略有下降。综合来看,棉花脱叶催熟剂欣噻利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机械化采收前或秋季棉花旺长不能正常成熟时,可以及时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同脱叶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为验证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分别对农2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的几种脱叶药剂进行田间试验。通过试验,掌握不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筛选出最佳脱叶药剂,为今后棉花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源条件下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了寻找使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快速、健壮的母种培养基配方,采用实验室内试验,以小麦麸皮为氮素来源,研究了不同氮素含量的母种培养基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的氮素含量影响菌丝密度、菌丝均匀度、菌丝长势、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且均以含量为15%和20%小麦麸皮的培养基条件下表现最好,并优于添加蛋白胨。结果还表明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趋势呈“S”型曲线,菌丝在生长12-24天期间,以含量为15%和20%小麦麸皮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扩展长度大;菌丝阶段生长速率表现为快→慢→快→慢的趋势,在0-3天、3-6天、9-12天、12-15天各阶段的生长速率较快,在6-9天和18-30天阶段的生长速率较慢,且在0-18天内各阶段的菌丝生长速率均以含量为20%小麦麸皮的培养基最高。  相似文献   

18.
抓好机采棉的脱叶工作首先要科学运用对脱叶使用技术,要认识到脱叶剂的使用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不仅与脱叶剂的选择有关,还与作业质量,天气情况等密切相关,切实提高脱叶剂使用水平,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机采棉加工质量,有效降低机采棉花短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脱叶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脱叶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逸采脱叶剂与当地推广的脱清脱叶剂的脱叶率无显著差异,脱叶效果基本一致,均能大幅度提高棉叶的脱落率和霜前花比例,在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杂交棉机采脱叶催熟技术的大力推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增加了劳动强度。为推进优质棉创建工作的开展,减轻劳动,降低成本,简化栽培杂交棉机采脱叶催熟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进一步提升棉花的质量与产量,同时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该文介绍了杂交棉简化种植技术要点,脱叶剂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对喷药机车的要求以及脱叶效果等。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棉脱叶催熟技术能满足机械采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