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气候、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呈现发病时间晚、扩展速度缓、新发生病害面积增加等新特点。在综合分析总结202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防控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麦茎基腐病在新乡市部分地区连年发生为害,对小麦生产影响日趋严重。田间调查表明,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小麦种植区的土壤类型及含水量、秸秆还田、气象因素、土壤营养、害虫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等。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结合田间试验示范,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 ,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小麦吸浆虫 ;其次是种传或土传的小麦病害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纹枯病等 ;第三 ,是小麦苗期的蚜虫、红蜘蛛、锈病与白粉病等。抓好秋播期的防治 ,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地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 ,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1 地下害虫和吸浆虫1.1 土壤处理 对 3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 ,要采取土壤处理法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  相似文献   

4.
乳山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是乳山市的三大农作物之一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为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3%左右。近些年来,乳山市小麦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均为中等发生至偏重发生(3~4级)。尽管农民朋友们很重视小麦生产,但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用药不当、防治不及时、不考虑生态效益等。为提高乳山市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将小麦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现介绍乳山市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在武汉市以及湖北省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防治困难和不及时等问题,给油菜和小麦产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有时减产10%甚至30%以上,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最近对油菜和小麦防治难点进行了深入细致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对策。1防治难点由于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防治时期植株一般都封行,人工施药困难,加之油菜植株高大等原因,人工防治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油  相似文献   

6.
<正>3月1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北省荆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小麦、油菜等春季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交流了各地病虫发生和防控物资准备情况,明确了夏粮生产中病虫害防治任务,动员部署了春季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会议指出,受暖冬气候、降水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发生程度重于去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近200万hm2,条  相似文献   

7.
宿迁市1999年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浅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宿迁市小麦纹枯病大发生调查及多年资料分析,认为影响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主要是暖冬气候、主栽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期早、施肥量大和施用技术落后等。据试验研究提出防治对策是综合采用适期迟播、推广半冬性抗病强的小麦品种以及药剂防治中采取“一拌两喷”、加大药量及水量、适期早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2012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预测预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78-85
201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重发种类多、涉及区域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全面总结了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蜘蛛、吸浆虫等小麦7大病虫的发生面积、范围、分布区域、发展动态、危害程度等发生特点。分析近年来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重发威胁长期存在、暴发规律更难掌握,小环境特异化导致分布差异大和人为防治因素显著影响发生程度等方面。提出应加深认识、提高警惕、加强监测,综合考虑小环境特异化因素和人为防治因素,以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指导性、精确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湖北植保》2001,(5):28-29
近两年小麦病虫害发生严重 ,主要有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病毒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等 ,特别是河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全蚀病发生逐年加重 ,直接影响正定县小麦繁种和商品粮的调运。据今年 5月底调查 ,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已达 1 5万亩 ,造成小麦减产 3 2 0 0吨 ;小麦根腐病发生也较重 ,小麦黑胚直接影响了农民公粮的交售。今年 ,田间存在大量菌源和虫源 ,抓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丰收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为此 ,根据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制定了 2 0 0 0年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望各乡…  相似文献   

10.
江苏宜兴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数据和药剂防治结果为切入点,总结了2016年江苏宜兴地区赤霉病发生显症早、发展快、发生普遍、主栽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明显、晚播小麦损失大等特点。通过比对近10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认为田间菌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农户防治不到位等因素是引起该病近年来连年重发的主要原因,并从菌源、品种抗性、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宣城市小麦赤霉病为偏重发生年份,显著重于常年。笔者通过对我市2012年小麦产区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发现2012年小麦赤霉病呈现初见偏早、不同成熟期、品种、区域间发生程度差异大特点,并分别从菌源、品种、气候、栽培制度、山区小气候、防治等因素对发生特点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针对性地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平舆县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通过对病害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和病程观察,及对防治和生产问题调查研究,明确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早、发展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等发生特点,气候条件适宜及菌源充足等暴发原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防治不当,也为小麦赤霉病的暴发流行埋下了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地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及减药控害技术.  相似文献   

13.
药剂拌种春季接力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研究潘学锋(安徽省霍邱县植保站237400)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讨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技术,作者于1992~1993年对小麦纹枯病进行了药剂拌种及春季接力防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而且带赤霉病病菌的小麦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中毒,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与发生规律、发病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六合区的主要夏熟作物。近年来,由于受规模种植模式及新型栽培方式的影响,小麦播种期推迟,乱耕乱种面积加大,造成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小麦产量一直表现不高。文中针对当前小麦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探究,总结出以应变迟播小麦的技术集成推广、麦田恶性杂草的防除、主要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措施,以期为大面积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其病虫害的发生。重点分析2000—2010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防治程度、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小麦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均高于病害。2000—2010年小麦病害和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974.18和3560.06万hm2。到2010年,防治小麦病害和虫害的面积分别高达3500.42万hm2和4048.35万hm2。防治后小麦的挽回损失量由2000年410.8万t增加到2010年的727.0万t(增加77.0%),虫害防治挽回损失量由701.2万t增加到870.8万t(增长24.2%),表明小麦病虫害防控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小麦病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2000年132.0万t增加到2010年241.2万t,虫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155.4万t增加到174.4万t(增加12.2%);小麦病害实际损失率从2000年1.33%增加到2010年的2.09%(增加58.1%),而虫害实际损失率则从1.56%下降到1.51%(下降2.9%)。这说明小麦病虫害尤其是病害的防治责任很大。小麦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小麦主产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特征,开展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麦病毒病害发生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我国发生的小麦病毒病害种类、发生规律与侵染循环的基础上,对1987-2007年小麦病毒病在国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小麦病毒病发生呈现暴发性间歇危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年份和地区间的发病面积波动很大,而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分析了影响小麦病毒病流行的因素,提出当前一段时间小麦病毒病研究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荆州市2016年小麦收获面积13.73万hm2,比2015年增1.28万hm2,总产51.38万t,比2015年增7.11万t,单产249.5kg,比2015年增12.5kg.2016年小麦病虫在荆州市发生特点是病害重于虫害,小麦赤霉病为大发生(5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小麦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粘虫等为轻发生(1级).荆州市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防治面积41.05万hm2次,通过及时组织病虫防治,挽回小麦损失4.59万t.  相似文献   

19.
甘、宁、青三省(区)小麦吸浆虫分布区及发生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宁、青三省(区)小麦吸浆虫主要分布区为海东及临夏发生区,陇中半干旱引黄灌区发生区,宁夏引黄灌区发生区,六盘山阴湿山地及塬区发生区和渭水上游及岭南微成盆地发生区共5个主要发生区。三省(区)小麦吸浆虫的动态发生呈“马鞍形”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小麦品种的更换、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等农业生态条件的变化,加之防治工作滞后等,应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6a的研究资料,探讨了嘉祥县小麦叶枯病的病原及其发生规律。初步明确影响本地区叶枯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主要有相对湿度、温度、降水量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