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黔东南州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治参考,综述了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病害类型、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讨了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赤星病是普通烟草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具有潜育期短、暴发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病原菌特征、病害流行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药刺。[方法]以烟草硒26为供试品种,通过喷雾处理比较6种常用杀菌剂对烤烟后期白粉病、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和赤星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中以15%三唑酮WP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50%退菌特WP对赤星病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白粉病防治在高山烟区还可选用80%的杜邦克露WP,在低山烟区可选用50%退菌特WP;赤星病防治在高山烟区可选用75%百菌清WP,中山烟区可选用15%三唑酮WP。在兴山烟区大田后期选用15%三唑酮WP和50%退菌特WP可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通过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部分药剂进行了筛选,以期为选择防治赤星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5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产质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赤星病有一定的效果。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效果均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60.21%、59.82%、57.63%。5个施药处理均可以提高烟叶的产质量。[结论]生产上进行烟草赤星病防治可采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烟草病害及抗赤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我国烟草病害情况 ,赤星病病症和防治途径 ,抗赤星病烟草育种的现状及对几种育种途径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烟草赤星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迄今对病菌生物学特性 ,寄主抗病性 ,病害消长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烟草赤星病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赤星病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病害预测预报 ,病菌生理分化 ,寄主—病原物互作机制以及利用生物技术获得抗源材料研究的未来烟草赤星病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谭晓华  彭军  代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65+4278-4265,4278
[目的]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在丰都县的发生和流行.[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烟草赤星病主要发生在打顶期至采收期,发生程度较重;中温、高湿以及连续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流行.[结论]在烤烟生长后期,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和日照时数是赤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防治烟草赤星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6年烟草病害发生严重,近几年烟草又大多是重茬,一旦条件适合势必导致病害大发生,赤星病在烟草生产上属于常发生病害,如果大面积发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为了确保烟农利益不受损失,我们进行了烟草赤星病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筛选试验,从中选出了最佳药剂,为今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竹醋液复配剂对田间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竹醋液复配剂对烟草赤星病发病率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竹醋液复配菌核净与竹醋液复配波尔多液均能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且以竹醋液复配菌核净防治效果最好。综合来看,在黔东南烟区喷施竹醋液与菌核净复配剂可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提升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运用PDCA思维和QC管理工具,开展影响黔东南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较差的原因分析,明确了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3项对策措施:明确烟草赤星病的始发期,增强预防农药波尔多液药效,缩短防治农药菌核净用药安全间隔期。综合示范区667 m2用药成本较常规防治区降低2.67元,产值增加67.32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烟叶质量安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烟草赤星病是烟叶生产上的重要叶斑病害,世界各烟草产区均有发生,是烟草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其具有潜育期短、流行速度快的特点,若种植品种抗赤星病的能力较差,在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常引起烟草赤星病暴发流行。流行年份,局部烟区甚至造成毁灭性危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优质烟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作总结阐述,为赤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一、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因素作物病害的发生流行,决定于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相…  相似文献   

14.
济源市烟草赤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赤星病是烟叶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俗称"红斑"、"斑病".它主要为害成熟的叶片,对成熟度、采收率、外观等级、内在质量影响较大.近年来,由于济源市烟区栽植密集,防治不力,常引起烟草赤星病暴发和流行,严重影响烟叶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济源市烟草生产条件的分析,探索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从而促进济源的烟叶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湖北枣阳烟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给产区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提供依据。从枣阳烟区采集典型烟草赤星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ZY-1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其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具有3~6个横隔膜和1~4个纵隔膜,分生孢子链较短呈树状,多分枝,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Y-1与链格孢(A.alternata)同源性最高,达100%。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为链格孢(A.alternata),这是首次在湖北枣阳烟区发现由链格孢(A.alternata)引起的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6.
芦竹内生真菌F0238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黄海岸芦竹(Arundo donax)中分离得到一株木霉属的内生真菌F0238,在皿内及盆栽苗上对该菌防治烟草赤星病(Alternarina alternate)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皿内的对峙培养结果表明,F0238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作用;盆栽试验表明,F0238在10^10个/ml孢子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的预防能力达90%以上,10^8-10^9个/ml孢子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的治疗效果达50%以上,表明该菌具有潜在的防治烟草赤星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69-6169
[目的]探索有效的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途径。[方法]设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清水对照3个处理,分别于烟草赤星病发病初期喷施药液,调查病叶率及病情指数,计算各药剂防治效果,同时调查各药剂的药害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烟草赤星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83.66%和81.6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结论]两种药剂是防治烟草赤星病效果较理想的药剂,可在安徽烟区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上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叶斑病,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根据两年来对赤星病的研究,如采取单一技术防治措施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才能获得好的效  相似文献   

19.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成熟时期发生的一种由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真菌性叶斑病害,使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本文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条件、症状、流行规律、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总结阐述,为有效防治赤星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仍以化学方法为主,为了寻找适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以40%菌核净WP 500倍液防效最为稳定、突出,最后1次调查防效超过80%,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